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机制,包括研讨、制定统一规范的供应链金融定义、操作流程及管控标准,是供应链金融良性发展、规范发展、走向世界的需要,是培养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支持“一带一路”供应链建设及全球供应链发展的需要。
按照《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供应链金融是指“利用融资和风险缓释的措施和技术,对供应链流程和交易中,营运资本的管理和流动性投资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而国际供应链的主要技术包括“应收账款贴现、保理及其变形、应付账款融资、应收账款的贷款或放款、经销商融资、存货贷款、装运前融资、BPO等八大产品”。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两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在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中的整合应用,使我国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供应链创新带动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以及促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从国家主管部委和各级政府都在认真落实《指导意见》,从政府各类服务机构到生产制造业核心企业、物流运输业,各行各业的供应链平台搭建,均提高了效率,并提出了金融支持需求。从国家重要银行及中小银行,不同性质的类金融、新金融、自金融均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说从参与者众多、产品丰富、创新踊跃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除了少数主要商业银行之外,其他还局限于国内的业务,尚且没有走向世界。从产品定义到具体操作绝大多数停留在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离国际业务尚远。而且,自己创新多,有些“高、大、全”的业务介绍使人眼花缭乱,透明度和专业性不够。我们的供应链金融建设除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外,应该放眼世界,服务外向型经济、国际化企业。创新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也应得到国际同业的认可。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成熟的金融产品都有统一的“惯例”和“规则”作为支撑和约束。金融服务都要把风险防控措施放在首位。当下,规范供应链金融已是当务之急。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机制,包括研讨、制定统一规范的供应链金融定义、操作流程及管控标准,是供应链金融良性发展、规范发展、走向世界的需要,是培养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支持“一带一路”供应链建设及全球供应链发展的需要。
国际供应链的升级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和国际投资一体化,产生了跨国、跨境产业供应链。国际贸易由出口产成品到在全球部署生产链,哪儿生产利润高就在哪儿生产,在哪里销售就在哪儿组装。
供应链的发展,使出口最终产品变为出口零配件,很难找到一个国家生产的整个产品。当前,中间产品占全球贸易的 60%-65%,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网络高度专业化,各具特色,显示出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稳定性、高效性、节简性。
由于科技的进步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提供贸易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电子发票、电子提单的提供为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提供了查验手段。供应链竞争理念出现并迅速演变成企业在竞争中的主要模式之一。
进入 21世纪,全球物流率先进入供应链时代。发达国家从战略层面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美国于 2012年发布了“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发达国家 80%的企业相继采用了先进的供应链思想,完成了从传统供应链到战略供应链模式的升级。
打造我国智慧供应链体系。我国把“现代供应链”理念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并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指导意见》对供应链提出了发展目标:到 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 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使中国成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
同时,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农业供应链体系;二是推进供应链协同制作,促进制造供应链可视化和智能化;三是推动流通和生产深度融合,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四是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五是打造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发展体系;六是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
对标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以央企、国企和一定规模的股份制企业为代表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从“制造”迈向“智造”。举一个笔者6月份刚刚调研过的宁夏建材的案例。这是一个产能过剩行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产品主要是水泥,市场竞争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它们贯彻“中国制造 2025”战略,抢先完成了智能化改造,使企业在竞争中逐渐处于优势。
具体做法是:利用“互联网 +”的技术和思维将生产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服务支持网络化,三个层面的资源进行整合融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企业优化生产组织,提高劳动生产力;精细对标、精细施策提升经营质量;筑牢“护廉网”消除隐形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通过“e客商”整合了采购、销售及相关的过磅、装车等生产环节,是 O2O电商平台结合生产的应用。销售客户在线下谈业务并办理收付款,采购客户在网上招投标,网上下单、调度车辆、收发货,核对账务、信用控制等业务,提货卡办理、进门、过磅、装车实现无人操作,收货验收、出入库管控、散袋装与包机散装机全部通过人工智能控制,服务流程大幅优化,业务全程可视可控。
核心企业应该搭建平台,让参与者都受益,而不去做金融,特别是不倒腾票据,大票换小票、贴现再贴现,过度放大信誉。
第二,通过“e仓储”将成员企业所有的地理空间都变成了共享库房的货位,通过共享库存资源,改变了由于信息错误等造成的积压和浪费。入库、领用扫码拍照,自助化、无人化库房逐步实现。采购方和供货方的库房成了共享库房,使“零库存”有了基础。与销售结合,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物流、生产参数、产品交付全部经手环节可追溯,成为特色防伪管理平台。
第三,搭建企业级O2O互联网 +智慧物流运输管控平台“我找车”,使货主、承运商、信息部、车主、司机共生共享,相互包容。通过轨迹和停车监控、关键点拍照等措施,不仅保障原料来源、产品流向、防范运距作弊、货物调包串货;通过收货提醒、签收等提升运营效率;通过运价实时监控和对比,直接服务于降低运费的需要。
第四,通过 MES能效管理平台,将生产线上仪器仪表、DCS、地磅、ERP数据进行整合,以单台设备、小工序为单元,实时对设备、工序、产品品种、操作人的运行效能、能耗指标、行为特点进行多维度智能分析,结合专家指导,各层级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精准施策。
第五,借助“e安全”实现隐患排查登记、安全风险警示提醒,让签安全票不再到处找人,安全监管随手完成,安全管理更加有效。
第六,让AI人工智能模仿人工生产巡检的点位、线路,实时展现设备、工艺、现场的数据、视频和语音画面,将员工从常规巡检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减少中夜班人员,让生产更可靠,现场更安全。
第七,借助 IP语言指挥调度系统、专家指导、现场指挥、客户和员工的现场求助做到了远程实时。
这让我们看到了制造业迈向“智造”的场景,也可以说是工业4.0的场景。将招投标、采购、销售仓储,运输全部打通,在产品价格下降、严重不能弥补成本的情况下,高科技的应用降低了管理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运输成本等,使企业仍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最值得肯定的是,他们认为,核心企业应该搭建平台,让参与者都受益,而不去做金融,特别是不倒腾票据,大票换小票、贴现再贴现,过度放大信誉。他们的流动性管理也非常到位,三年前发行的债券即将到期,不用发新还旧,也不用贷款,自有资金早已准备充足。截止到2018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有28%。
对于这样的智能供应链,金融业的供应链服务应该早日介入,研究给予融资、结算(投标、履约担保函)、在线支付、资金归集、保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规则制定的发展与现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将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发展引向深入,奠定扎实基础并引领国际规则制定,首先必须了解国际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能有创造下一代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话语权。
按照《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供应链金融是指“利用融资和风险缓释的措施和技术,对供应链流程和交易中,营运资本的管理和流动性投资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国际供应链的主要技术包括“应收账款贴现、保理及其变形、应付账款融资、应收账款的贷款或放款、经销商融资、存货贷款、装运前融资、BPO等八大产品。”
全球供应链金融标准的制定。笔者曾参加了两个有关供应链金融惯例的制定,第一个是2013年1月,国际商会通过并实施的URBPO750(银行付款责任统一惯例750号),这是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专门为供应链金融设计的结算产品,被称作21世纪供应链金融惯例准则,用以规范全球BPO交易,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应用得并不普遍。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该产品必须在相互信任的代理行之间使用,精通此道的试点银行全球不到 20家,这些银行结算产品都很丰富,对于BPO这一要求银行承担付款责任的新产品的运用和推广不是很积极。
第二个是2016年3月15日,国际商会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51次执委会上审议通过的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ICCBC)提交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这个定义是由五个专业组织联合制定的,包括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金融与贸易银行家协会(BAFT)、欧洲银行业协会(EBA)以及国际贸易和福费廷协会(ITFA)。
这五家国际组织不仅代表各自行业最高的业务水平,而且准确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与需求,所以,由它们制定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应该是名正言顺的。会后,笔者及时组织了商务部、中国银行和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同事翻译、解读了该定义并以新闻发布会方式予以公布,当日新闻的转播量和点击量创了纪录,是非英语国家推广最快的,受到国际商会的称赞。
就是这样两个经过多年反复讨论制定的规则:《银行付款承诺统一惯例》和《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制定者仍然认为它们很不成熟,从公布生效之日就开始收集修改意见,目前都是修订进行时。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惯例在制定中都有我国银行人员参与其中,现在的修订工作仍然有一些我国人员参与。特别是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徐珺,她是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执董,于 2018年加入全球供应链金融论坛(GSCFF)并参加了供应链金融技术指引专家工作组及国际商会供应链金融规则专家工作组。2019年1月初,被国际商会指定为供应链金融规则工作组两位联合组长之一,负责领导关于供应链金融技术规则制定工作。
规范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很重视供应链金融发展。早在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产品之一)。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供应链创新的文件之后,各地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有代表国家层面的,工信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的顶层设计的供应链战略;有深圳、上海、天津等比较活跃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主要指注册公司多、业务金额大、制定的规范文件多)。
然而,就连河南驻马店这样一个地级市,也发布了“供应链金融发展意见”。该意见共有5条12款,发文目的“旨在争创有竞争力的供应链金融先行区”。还做了两个定义:一个是供应链融资定义,一个是供应链融资产品定义,真是勉为其难。
但是,地方政府动起来了,也是好事。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好事要做好,以保证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实现国家供应链战略的顺利实施并达到目的。
目前,我国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很多,有专家、教授的定义和政府的定义,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的定义。供应链融资产品更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已经超过了国际。但都是在国内,服务全球供应链的金融产品还很少。
《指导意见》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之后,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类金融、自金融、新金融(包括软件服务商,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将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保理公司,担保公司,征信机构连接在一起,形成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中国银行成立了交易银行部,民生银行成立了供应链金融事业部,都是专门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为了赋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很多供应链金融论坛相继成立,笔者参加的就有“交易银行 50人论坛”、“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50人论坛”、“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协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参加人员都是金融机构的专家型领导。论坛每年召开年会,50人不定期召开闭门工作会,交流供应链金融最新成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痛点。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如中国商业保理公司使用最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保理,特别是反向保理,已被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所接受,为其制定了“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反向保理规则”(FCI reverse)。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核心企业的自金融创新产品更多。
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创新趋势势不可挡。各类供应链金融协会纷纷诞生。各种培训面面俱到,应有尽有。从“B2B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盈利模式设计到平台打通多元化资金的突破点。从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要点到模型”。这些机构和人才,不组织起来是很大的浪费,不加以规范也可能会有风险。所以,我国必须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
供应链金融是为企业增信的最好方式。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是供应链管理,必须做到全程可监控、可追溯,保证业务背景真实,场景化、标准化,线下线上结合,大大为企业增信。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最有效办法。供应链金融需要场景,这个场景就是实体经济运作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办法之一。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是贸易便利化的黏合剂,是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催化剂。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是“稳金融”的重要工作之一,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必须提高整个供应链条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就是快速获得融资和资金安全。供应链金融应成为实现国家供应链战略的坚实后盾。
供应链金融将对“一带一路”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带一路”与全球供应链资金整合的重要意义:供应链金融有利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链、供应链的建立,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就有了黏合性;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民币或“一带一路”项目国家货币的计价结算;有利于网络安全和反洗钱防范、有利于货物和资金的监控,增加交易的透明度;有利于欧洲班列的安全和标准化。借用供应链金融的设施,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建立区域经济的命运共同体,最后在美国第一的贸易战中,全球经济下行,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是支持“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也是中国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中国供应链金融超前世界的情况下,规范发展,制定规则,引领全球数字化世界,机不可失。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困惑和风险防范
根据国际商会每年的调查报告,对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困惑,按比例大小排列为:了解你的客户(KYC)、了解你客户的客户(KYCC)、了解你客户的业务(KYCB):了解你自己的文件(KYD)的困惑最高,占40%;平台间缺乏共同一致标准来交换数据占34%;内部政策不明确占31%;会计核算不清楚占27%;缺乏政策、监管支持占11%。还有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缺乏规范的会计和监管要求等。
我国尚且没有调查,但情况大体相同。所以,这个调查结果也包括我们的因素。
我国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强力的支持,使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领跑世界。但这种领先能不能健康规范发展?能不能被全球接受,引领世界建立规则,造福人类?这些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所有的供应链金融提供者都把风险管理放在首位,但是否科学?而且,实体经济中的“两金”(库存和未达账)目前也较高。可以说,最大的风险是过于重视资金的掌控。无论供应链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它们的属性还是金融。金融要遵守(三铁、三性)原则,因为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合规比赚钱更重要。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突出风险为信用风险、虚假宣传、违规经营风险、交叉经营风险、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滞后。供应链金融也要注意这些风险。创新产品的说明一定要详细,平台要有透明度,不能经营贷款、扩大信用。
各类从事供应链金融的企业要有风险控制安排、措施,要有风险防范能力。它们的平稳发展是“稳金融”的重要工作之一。
供应链金融过程中,最核心的是信用,最重要的是风控。规范供应链金融是当务之急。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融资规模的巨量化(仅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 2018年是2017年的3倍,保理融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1454亿元,是2017年的2.5倍)、各类平台的复杂化、一些机构产品的神秘化都需要关注。各类从事供应链金融的企业要有风险控制安排、措施,要有风险防范能力。它们的平稳发展是“稳金融”的重要工作之一。
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机制
中国的优势是产业链完整,具有竞争力和引领力。供应链金融应该成为其推动力,使中国在这一轮产业重组中弯道超车,在国际秩序制定中取得更大话语权。总结经验、制定规则、发出声音、引领世界。
2020年就在眼前,部分企业智慧供应链建设已经走在前面,供应链金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统一规范工作还需要加强,不能一件事儿几种说法、一个产品几种定义,自己都没统一,如何引导世界?
在科技领域我国已制定全球规则,如高压输电技术,2013年峰会定为世界标准,还有超级计算机世界标准等。
而供应链金融标准也要加速制定,注意世界正在赶超,如脸书(Facebook)近期公布的libra项目,计划2020年向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加密数字货币。货币名称libra、无国界、低手续费,采用分布式区块链网络,每个参与公司就是一个信用节点,每年向FB支付1000万美元运营费用。这是要掌握数据货币主权,奠定美元数字霸权,将数字信用变成美元信用的延伸,跟石油美元定价一个道理。
除了我国目前领先的支付宝、微信钱包受到挑战外,对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货币清算也是巨大挑战。
面对经济下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国家职能部门,监管机构应该着手规范供应链金融,包括对各种供应链金融机构的管理、培训机构的认证、产品的审批、评比颁奖方案报备、ABS的质量数量后评价,建立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共识,以保护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
具体事务可外包给第三方中立机构,或由专门组织的专家学者项目工作组承担。非常具体的定义,可以从书面献计献策开始到组织小型的讨论,成熟后再由权威机构确认。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对供应链金融机构和从业者的保护;是使供应链金融成为国家供应链战略的坚实后盾的必修课;是改善现有规则,建立更加平等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效应对迅速变化的世界的需要,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必要功课,有关主体和个体必须负起责任。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人大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