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技术手段,具体来讲就是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手段,就像抵押、担保、贷前评估一样,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对预付款、存货、应收款的评估和控制进行风险补偿的金融技术。供应链金融的目标是提升供应链内部资金效率,最终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1、中小企业融资难
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设备、生产线是融资租赁来的,厂房是租来的,除了常用的办公用品之外,固定资产极少,按照传统的银行贷款逻辑,这些企业很难拿到融资贷款。但这些企业具有核心的技术,拿到优质的订单,就是缺少完成生产所需的原料。
宏观上,由于信用缺失、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个顽疾,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舒缓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但银行等主流资金供应方惜贷现象仍未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要么通过内生积累,要么高成本通过非银行机构获得资金。
微观上,核心/凭他企业因其竞争力较强、规模大,在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议价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为了将少运营成本,获取更大利润,期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如要求更低的折扣、更长的赊购期限、更短的交货期等,从而给上下游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负担。回款周期长、流动资金严重缺乏潜质了企业的周转速度。
在迫切的资金需求下,中小企业却又往往很难通过正常融资渠道得到资金支持。传统银行授信带包方式区分为三类:信用授信、抵质押授信和保证担保授信。理论上,提高贷款利息能够弥补风险成本,因此风险并不必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然而,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对其有效设置差别化信贷价格体系。
传统的解决方式是要求借款人提供价值稳定、难以转移且易于变现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者要求实力更强、风险水平更低的主题提供保证担保。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存量通常较少,往往缺乏银行认定的抵押资产;同时由于经营前景确定性较弱,也很难争取到其他主体的商业性保证担保。因此传统的授信技术和信贷评审技术对中小企业并不适用。
此外,对于银行来说,中小型贷款频率高、单笔额度小、信息采集成本也高于大型企业,融资审核过程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如果这些成本通过利率转嫁给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可能超出中小企业的能力。
企业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是某个供应链上的成员,它基于经营的资金需求背后一定对应一个真实的交易背景和一个真实的贸易行为。与传统授信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更具包容性,供应链金融不再局限于中小企业个体硬件的评判,更多以核心/平台企业为中心,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资信评估,进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转入门槛。供应链金融还可以通过合适贸易情况、控制货权、第三方物流监管等工具进一步完善风险的管控。
从根本上说,供应链金融在两个角度对传统银行信贷进行改善,一是将银行的不动产质押偏好转向动产;而是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缺乏进行补足。一方面是信息内容的转换,利用贸易信息补足个体信息(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做法);另一方面在供应链金融3.0的大数据背景下,可以直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拓宽获取信息额渠道,通过个体信息的丰富,实现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授信。
2、核心/平台企业升级
英国著名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曾经说:”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个企业要想持续经营,必然要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相对精细的管理,与上下游成员进行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
其中在物流和信息方面,虚拟生产、供应链库存管理(VMI)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管理扁平化和终端市场需求信息共享。然而在供应链的部分节点,资金流导致的短板往往低效了分工与协作所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成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国正处于经济的换挡期,行业产能过剩、转型压力自不必多讲,但就产业中企业来讲,由于自身优劣势禀赋不同,在转型大潮中变现出不同的诉求。小部分掌握了产业核心资源的企业,希望利用金融业务将其在行业中长期建立起来的信用优势变现;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对解决融资问题具有更强的偏好。无疑,供应链金融对整个产业链的再升级都是战略级突破口。
最简单的供应链金融由核心/平台企业自身就可以提供,如向供应商提前付款、对分销商增加赊销等。但核心/平台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在保障产品销售的同时也会追求经济性,其手段恰恰是向上游延长账期、向下游缩短账期和向下游转移库存。然而过度挤压上下游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了,核心/平台企业的采购成本才能降低,才能优化产品价格,进而增强经销商的粘度。
核心/平台企业可以在供应链资金流规划的过程中充当协调者,通过与上下游间的业务活动调节资金的分部情况。此外,核心/平台企业还可以作为资金的提供者,由于资信水平较高,容易从融资渠道获得低成本资金,可以为供应链成员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这满足了核心/平台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通过金融服务变现积累的信用和行业专业资源。
3、多层次金融服务缺席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顽疾,在经济换挡期尤为如此。扩大再生产,要么通过内生是积累,要么借道民间高利贷,年化8%-20%的融资成本,成为传统金融的盲点,也因此成为金融创新的主战场。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创新在于填补8%-20%的融资利率空白,打开中小企业融资的阀门。理论上,银行是中小企业最理想的融资对象,成本在6%-8%。但从收益风险配比角度看,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大门向大型企业敞开,而不愿意承受过高风险。
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在27%左右,高企的融资成本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中小企业的投资,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发展。8%-20%融资服务的空白,背后折射的是金融服务的结构性缺失,以及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所要求的不合理的过高风险补偿。
多层次金融市场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暴露于无主流金融机构覆盖的尴尬境地,中小企业融资也多是“富贵险中求”,融资成本高企,且相应金融服务机构散、乱,对中小企业稳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从另一方面讲,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是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大市场,新的金融模式、新的技术应用都可能彻底启动行业崛起的阀门。
■ 整理 | 万联供应链金融学院
■ 来源 | 《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与投行思维》王雷著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供应链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