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和国家供给侧改革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内物流与金融产业化融合不断深化,出现了多种创新而富有竞争力的物流金融模式,但是不同资源禀赋的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仍然面临着场景化切入、产品创新和风控等不同问题。此外,我国物流产业中小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2020 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汇聚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大中型商贸流通、第三方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服务、 物流产业园区、物联网 / 区块链 / 大数据 / 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务机构等企业高管和行业精英,聚焦“推进物流数字化,助力产融一体化”主题,围绕“网络货运平台”“产业物流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物流”“物联网金融与动产融资”“场景方与资金方对接”等多个话题,解析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搭建物流金融各参与主体之间交流互通与深度合作的平台,推动行业共襄盛举,合作共赢。
同时,论坛开辟线上直播,以线下会议+线上直播联动方式,通过标杆遴选、创新引领、合作链接,为线上下的地方政府单位/产业企业/金融科技及金融机构带来丰富的业务资源机会和合作推动。
此外,论坛当天,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共同发布《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发掘优秀企业,树立行业标杆,与各界共同推动中国物流金融生态构建和健康发展。
9月17日 上午场 | ||
产业供应链物流数字化、平台化与产融一体化 | ||
9:00-9:10 | 致开幕词暨发布《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万联网 创始人兼执行总裁 |
|
9:10-9:15 | 领导致辞 陶鹏 前海管理局产业促进处(总部办)副处长 |
|
9:15-9:30 | 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引擎 刘丹 前海管理局产业促进处(总部办)主任 |
|
9:30-10:00 | 数字化重塑产业物流+金融生态圈 储雪俭 上海大学 教授 |
|
10:00-10:20 | 数字化车辆融资平台新实践 赵威 菜鸟供应链金融 总经理 |
|
10:20-10:40 | 过程信用 打开万亿物流金融市场的最后一道阀门 熊登峰 供应链过程信用管控资深专家、重庆交运集团物流金融总顾问 |
|
10:40-11:00 | 茶歇&自由交流 | |
11:00-12:00 | 圆桌论坛:科技赋能产业物流数字化与产融结合 主持人:储雪俭 上海大学 教授 贾亮 积微物联 运网副总经理 罗永 准时达 全球市场营销中心业务负责人 梅春雷 海格物流 董事长 刘武 宝供物流 董事长 |
|
9月17日 下午场 | ||
网络货运平台与数据治理、物联网金融与动产融资 | ||
13:30-13:50 | 资方视角下的全链路场景金融服务 吴锐骁 网商银行 物流金融总经理 |
|
13:50-14:10 | 深耕物流产业,科技赋能的风控实践 张昊 顺和同信 CEO |
|
14:10-14:30 | 大宗存货融资的数字化与在线化控货 陈军荣 高达云计算 CEO |
|
14:30-14:50 | 看得见,控得住:区块链+供应链如何赋能物流金融 祝博士 国际信息科技Top10专家、院士、斯坦福大学博士 |
|
14:50-15:10 | 新基建下的产业物流机遇:冷链/跨境/专线...? 张慧 华兴资本 董事 |
|
15:10-15:30 | 茶歇&自由交流 | |
15:30-16:30 | 圆桌论坛:机遇与突围——网络货运平台创新升级与场景金融 主持人:恽绵 中国物流学会 兼职副会长、天津德利得供应链管理 运营总监 龚晓斌 物易云通 总经理 司楠楠 狮桥运力 CEO 王志达 中融泰隆 创始合伙人 CMO 彭嵩 中信银行深圳分行 交易银行部总经理 |
|
16:30-17:30 | 圆桌论坛:物联网金融:重塑动产融资数字信任与智能风控 主持人:许书川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高级分析师 李文杰 南储集团 总裁 董杰 文康律所合伙人、仲裁员、山东大学法学院教师 彭妍 平安银行 总行交易银行部大宗及平台负责人 | |
18:30-21:00 | 产业物流产融合作对接交流会 | |
9月18日 标杆参访考察 | ||
9:00-12:00 | 标杆参访考察一:南储集团 | |
9:00-12:00 | 标杆参访考察二:前海自贸区 |
物流是最基础的监管手段,随着新技术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构建基于电子仓单的存货融资体系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一大趋势。
开放、活力、赋能三个前海自贸区的核心因素,前海不断完善“2+4+6+N”产业政策体系,包括所得税优惠政策、租金补贴政策、人才引导资金政策、总部政策等强力政策。今年还特别面向成长型优质企业新推出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前海改革开放成效走在全国自贸区前列,已经成为新时代全面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深圳经济特区创造新经验的新起点,今年前海将由创业十年迈入黄金十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会日益显现。
产业的集聚带来了物流和供应链的集聚,供应链的集聚驱动价值链,价值链驱动产业链。原来做产业链,从产品到商品这一块比较重视。现在要学会向上游跑,怎么样从零件到部件,这才是理性、to B的内容。如何把业务变为数据,这是现在的关键点。
如果没有产业数字化和供应链数字化,那么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将会无法开展,有些行业在用传统的方式落地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大挑战,如客户体验、风险判断、风险过程监控能力挑战,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事情。
只有理顺物流金融风控逻辑,才能真正开启物流金融万亿市场。物流金融风控必须依托于供应链尤其是四流控制风险,基于供应链的过程管控获得信用,而不是依赖主体信用进行风险管控。要消除物流金融风控中的脱离供应链、过度依赖监管、技术、仓单信用以及银行风控的五大误区,确定过程信用的授信标准。要以体系管控风险,而不是依赖人或技术管控风险。
物流行业就像一个金字塔,上游越来越集中,下游是越来越分散。集中的市场只是玩家集中,但是规模并不大,而分散市场酝酿着巨大的规模。在这样的市场下我们发现物流行业带来的变化。很多物流公司都开始觉醒,以前单纯靠运输、靠单货就能挣钱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大家都看到了如何去更好控制上游的客户,如何更好服务上游的货主才能让生意越做越大。整个干线运输从原来非常小、散、层层分包、非常复杂的结构,逐渐向标准化、数字化的路径演进。
物流金融市场规模大,需求迫切,但物流行业还是高度分散化,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化和集群化的企业,这些企业其实是中国物流市场的主流。要做好物流金融的风险管理,需要政府、平台、科技公司共同营造信用体系。
如何解决大宗商品的痛点和平台搭建问题?第一,整合资源,做产业升级;对冷库、冷链的信息化管理做产业升级,实现管理数字化。第二,改造冷库,输出技术监管,为资金端或者或者提供技术监管服务。第三,搭建线上化平台,让贸易企业、供应链公司、银行等上来,将交易过程线上化、在平台上实现四流合一。最后,扩展服务,扩展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深化优化服务。对应供应链服务,仓储及监管始终是基础,物联网监管仓则是底层设施。
从现状来看,商业场景及科技的进步可以推动物流服务结构变化,物流行业正朝着数字化、透明化、标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新物流需要新基建的支撑,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新物流的进程,新常态也再次使得物流供应链面临解耦重构的再造。
一个企业在转型的时候,商业模式很重要。商业模式第一是价值观,就是企业还是有社会担当,我也赚钱。第二是有核心能力。第三是转型。 产业互联网强调的就是交付闭环,消费互联网强调的是交易闭环,交易闭环到交付闭环给物流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这当中叠加了很多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从形式贸易和形式金融,在形式的基础上把这个事做强做大。
产业互联网前身是工业互联网.随着国务院下发的制造产业和物流制造行业紧密交融的政策,产业互联网必然是一个趋势。 产业互联网肯定是服务于核心的供应链企业的,要么你成为核心供应链企业,要么你融入供应链企业。
全球化在每个国家发展情况不一样,中间碰到很多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包含每个国家的关务、海空运的运力,以及每个客户的需求,从物料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国际大品牌商的需求。从事这样的工作是很庞大的工作,也非常有赖于数字化的有效应用,也有赖于互联网信息化交流的工作。
所有的物流公司,都会是互联网化和平台化公司,否则效率根本提高不上去。它们都应该数字化,只是快慢的问题。其实绝大部分公司是很难做产业互联网的,它们可以为产业互联网赋能,或者为产业互联网服务,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每个企业都做产业互联网。因为它们没有核心产业。
从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找准杠杆点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找得准,可以撬动一个地球。如果找不准,你的压力会非常大。供应链上的很多企业都是非常现实的,都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等你们做起来我才来参与。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服务平台,是需要大家的参与才能做起来的,而不是天上掉馅饼一下就做起来了。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都不是我们用过去的经验可以解决的,而且未来是虚实结合的社会,除了有实打实干的物流之外,更多区块链技术、互联网技术,才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虚实结合的时代在过去是没有的。靠经验不行,未来的发展怎么办?通过平台思维的一种方式,这个方式里面遵循的基本逻辑是:物流以后一定向供应链转型,你一定或多或少接触到供应链网络货运平台会和供应链交集。
一定要结合行业,结合行业的特点,结合产品来做服务。从网络货运做标准化服务的平台,到个性化服务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首先要找到行业贷款,再是要找一家非常成熟的行业,把基础服务的能力赋能上去。打造平台要求两个能力,一个是用这种模式做人才队伍的集聚,另外是外部资源的集聚,这个时候再去服务小行业,成功率会高一些。
网络货运就是一大一小,就是怎样把小的卡车司机的终端和大市场做连接,做刚性服务。在一大一小中间的连接,需要一个连接的工具和价值。连接的工具就是大家现在做的系统,也就是服务化的产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连接就是金融,金融的本质是一个资源的分配,就是社会的杠杆,把资源分配到各行各业里面去。
金融对物流来讲,把物流比作一个人的话,科技驱动的是大脑,金融一定是我们的血液,推动我们这个人能够有活力,能够快速往前走的一个润滑剂。网络货运平台核心的保险是必须要上的,规范金融产品基于场景化的大数据,然后通过算法,出来的这种供应链金融产品就是大树法则,一定是可信的。信用就会和我们的授信额度、主体的财务成本直接挂钩。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是更加有效,控制力更强的一种手段。虽然我们看中监管和对实物的控制,但是最后发现都是皇帝的新衣,真正出现风险问题的时候,所有控制手段都没有任何效果。供应链金融发展到今天,我们在抓住供应链业务本质走了一些弯路,过多注重重资产和抵质押物。到了今天,我们可以回归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本源。
仓单融资和金融监管仓有几个要点,货单一致,权属必须清晰。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技术,技术在现实的问题优先于法律和制度环境的建设,因为法律和制度环境建设往往稍微滞后一些,现实往往从技术角度切入解决问题。
如果在技术创新中不占优势,别人都在追求创新的时候,坚守自己的专业、专一,就是一种创新。我们也在新问题老守旧,差点出问题。所以引进别人现金的系统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自己最先进的,还是人和智。在新技术启用之后,依旧更重视制度的建设和人的培养。做这个行业特别是物流金融的物流服务行业,人永远还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制度辅助加技术提升,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仓单的司法实践中,其实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案子不同判法。比较周到的说法是,仓单是既具有物权属性又具有债权属性,如果武断地说谁拿到仓单谁就是所有权是不太合适的。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敢接受仓单?因为谁也不敢说它代表所有权,它只能无限接近于所有权。如果真的解决了所有权,这是为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了很大的问题。
很多人都说银行不好合作,不信任你们,你们做得菜都不要,要到我的碗里做,但是平安银行不是这个玩法。我们非常愿意和大家合作,愿意融入到你们的生态和平台,甚至愿意把银行业务直接嵌入平台,在背后赋能,只要大家能把这个生态做起来就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怎么样构建一个信用体系,物联网和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好的纽带,因为物联网不是靠平安银行来建,也不是靠在座的某一个企业来建的,就像万联网的名字一样,大家要建立起一个联盟,有了数字证,有了一个API接口,大家做好信息的互认,有了这样一个信用体系的时候,很多可能性都会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