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资金方、场景方各归本源,才能够做好供应链金融
以下内容整理自华润银行广州分行行长覃建祎在第四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的讲话:
华润银行是华润集团的银行,它的手段是科技信息化,信息化银行是华润集团对华润银行的定位。将来的业务方向是供应链金融、场景金融和产融结合。
我总结的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依托于某个企业的上下游,传统上就叫供应链,供应链也是一个场景,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生态。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就是一个生态圈,这是广义上的一种场景。
第二种场景是平台,物流企业就是场景之一。基于物流所发生的融资行为也是一种场景,比如物流金融。
第三种场景就是很多集合起来的交易所等,我们致力于与这些场景金融发挥作用,支持国家的号召,回归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我们将来会提出“泛小微泛零售”的概念,这个领域一定是依托平台、供应链和某个集群去做,这样才能做到客户下沉,回归实体经济,响应国家的号召。
我在深发展待过十一年,供应链金融第1代到第2代再到第3代,我认为现在大家所探讨的是第N代。
第1代是基于应收应付,主要是以大宗商品为主,还有货押、先票后货等。第1代的供应链金融在2010年左右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我认为不是产品的问题。
第2代只是把第1代的风控逻辑与所有的要素线上化,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或数据化。
第3代、第4代和第N代正在探索的是数据。数据代表着资产和价值,我很认同也深信储雪俭教授早上讲的未来趋势,这是我们未来探讨的供应链竞争。场景在这里,供应链在这里,数据化在这里,空间就很大。
近年来大家都在探讨供应链金融,有时候我心里挺纠结的,我所处的是金融行业,大家都觉得必须要干金融,这个事就有点不太对劲。
首先我相信供应链金融未来是有空间的,但它一定是会饱和的、合理的空间,它赚它应该赚的钱。
其次,如果大家一窝蜂去做供应链金融肯定会把它做烂。技术方是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参与方,因为科技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第二个重要参与方是场景拥有方,场景拥有方就是核心企业或物流公司、仓库、某个交易所。
最后是资金提供者或金融,这三方其实都应该各回本源。
去年以来国家也要求我们各归本源,我觉得有它的合理性。因为金融对社会负责,只要做金融就必须纳入监管。所以金融应该赚金融的钱,科技或场景拥有方应该赚他们该赚的钱,各司其职。
但供应链金融应该赚什么钱呢?我不太赞成说科技方能做金融,但科技提供的手段能解决过去传统金融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产业模式和操作模式能够批量获客,解决了操作成本和规模经济的问题。
第二个它能够借助过去的记录、第三方或者其他交易记录去消除信息不对称。让传统金融不能实现的在信息技术能提供的基础上实现。金融的本质没有变,科技也没有能做金融,这是我的理解。
科技提供方提供服务可以收到应得的服务费,但如果觉得做科技能赚取金融的钱,利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来赚取差价,我觉得可能不太合适。
场景拥有方也是如此,比如仓库,它拥有货物存放在仓库的信息,包括过去所有的记录,同时还拥有货物的处理控制手段,可以辅助金融方实现风险的控制和处理,也有他的价值,也应该获取属于他的利益。但是他也不能说他做金融,他也不可能做金融。
金融不是大家所想的一手借一手贷,是有个平衡系统的生态以及资本金的监管约束的,金融是借贷信用和周期等结构、系统的东西,这是我理解供应链金融或场景金融。
作为银行资金的提供者,如果科技方回归它应有的功能,我当然是愿意合作,各赚各的钱,一起去做这个市场。
做市场的社会价值在哪里?
是致力于把市场做成熟、规范、理性后资金成本会降低。
虽然银行也希望赚更多钱,但是把市场做成熟后,会有更多资金进来,资金成本就会降低,真正服务到中小微企业,资金的利率就能降到像王行长说的6%、7%,而现在是在15%以上。
我们致力于往这方面探索,欢迎大家跟我们来洽谈这方面的合作,我很愿意把它当做技术的提供方。我也谈过很多技术提供方,他们觉得我不相信他们。我可以坦白告诉你,我是不可能相信你的风控逻辑和风控模型的。
但是你提供的技术对我是有用的,我会用到我的风控模型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建立了大量的数据,或者彼此融合建立大量的数据后,才可能说你是一个完整的、值得信赖的风控模型。
一个完整的值得信赖的风控模型,我们至少考量两点。
一是数据量要足够大,比如案例的数量、基层的数据量以及历史的数据等。
二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也接触过有历经了十年检验的数据公司,挺牛逼的。即便经历了十年,外面的数据也在与时俱进地变化,这是数据公司所不具备的,而银行能具备。
因为银行经历几十年产业的变迁,包括行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的生命周期以及经济周期所有的数据都在银行的数据库里。不能因为某个行业恰巧在过去的五年里处于顺周期里而成功了,就觉得自己牛逼,用到下行周期就不一定行。
银行就是在不同的周期里吸取经验。我在银行干了20年,11年是做风控的。我这样说可能有点刻薄,但说实话我是真的这么看的。数据技术会解决传统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肯定不能取代银行原来所有的风控逻辑和风控模型,只能改进它。
消费金融为什么能成功?因为消费金融面对的普罗大众是高度标准化、细化且小额分散的。做到 B端依托场景后就会有个性化,会跟周期和各方有关联。个人没有跟各方有那么多关联,但是企业需要关联上下游等,关联性就很多。
所以我们十分愿意与技术提供方和场景应用方合作,但是不会简单地看待这个问题。
■ 整理 | 万联供应链金融学院
■ 来源 | 万联网主办的第四届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供应链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