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欧冶、广联达、众陶联齐聚一堂 畅论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赋能的产业链生态

万联网 , 万联网 , 2021-10-14 , 浏览:6845

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如何升级进行产融合作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等问题,一直是行业内备受讨论的热点议题。2021年9月28日,世界500强的小米、具有国企背景的欧冶、立足于建筑产业的数字建筑平台供应商广联达、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多年的软件公司以及全国知名的数字化标杆平台众陶联,四家拥有不同背景产业的公司相聚一堂,就各自在领域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难点与大家进行深入热烈的探讨,且看他们如何立足于整个生态圈,服务赋能生态圈内的企业。


众陶联总裁蔡初阳认为,垂直领域的互联网要把数据完整的传递,要做两个重构。第一个重构,数据的构建能够代表在产业过程里面的维度,从原来单点的数据变成量上的数据。第二个重构,在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数据链背后的责任重新重构。众陶联这几年来能够与产业紧密结合,是因为下沉到产业末端,形成了一个真正的数字化环境,而这一模式就是蔡总所理解的产业数字化。


广联达助理总裁数字金融BU总经理温鑫则提到,建筑行业可能是最难的一个行业,但是未来五年、十年将会迎来建筑业数字化春天。倘若打好了基础,未来这个行业原来粗放、浪费都会改善,包括现在说的“双碳”目标,建筑行业是排名第一的贡献大户。这个我觉得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以及抓手。

 

欧冶金服副总裁张婷婷认为,事实上数字不全是能成为资产,它成为资产是有前置条件。线上资产管理只是非常简单的一部分,真正的难点在于对于线上的实物资产或者本身的资产载体的全流程的闭环管控,以及在这个背后法律关系的明确。数字资产化最根本的东西其实是背后的责任和一些其他角色、权益的分配。


作为小米供应链金融部门,天星数科供应链金融副总经理李熠介绍到,他们承载的一个职责就是在产业和金融之间的桥梁,既是信息的桥梁,也是能力的桥梁。这个能力里面包括了产业数字化能力以及资金的能力。


以下内容由万联网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而来,有删减,供业内人士参考:


蔡宇江:今天的圆桌主题叫“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赋能的产业链生态”,第一,供应链数字化、产业数字化问题。第二,供应链金融、“产”和“融”如何进行融合的问题。在座这四位代表在产业数字化和产融结合方面就所面临的难点和经验,能不能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蔡初阳:众陶联这四年实践一直专注于解决数据怎么来、以及产业数字化的问题,很多人理解产业数据就从线上来。但线上怎么来?这个数据来了之后代表什么?这个数据背后的责任是什么?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众陶联四年来所做工作的全部。有了数据,对于任何一个金融需求方或者任何一个资金提供方来说,我觉得都可以拓展客户。但是在产业末端来看,这个数据并不完整,数据大部分上都是表象,数据不会连通。所以垂直领域的互联网若想数据完整传递,需要做两个方面的重构。第一个是:数据构建能够代表在产业过程里面的维度,从原来单点的数据变成量上的数据;第二个是:整个供应链全过程数据链背后的责任需要重构。


大家为什么觉得很难?因为数据的重构过程其实是产业末端责任的重新界定、价值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个分配过程里,产业末端要接受两个挑战。一个挑战是观念的改变,第二个更难的挑战则是终端操作习惯的改变。众陶联这几年来能够跟产业紧密结合,主要是我们所有精力都放到产业末端,然后再从一个抵触、抗拒,甚至蒙骗这个过程里慢慢找到数字化构建过程里具有发展前景的机遇,形成一个真正的数字化环境,从而让大家觉得只有数字化才有发展道路。这是我理解的产业数字化。


蔡宇江:蔡总分享的一个是关于从单点到全链的数据,另外一个是数据后面的责任和价值分配两方面的观点。下面请温总谈一谈你们目前的难点。


温鑫:广联达20年来就做一件事,即推动传统建筑行业发展数字化。前10年讲信息化,这几年是数字化。为什么这个行业的数字化这么难做?其实不是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没有这个意愿,更多的是行业的业务特性造成的。因为大家知道如果是放大来看,这个行业也很像制造业,因为它在“制造”一座房子,制造一条路。但是确实是和我们熟知的制造业很大不同,不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上,所以标准化程度很低,很难做到流程化、标准化。再加上很多基础设施不完善,这里我指的是新基建、物联网、互联网智能硬件不成熟的时候,信息化时代很难要求一个在工地上辛苦了一天的员工回到办公室将一天的作业内容录入系统,没有人会做这个事情,这也并不现实。所以随着这几年5G、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等技术的成熟,每一个在工地上的作业人员本身的作业场景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业务替代,即在做事情的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同步数字化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场景数字化以后会更好。我个人认为5G天然适用于建筑行业这种非标准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背后是什么?每年25万亿产值的规模,其中的参与方非常多,尤其是对于民营中小企业集中的行业而言,通过数字化就能够把业务提升到一定水平。我特别同意蔡总说的,虽然四个企业很明显,都是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是这恰恰是产业互联网的特点。产业互联网就是在垂直领域里面深耕,很难出现一个平台跨行业,我觉得这个不太现实。


每个行业都应该按照符合这个行业的业务特点去发展数字化。当然建筑行业可能是最难的一个行业,但是未来五年、十年将会迎来建筑业数字化春天。倘若打好了基础,未来这个行业原来粗放、浪费都会改善,包括现在说的“双碳”目标,建筑行业是排名第一的贡献大户。这个我觉得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以及抓手。当然第一个问题是业务的数字化,其实业务的数字化基础打好了,在这么长的链条里面,这么大产值规模的行业里面,哪怕是满足度非常低的金融服务,国家提倡的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才能有更好的抓手。否则没有这种充分的数字化,想做任何的改变来为中小企业服务,其实都是纸上空谈。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手段的支撑,哪怕国家出台再好的政策,实际上却仍落不了地,所以我们做金融之前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帮助这个行业做数字化基础的建设,我们想要把基础打得更加牢固。


蔡宇江:下面请欧冶的张总谈一谈。


张婷婷:在谈资产,数字资产化等相关方面,我有几点想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数字不全然成为资产。数字资产化最根本的东西其实是背后的责任和一些其他角色、权益的分配。事实上数字不全是能成为资产,它成为资产是有前置条件。线上资产管理只是非常简单的一部分,真正的难点在于对于线上的实物资产或者本身的资产载体的全流程的闭环管控,以及在这个背后法律关系的明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供应链里面上游有应收帐款,下游有订单,甚至一些存货和其他别的。事实上资产能不能变成数字、以及数字化的资产是否具有可交易、可融资或者其他的属性都有待商榷。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的是资产怎么形成数字化以后的额度。之前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把资产压给谁,然后形成一个征信额度,这个额度未来可以变成供应链提款的额度。但是发现除了银行是全牌照的,其他的牌照保理公司只能接应收帐款,典当公司只接受动产,还有其他的担保公司可能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范围会更大一些。所以每个牌照都有自己本身对于资产认定的限制。所以你会发现如果要去资产的差异化,变成一个相对可以征信的标准化资产是有相当的难度。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要引入金融机构。像今天大企业的票据池是一个很大的金融机构,未来企业多角度资产的标准化也会做成一个池化管理。但是它本身相对好实现数字化部分,反而是线下资产的管理中法律关系的界定是其中最难的一部分。


第二,在做供应链过程中大家都是从易到难,最先开始做的是应收帐款,这也是上游资产比较大的原因,不同行业其实都是上游应收帐款的量大,因为发票的验真很方便,我们认为对应收帐款的登记这一点很有公信力。虽然现在在推进动产,但是应收帐款也被大家普遍认可,所以应收帐款更容易数字化,但是下游的订单甚至仓库的货物不容易数字化。我们上游和下游的数量级是有差异的,上游做一千亿,下游一百亿就很辛苦了,而且还要借助体系的力量,因而真正做到资产数字化不是容易之事。总结来看,我想分享的点就是在我们做供应链的过程中会持续探索数字的资产化,未来也是这样的大方向,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细节需要解决,但是整个方向不可逆转,未来大家一定会由易到难,慢慢克服不同的难点。


李熠:刚刚蔡总介绍我们是小米供应链金融部门,我们现在还是在上市公司里面的一个部门,实际上我们承载的一个职责就是产业和金融之间的桥梁,既是信息的桥梁,也是能力的桥梁。这个能力里面包括了产业数字化能力以及资金的能力,也是结合今天的主题,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分享。第一,小米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参与者,也是目前的龙头企业,雷总有一句话“做制造的制造”。小米在自己的产业领先做好产业的升级、产业的数字化。现在电子信息行业已经从原来的跑马圈地快速发展变成集约式发展,我们目前处于不断突破瓶颈的过程中,所以对于生产制造的效率,以及整个产业的升级要求很高。因而我们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包括在北京亦庄建的无人工厂,比如手机的制造,从元器件到成品包装好的手机,整个过程全部没有人参与,也就是无人工厂。因为我们实际上是在打造一个产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的样板间,希望能够把这里面很多能力,不光是往电子信息行业做复制和拓展,同时也是对外做输出,包括那些智能产线、智能机器人以及投资数十家供应链管理、制造协同、物流管理方面数字化的一些公司,都是希望做一些样板间标准案例。小米先上,上完以后再给其他的兄弟伙伴和其他行业做复制。


第二个是天星数科产业协同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去年开始缺芯少片,芯片供应上不来,其他的元器件还要继续产。我们要通过所投资的工具、供应链协成打通。因为没有芯片,但是摄像头和元器件这些没有办法停工,还要继续造。但是这个产能的波动怎么能够把芯片缺芯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需要做相关的工作。包括这个过程中如果市场上一旦出现相关的核心元器件后,比如芯片屏幕,那在库存已经很紧张、占用大量现金的情况下,我们怎么通过金融的手段帮助这些关键的参与商有额外的资金,通过金融和信息的连通帮他抢到这些特殊的元器件。不管是通过人民币,还是通过我们在香港的银行以美元的形式帮助获取相关的关键元器件,这是我们在产融方面的实践。另外和小米的投资部门有紧密联动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投贷联动。初创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它们整个生命周期里需要的扶持,包括产业数字化扶持,需要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可能一个初创企业上来之后首先是一笔股权融资,有了股权融资之后下一步生产环节需要的备货资金怎么来?按照传统的金融机构,没办法授信给初创企业,因为财报通不过,对于一年几百万的企业来说,一下接到几十亿的订单怎么做?所以我们提供综合的融资授信来帮助企业。我们的案例是三年期间将收入从0的企业做到100亿。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在它需要股权融资的时候给予股权融资,一方面在它需要供应链融资的时候给供应链融资。当它今年的收入已经到100亿阶段了,可能就不再需要融资,那我就把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一些能力赋能给企业,让它去服务它的供应商。所以我们是全链条的服务,在不同的阶段以金融的手段或者是非金融的手段帮助企业成长,真正做到投贷联动、产融联合。


蔡宇江:接着刚才李总的分享,上次去小米调研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关注这方面,因为目前小米的产融,包括天星数科服务的对象主要还是围绕小米生态内,或者投资的一些企业,的确投贷联动的方式能够实现企业从0—1,1—100的快速加速。包括做全链金融都是对企业做精准的支持,那有没有可能服务小米体系外的这些企业,就是未来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天星数科的服务能力。这个问题,李总您回答一下。


李熠:天星数科建立时间不长,因为我们天星供应链金融从2018年开始,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目前为止大概投放1500多亿、服务了几千家客户。2019年下半年开始,实际上已经逐渐走出了小米体系。一方面是通过投资部门,因为三个大的投资板块,总共操盘的资产也超过1000亿,投资的不光是电子行业,也包括其他行业。另一方面是以投贷联动的方式走出去,以前的投资是重投轻管,投完以后每个月收报表,报表的真假很难鉴别。所以我们通过把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包括供应链服务的平台输送给这些企业,让这些企业通过平台运作自己的日常业务,包括跟上下游的交易关系,甚至一些生产的关系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操作。这些数据就是实时的、完整的,比传统的财报优化很多。通过这种形式跟投资部门有一个很紧密的合作,帮助他们把投后管理做实做深。走出行业本身,拓展其他行业也是一条路。


第二,小米作为数字化的公司,也叫智能制造公司,它拥有互联网的属性,所以几万员工里面大概60、70%都是工程师。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小米的科技园转一转,小米科技园餐厅里面挂的横幅都是各种字体写的“程序员是老大”,所以小米是有工程师文化的公司。我们是把自己在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经验,把经验模式化、模式化之后流程化、再以信息系统的形式和科技平台的形式标准化下来。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以及资金管理,包括EBS全链条,为这些从供应链到供应链金融全链条上所需要的科技平台做了一个模块化的整理以及整个平台化的输出。


我们可以把自己在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经验以科技平台的形式对外输出。我相信各个行业是通用的、可以通行的。每个行业都有供应链管理、都有生产管理、都有供应链需要,所以通过模块化整理,上市化部署。我们自己将其概括为“低代码、高定制、快速输出”,即把整个平台做整理之后以平台化的形式进行输出,所以是通过两种渠道跨行业的做发展。


蔡宇江:通过上市的平台把供应链管理能力输出给体系外的一些企业,然后再结合投资。相当于通过供应链管理做精准的投后管理。这边我问一下张总,因为张总也是负责欧冶非常知名的通宝产品,现在也是上千亿体量。我们知道国家,包括人民银行也在推供应链票据,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它在支付环节存在多种选择,既可以用票据也可以用其他的,包括小米的系统也是在不同的场景中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欧冶未来选择支付方式方面,包括供票的方式,会基于一种什么考量?


张婷婷:去年接受人民银行各个不同梯队调研过程中经常被问到一句话就是,怎么看通宝和供应链票据的关系?如果做供应链票据,是不是通宝的平台就会慢慢受到冲击?对于这一点,我们是持开放的态度,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在谈供应链业务时,可能大部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的想法相同,供应链上游关注的是供应商,下游关注的是经销商。而我们服务的过程中有一点特殊,欧冶金服在宝武内的定位是产业服务平台,服务整个钢铁生态圈,服务对象相对比较广泛,所以我们设计产品时思路会受到极大限制,研究产品时会倾向于调整到服务核心企业的结算。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能够服务好核心企业的上游付款和下游收款,围绕着它的收付款设计对应的结算工具、解决方案。这里面所提到的工具不是我们提供,而是金融机构本身提供,因为它们本身就具备非常好的工具。最重要的功能是要集成到我的平台上,能够根据场景的需求匹配到核心企业,相应的工具就可以使用。


在这里面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要服务付款端,说到底就是选择最优的工具帮助它实现降低增效。它在选择工具的时候也不是我们选择,因为它天然带结算调整能力。可能原来跟供应商谈好的是现金、票据,选择不同结算方式的时候,他会考虑有没有产品服务他。现金看上去没有可服务的,但是现在供应链金融做了大量的方式,通过信用证、通宝这类的票据,把原来形式转化成供应链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企业,因为一方面大家都在推供应链,供应链的价格会更优惠。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有负债的需求,所以这块你发现可以选很多工具,而选工具追求“全”,并不是选哪一个。因为不同工具间可能存在套利空间,银行对于不同资产有分类,阶段性不同资产的价格并不一样的,所以不同阶段并不一样。


蔡宇江:温总,因为您在四个嘉宾里面比较特殊,广联达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公司,现在也进入到金融科技行业里面。其实在座很多都是做科技的公司,也都希望跨界往金融科技领域转型。我知道广联达数科这几年一直尝试,怎么把交易的信用挖掘出来?这也是广联达数科做的事情。我想听听您这两三年如何从0—1跨过去的?


温鑫:因为广联达不是核心企业,而是一个科技平台公司。所以成立第一天就是帮行业这些参与主体解决难题。类似于“四流合一”,供应链贸易背景这些原理,放在哪个行业也是如此,但每个行业要落地其实很困难。以建筑行业为例,围绕建筑交付周期比较长、业务复杂度高、参与方多这样的现状,从而形成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因为链条长了以后会形成层层垫付、层层压款特点。原来金融产品能够跨行业通用,但是不符合建筑行业的服务周期。举个例子,比如说钢材对于建筑行业是消耗物,品类单一,因为主要是管材和钢筋。拉一车钢筋到工地之后,我们要验收这批货,验收以后下一步是结算,一般标准程度住宅5、10层结算一下,现行工程1—2个月结算一次。这段时间供多少货回去开发票,这叫结算节点。这个时间距离送货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时间,从结算到支付还有多长时间并不知道。


如果能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就能够把这个行业的业务运作模式弄清楚,为什么有交易?为什么要送这批钢筋,为什么是100吨?通过数字化其实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就把这个搞清楚以后以进度为主线才能产生资源投入,资源投入转化成应收应付。随着工程进度判断就不是简单的发票,如果从结构化数据来看,发票上没有任何一个字能够对应到工程上面的合同,这个是对应不上的,中间会缺失很多结构化数据,包括订单,订单是根据生产进度的需求产生的,有了订单以后就有了送货单、验收单,而需要多少量就很清晰,所以我们抓全量全要素的生产数据非常必要。


支付单可能对应多个结算单,因为工程上的结算比较复杂,结70%进度款再压30%那部分,所以这个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就能得到充分验证。再采用区块链的手段,保证数据不可篡改。但是不可篡改这个数是对的,你能确定它的合理性。把这个行业从本质特性的技术搞清楚以后再去设计模型和金融产品,根据不同阶段、核心企业,还要看其是央企、国企,因为大民企主体信用很重要,所以你设计出来的不同的金融产品更符合这个行业的链条运行的特点。因而我们想聚焦在用数字化的方式将全量全要素的生产数据把整个链条的生产形成更好刻画出来。我们就是一个“翻译器”,把复杂的业务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模式,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风控,将金融产品覆盖到中小企业,也可以提升效率。刚刚说的例子里面,如果可融资时点在这种模式下从支付时点提前到结算时点,这种模式现已很成熟,但是在建筑行业却很难。如果将来再提升到送货环节,交货就可以有融资凭证,整个的链条运转效率将极大提升。只要周转效率提升以后不要单看年化的利率是多少,那个意义不大,其实周期不会很长。中小企业10—15个月都是极大的提升。我们希望数字化做到这点,逐步降低对核心主体的信用要求,逐步提前可融资时点,如此更匹配工程行业的运作模式。


蔡宇江:蔡总,因为我们讲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你看是分数字化、供应链,再到供应链金融,实际上供应链的数字化我觉得难度比金融供应链难度更大。因为到了金融端已经变成标准资产,但是对于供应链进行整合的话,我们要把它线上化、数字化、规范化、阳光化。众陶联这五六年下来的摸爬滚打,我相信也有很多心得。因为今天在座也有一些来自于产业的企业,或者想去建平台,我希望听听您有没有一些经验之谈。这种平台怎么才能够做成功,您有什么经验分享。


蔡初阳:众陶联探索供应链金融是从2018年开始。从2018年到现在只完成了1.0阶段,可以是内循环。这是我们第一个内循环依赖的核心企业,还没有跳出传统金融的概念。第二,平台的集中采购,大量的客户贷购贷采,整个资产控制在众陶联手上,我们可以实现金融的赋能。第三,众陶联在整个产业部署里面有采购端、产品的销售端。如果采购和销售能够对应,如此也变成内循环。2018年到现在三年时间,基本都先把这样的环境为平台客户进行赋能,我们将其理解为内循环。在这个内循环1.0阶段,不断把平台上所有金融服务数据标准化。第二,数据逻辑理清。第三,把所有数据责任进行细分。现在有团队正在建智能核验模型,我们会把整个上下游引入联盟区块链技术,提高链上联盟的企业征信。从而完成这样一个阶段。下一步将会针对所有上链客户、目标客户作出训练,通过训练找到外延,把整个供应链通过智能合约、数据标准识别合适的客户,争取明年开始能够走到外部实验,既能实现产业得到赋能,又能控制风险。在座有很多机构都是我渴望的合作对象,与众陶联具有三个合作点。


第一,帮助做客户画像的服务机构。要把所有的平台客户画像做评级,这套体系需要供应商。第二,对于产业票据责权力界定的服务机构。第三,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相关服务机构。这三个供应商现在是我急需采购的供应商。


蔡宇江: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之路重在数字化,但是数字化是漫长的过程。一旦真正走过了这条路,后面实际上跟金融机构谈将更加主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场景方的事情,引入一些机构,协助他们获客,这也符合人民银行讲的各个参与主体专注主业,协同分工的生态合作理念。


李熠:因为小米主业是全球化布局的准形态,超过一半的销售和采购都在境外进行。所以作为小米的供应链金融部门,也是跟随职业步调服务主业,所以金融布局也是一个完整的跨境架构。境内是做人民币业务,境外以香港作为基础做全球业务。现在香港有一家银行牌照,天星银行持股50%,小米金融香港,双牌照双平台运作业务。从我们的角度一方面把小米自身的跨境业务做起来,服务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另外一方面把能力对外做输出,包括行业内外的关键合作伙伴的需求,采购需求和全球划分需求。有用外部金融机构的资金和内部自有资金,以及和香港大型银行合作关系非常好。因为银行也是全球化布局,很多外资银行总牵头行的客户经理都是在境内。比如几个大的外资行牵头服务小米和小米金融的这一套体系都在北京。我们愿意与各类型金融机构和各类型的平台合作。


蔡宇江:小米是世界500强,欧冶是央企,属于巨无霸企业。但是他们都是立足于整个生态圈,服务生态圈内的企业。我记得去小米调研时,他们总经理说雷军给天星数科的要求是金融不能赚钱,就是为了支持生态圈的企业服务,我觉得这种产融的定位非常值得钦佩。右边两位是民营企业,一家是上市软件公司,广联达目前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也已深耕了好几年;众陶联的蔡总这边也是民营企业,在建陶领域做成了一个目前全国知名的平台,而且在数字化方面也是标杆。数字化完成以后,与金融机构合作就是一个水到渠成事情。


*以上内容由万联网记者依据现场嘉宾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2021年9月28日,由万联网主办,中征(天津)动产融资登记服务有限公司、箱信、五牛控股、e签宝、合合信息、高达金软等为合作伙伴的“2021产业数字化与物流供应链金融峰会”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由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战略支持单位,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联合主办;同时,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江苏省现代供应链协会、山东省供应链管理协会、天津市商业保理协会、青岛市供应链协会、广东省采购与供应链协会、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临沂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浙江供应链协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等为本次论坛支持单位。

 

此次论坛以“推进产业数字化实践,构建产融一体化生态”为主题,邀请了众多供应链产业链领域顶级专家、知名企业家等相聚一堂,共话供应链产业数字化新发展格局。


此次论坛的前身—“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连续举办至第七届,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数字化与物流供应链金融领域行业领袖盛会。在这场珍馐盛宴上,通过此次评选为行业遴选一些优秀企业,对中国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发展尽绵薄之力,是举办这次评选活动的意义所在,也期待这些企业未来可以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宋华:当下的供应链金融是春天还是初冬?
下一篇:从资本市场看供应链金融格局:百花齐放、短期内不会出现巨头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