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信号?央行发布绿色信贷重磅数据,供应链金融处于高危还是利好状态?
自2021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我们都知道这些是目前的风向口。
这是一片蓝海,我们知道。
如何赶上这股热潮?绝大多数企业不知道。
对于供应链金融行业来说,其实不止关注碳中和和碳达峰,我们要关注的,更是隐藏在碳中和、碳达峰下的一个词语,叫做“绿色金融”。
当然,绿色金融也太大了,继续深挖下去,绿色金融下的另一个概念也浮现出来,叫做“绿色信贷”。
讲到绿色信贷,则与供应链金融行业渊源颇深了。
碳达峰、碳中和下的金矿:绿色信贷
从我国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年代一大热词,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与绿色信贷也受到了众人越来越多的关注。
去年,也就是2021年,人民银行召开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他在介绍当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情况时提到,截至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接近1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二季度末进一步提高了5.8个百分点。
此外,人民银行去年在联合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印发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实现了国内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的统一;同时,人民银行还在修订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定量评价范围扩展至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并为绿色理财、绿色信托等业务预留了空间。
而作为人民银行去年推出的两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也是央行为实施绿色金融采取的两大措施。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则重点支持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
据悉,这两个工具已经顺利落地。人民银行已经向有关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共2817家企业,带动减少排碳约2876万吨。
绿色信贷成为供应链金融行业突破点
所谓绿色信贷,也常被称为可持续融资或环境融资。主要是银行通过其融资政策为可持续商业项目提供贷款机会。银行对各种市场绿色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发放给借款企业用于投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服务等领域的贷款,其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国对绿色信贷的关注从2007年开始,此后始终关注绿色信贷的发展。
现阶段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是银行为各类绿色项目提供担保型信贷产品,并配套创新担保方式,除此之外,碳排放权金融衍生品的信贷产品也是各金融机构积极相继探索的方向,力争建成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总体而言,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已经基本覆盖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经济三大领域。
绿色信贷既然存在如此广阔空间,则其对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影响各自在哪里呢?
对商业银行影响在两方面:
绿色信贷对银行绿色信贷的调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使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两高一剩”产业的信贷贷款逐渐减少,环保企业的信贷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削减前景欠佳的企业信用贷款,有利于改善信贷结构,把信用贷款用到绿色环保的企业中去,推进绿色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从成本的角度看
成本费用的增加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产生负面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成本大多来源于商业银行放贷过程中人员成本的增加、审核企业资质费用的增加、对收集放贷企业信息资讯费用的增加等。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两方面:
能减轻企业融资成本
据了解,绿色信贷与传统企业贷款,在利率上没有什么不同,银行有一套自己的定价系统,会根据企业的偿付能力、风险状况确定贷款的利率,改变了传统贷款强调通过抵押和担保的方式,实际上降低了企业贷款的成本。
期限较长还款灵活
由于节能减排企业项目自身有其一定的特点,因此“绿色信贷”也在很多方面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在融资期限上,允许向企业提供五年以内的中长期贷款,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允许适当降低担保门槛,能够较好解决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总而言之,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有多大,还是得看央行在绿色信贷上的动作,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向泰兴农商行发放2000万元绿色再贷款,定向支持3家经认定的绿色企业,专项用于节能设备改造、生产环境治理等项目;2021年8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在全国率先创设对接再贷款政策、与企业碳账户挂钩的普惠型绿色金融产品——“苏碳融”,银行机构发放的“苏碳融”贷款由人民银行提供全额再贷款资金支持。
而在2022年两会期间,人民银行发文称,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