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应该回归本源 创新与合规将成为新的生命线

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2-06-16 , 浏览:6329


2022年5月31日,由万联网主办的 “CSCFIS 第九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在论坛现场,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作为主持人,与欧冶金服高级副总裁王磊、微众银行产业金融部副总经理张中科、前招商银行总行票据业务部总经理李明昌、简单汇副总裁肖丽华展开以“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数字化实践与银企合作”话题讨论。


王磊:合规监管下供应链金融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挑战上来讲,受到异地展业的影响;从机遇上讲,类金融机构对比金融机构在交易上并没有成熟的金融资产的交易市场,而跨区域经营形成一种障碍,未来也会为区域间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和资产交易创造新的空间,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张中科:创新和合规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创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壮大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合规的概念,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合规,在供应链金融上是两个生命线。

李明昌:票据是供应链金融产品最核心的产品,只有票据可以在供应链上流转,而票据没有上升到供应链金融的高度,但票据是供应链金融产品里最契合的产品,而且票据量的签发单25万亿,企业之间的支付出现60万亿,利用票据到银行融资14万亿,加起来接近100万亿的市场水平。也就是说票据的从签发到流转到最后的融资已经实现百万亿的市场。


肖丽华:作为基础设施,如果只是简单汇的平台,把自己作为基础设施的提法有欠妥当。在供应链票据下,定位于票交所的客户端口,意味着成为了基础设施的延伸。既然作为一个延伸,就给前端的拓展客户新的契机,因为所有的模式是标准化的。但是后端的资方,也在票交所的之下引入更多的资源,对我们来说,不碰资金是非常严格的底线,也是合作方的基本要求。


梁超杰:供应链金融或者供应链平台和银行以及各类资金方是多种业态,国家希望不同的业态做不同的事情,不要做了这个就想做别的,本质可能是各个业态,回归主业,把主业做好。产融结合,产业和金融,产业离不开金融,金融离不开商业和产业。在数字时代,正在朝着226号文描述的新四化产生变化,同时,金融侧需要了解产业侧的变化,不借助先进的组织和实体,也很难促达和理解,所以我们需要数字化的提效工具,也需要数据不断优化我们生产的效率和交易的效率!最终在供应链金融大的生态里,能够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价值和贡献。


以下内容依据现场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且内容有删减,仅供行业人士参考学习:


梁超杰: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大家下午好,现在进入到今天的论坛环节。现场我们有4位,还有一位王总在远程,我们进入论坛之前做一个自我介绍,李明昌总先开始。


李明昌:各位新老朋友,我是原来招商银行票据部的,从上个世纪开始到现在,25年前一直奋斗在票据前线。招商银行票商银行所有的指标排在前一二位,有自己独特的体制机制和特点,如果大家需要分享或者需要介绍的,我们再交流。


肖丽华:我是来自简单汇的肖丽华,今天的主题我非常感兴趣,我在银行有将近10年的经验,做贸易金融,在企业也有10年的经验,现在做供应链金融。无论是资产方还是客户端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在简单汇的平台上做了很多的创新,今天很高兴可以跟大家分享。


张中科:我是微众银行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张中科。李明昌总是我在工行和招行的时候的师傅和老领导,我现在在微众银行产融金融部,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针对B端和C端的普惠金融方面。产融金融部主要为供应链端,产业金融端,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和具有产业属性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现在已经签约的客户企业超过500家,大家在超市见到的所以东西的包括他的上游或者下游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2021年进入工业品类,主要在制造商和大宗方面服务上下游,一会儿和各位汇报和讲解一下我们微众银行产业链客户的做法。


王磊:大家好,很遗憾,因为上海疫情的原因,我只能远程参加这次的论坛,前面几届我一直有参加万联网的论坛,但是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我是欧冶金服的王磊,欧冶金服是中国宝武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但是从自身来讲,这些年我们也在走出宝武,在制造业,和外部的企业做很多的合作。另外,欧冶金服虽然在上游领域,但是我们也是扎根于产业,服务于产业链上下各个层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环节,所以形成了一个面向产业链完整的金融服务。目前覆盖上游下游、跨境,从整个点来讲,我们希望现在一些有益的探索和业界共享,同时和大家一起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开展相应的合作,谢谢!


梁超杰:谢谢王总,疫情阻断了很多事情,但是在我们数字化的发展上,这两三年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王总在远程和我们介绍似乎没有任何的障碍。各位,我是梁超杰,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深耕在供应链金融行业,是一个老兵,看得比较多。今天非常有幸和大家探讨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合作的话题,这个话题请到了4位嘉宾,一个是传统银行里非常新锐的领军银行,一个是现代银行里最领先的互联网银行,两个银行的代表。还有一个是在供应链金融平台里的,一个民企系,一个国企系的,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我们主办方还是做了很好的安排。

话题一:供应链的平台化和创新合规

今天下午的讨论,我想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供应链平台化和创新合规的问题,第二,供应链票据的话题,第三,供应链金融银企合作的话题。我们展开第一个话题,供应链的平台化和创新合规的话题,这个话题联系到国资委强调央企国企回归主业,包括融资新贸易,低毛利的贸易。第二个就是信单模式不能超过6个月,应付帐款要及时的清付。我们的银保监会也出了一个文件和外包服务机构要进行规范。还有地方金融监管条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预示着我们国家对金融行为以及整个生态化走向规划的过程。这个话题,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请王磊总先谈谈看法。

王磊:合规监管下供应链金融机遇和挑战并存

王磊:谢谢各位嘉宾,其实前面提到的关于供应链的平台和创新合规,整个合规是我们开展创新的前提,因为我们谈到的供应链金融,合规永远放在第一位的。整个合规环境和企业发展发生着一些变化,前面梁超杰总谈到的几个具体的问题,在不同的场景和环境当中,对于整个业界造成的压力也是不同的,因为就欧冶金服本身的服务客户,我们的信单也有一个信单类的产品就是通宝,做到了差不多800亿的量。我们这样的产品,也是在6个月之内的结构,所以在这一块上,并不会对我们形成直接的影响。但是从未来的合作点上讲,包括银保监的规定,地方监管条例对类金融机构异地的影响来讲,欧冶金服有自己的保理公司。但是,一方面,在欧冶金服自身的结构上,或者说从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金融主体,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这一块来讲,不会对我们的服务结构形成影响。

涉及到具体的保理公司或者说类金融机构的展业上讲,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挑战上来讲,受到异地展业的影响;从机遇上讲,类金融机构对比金融机构在交易上并没有成熟的金融资产的交易市场,而跨区域经营形成一种障碍,未来也会为区域间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和资产交易创造新的空间,提供一个新的市场机遇,谢谢!

梁超杰:保理公司还能参与其中吗?

王磊:目前来讲,我们对于整个监管也做了一些探讨,包括大家对于异地展业的定义还没有形成。

梁超杰:也没有正式发文。

王磊:对,从异地来讲,是核心企业异地还是客户异地还没明确的点,所以对我们没有形成影响。而且保理业务在欧冶金服服务链上还没有不到10%的业务,而且欧冶金服也是平台化的战略,相应的牌照公司为创新和业务发展服务,所以不会对我们的企业战略形成直接的影响。当然对类金融机构会形成影响,但是也是在新的结构下的求新求变对我们的挑战。

肖丽华:跨区经营对于小平台,将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

梁超杰:简单汇的肖丽华总分享一下,你对这个话题怎么样看?

肖丽华:市场上供应链平台有三大类,一类是银行,一类是由保理公司运行的平台,一类是第三方平台。现在政策上的变化对三大类主体的影响还是很不一样的。市场上的政策有三个重要的影响,第一,在去年年底,中小企业清欠的会议上,提到价格不能超过企业自身融资成本的30%,以及费用不能高于1%,期限一年到半年;第二个就是异地经营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关于增信管理办法。

三个政策对不同平台的具备不同的影响。最小的影响是对银行的平台,银行的平台天然的合规性会做的更好;第二是对企业的保理公司或者中小平台。据统计,市场上的平台有367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发生关于兑付的风险,但是票交所和人民银行对这方面特别关注,所以有很多政策支持供应链票据。关于这种平台,第一,收益的缩小,平台营运的成本将很难覆盖到。第二,保理公司不能跨区经营,从我们自己的实践来看,我们会把更多的资产导入给银行,像我们从最高的80亿降到20亿。我也把这个思路和国央企平台交流,大部分非常认同,所以过往两年,大家把资产往银行导流。去年的中小企业清欠会议上,有一点非常重要,国企平台不能形成封闭的融资环境,要求开放,这是一个趋势和方向。关于跨区经营的问题,对于大的平台来说,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对于小平台来说,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第三个政策即征信管理办法,任何的平台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输出,需要征信的牌照或者合作。我们看到明年的6月份,很少人做准备,所以在行业里也呼吁一下,大家在这些方面做风险上的准备。

张中科:创新和合规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生命线    

张中科:2020年开始,大家一直提供应链金融,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创新和合规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创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壮大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合规的概念,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合规,在供应链金融上是两个生命线。作为银行来讲,大家谈了很多政策,包括梁超杰总也谈了很多政策和相关的要求。

作为银行会分为几点,按照民间的相关规定,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了帮助上下游的融资,在数据的服务方面,如果没有在整个征信管理办法之内,可以在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相互的提供。

我们作为一家专注于服务普惠金融的银行,致力于与核心企业展开合作,并做全方位的结合,服务他的上下游。第二,我们和央企、国企,包括像欧冶金服这样的平台展开合作,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对成立的合作平台的上下游客户做补足措施,我们不会做保理的业务,因为我们的产品基于客户本身的信用。主要基于信用逻辑,发放信用贷款。我们的产品随借随还,期限包括24个月,36个月,我们也按照国家监管的政策引导,提供相对长期的贷款服务。

肖总也提到保理公司,我们也和保理公司展开合作,保理的资产可以提供给金融服务,也可以针对保理服务提供相应的产品。在形成应收帐款的过程中,可能最缺钱的过程已经过去了,资产的量可能更大。因此在前期备货或者接到订单的时候,自身流动资金的需求方面,基于核心企业的交易情况或者说合同情况,针对他进行信用授信,提供整体的服务。

李明昌:业务合规、技术规范,供应链金融才能行能致远

梁超杰:国家对银行和各方都很关注,希望你们都“结婚”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起来。李明昌总从票据的角度怎么样看我们的供应链平台和银行,包括票据模式,你觉得在这样的新规监管之下,会有哪些积极的推进。

李明昌:第一个方面,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业务,从长远来看,需要合规发展,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很早,贷款也可以是供应链金融的产品。但是2015年,才真正形成供应链金融的平台,简单汇加上核心企业,发展就6、7年的时间,监管部门,平台运营方都在不断的规范、探索。供应链金融平台能长远发展,肯定是一个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的过程。因为供应链金融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之大,从现在开始规范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第二个方面,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技术规范,不管是第三方,银行,还是核心企业,大家的“云、单、链”名字不一样,各种技术、各种平台不一样,会导致什么问题呢?未来这些平台开放之后,商业银行的对接非常麻烦,未来主要的融资方还是向商业银行引流,让银行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但是有些银行系统对接要求非常之高,全国几百家,未来可能上千家,一个一个对接,银行开发的成本非常之高,因此大家需要思考平台对接技术问题,如果未来票据并行,为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服务,在大的背景下,一定会规范各种技术接口和技术规范,商业银行只开发一个系统,对接一个就可以了,只要在商业银行的授信里,只要进入商业银行就可以做金融服务。

如果要搞技术平台的话,那是现成的,把“票据”两个字去掉,叫什么都可以,名字无所谓,但是技术标准是统一的,是所有的商业银行为供应链的上下游提供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服务。

我在招商银行感觉到,我们对接这些平台,每一个平台要开发,从开发到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我认为第一,业务要合规发展,第二,技术要规范统一,这样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发展才能行能致远。

小结:回归主业、统一标准

梁超杰:我做一个小结,供应链金融或者供应链平台,和银行以及各类资金方是多种业态,国家希望不同的业态做不同的事情,不要做了这个就想做别的,本质可能是这样。各个业态,回归主业,把主业做好,这可能是出这么多政策的精神。

第二个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之间会产生更多的合作,但这种合作,可能需要业界的通用技术,共性的技术和标准,使得相互之间合作的时候,不会都是个性化的,能不能在行业里形成一整套的通用标准。比如银行系统是大小额系统,慢慢的同城支付系统取消了,有了全国一体化的技术标准,我们效率大大提升,这是第一个话题的小结。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个遵循本业的话,当异业进来的时候,可能产生自己把控不住的风险。

话题二:供应链票据

第二个话题,现在我们在供应链平台上,不断创新信单模式,还有各种债权拆分转让模式,和即将上线的票据系统,三票可拆分,包括供应链票据和标准化票据,票据新规对票据贴现的主体,贴现不开户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安排。同时结合最近,我们看到银票走到地板价,贴一个就是亏钱的,这样的火爆现象是可持续的吗?大家怎么样看?请李明昌总继续讨论,给我们解释一下现象的背后是什么情况?

李明昌:票据是供应链金融产品里最契合的产品

李明昌:我分析研究供应链金融产品,发现票是最核心的产品,只有票据可以在供应链上流转,而票据没有上升到供应链金融的高度,但票据是供应链金融产品里最契合的产品,而且票据量的签发单25万亿,企业之间的支付出现60万亿,利用票据到银行融资14万亿,加起来接近100万亿的市场水平。也就是说票据的从签发到流转到最后的融资已经实现百万亿的市场。

我们统计了一下,最长的企业之间的支付达到49次,也就是说这一张票签了之后,为49家企业的支付发挥了作用。票据支付结算的成本是零,也就是说从第一家开始到49家,完成了商品的购买和销售。商票的流转技术没有那么多,也就是说它解决供应链法律保障的问题,所以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产品上,我认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核心的产品。

4月底,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数据,承兑达到17.7万亿,银行融资的余额11.3万亿,已经发展很快了。如果5月份看的话,可能更多,因为5月份出现票据市场的最低,也就是说贴现率只有一点零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银行来讲,收益非常低,但是对供应链企业来讲就是利好,对供应链企业来讲,我们融资的时候利率只有1点多,现在是1.5-1.7,票据为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银行是倒挂的,存款是倒挂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根据票据的属性决定的,票据贴现和转贴现,说明我们的贷款投放、需求和整个经济的压力非常大。所以4月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里,金融系统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千亿,票据增加6千亿。因为监管有压力,政府有压力,票据的信贷授信把票据的价格拉下来了。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贵是重大利好,但对商业银行来讲,还是要审视利息收入的。从目前来看,票据在供应链发展仍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商票贴现,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企业直接融资,无论是票据,还是类票据,都是直接融资的表现。到银行融资,发债融资,最低也得1点多,但是信贷的成本是零,而且不需要申请。从长远发展来看,商票一定是核心企业支付阶段最重要的选择,供应链上的产品发展潜力还是非常之大的,直接融资的空间有多大?商业银行的贷款一下子发几百亿,之后通过企业贷款。

还有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未来在新的票据系统上线之后,对供应链票据的影响比较大,供应链票据是一个过渡的产品,当时的票据不具有可拆分的功能。今年8月份,新系统上线之后,所有的票据可以拆分,银票和签发商票,可以选择可拆分和不可拆分,未来票据在供应链上流动的时候,更加畅通。过去流通不方便,在于它100万转让必须是100万,不能拆分。对未来银行的票据融资也是有影响的,我用50万开100万的票,后天用10万块钱融资,到银行贴现10万,也就是说它在供应链更加畅通,票据的支付功能会更加衔接。最早的票据在90年代的时候,主要是完成支付功能,支付过程中支付给供应商。新的票据系统上线之后,供应链票据可拆分,对各种信单也是一种影响,对银行也是一种影响,所以未来新系统上线之后,对整个票据、银行,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江湖可能又要有一翻变化了。

梁超杰:现在某省的城商行不能搞了,这个问题怎么样看?

李明昌:现在有一个新的功能,就是票据兑付,过去银行持有的票据,由票价所统一扣付,到期的那一天,票据是20亿,直接从银行扣掉。新系统上线之后,企业贴现的票据兑现的时候,需要委托银行兑付,这一次也改了,由持有的银行对票,票交所统一收回来。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账户里有备储金,票据直接扣掉,不需要征求你的意见。目前来看,中小银行在人民银行的账户,一般情况下到不了那一步,还是有保护线的。

梁超杰:我们的央企可能比城镇银行不低啊,两位银行朋友怎么看未来商票的发展趋势?谢谢李明昌总,是业界里真正的大佬,听下来如数家珍,各方面都很了解。我听下来,就是内卷很厉害,还有就是中小企业融资贵很不符现实以及在未来票交所创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全面的情况下,可以用票据拆分转让的话,不产生费用。建议大家都用。最后是目前银票是安全的,张总同意吗?

张中科:现阶段票据的流转是替代贷款最好的方式

张中科:李明昌总是前辈,我在银行从业了几十年,感觉真正的供应链金融首先是票据,我做到第一层,最多到第二层,做的过程中已经融入在一般的金融产品里。比如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特别强,产业链很长,比如汽车行业,大家为什么把票作为支付的主体,因为可以不停流转。票据真正做供应链的时候,具备穿透感,包括类票据在供应链金融是最好的手段,票据在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服务手段。

第二,现阶段,正在做可拆分的概念,在未来,票据的流转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的,比如说我收到100万的票要付50万怎么办,只能找银行。不可拆分的话,未来的流转更像现金了,未来针对票据的发展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它的可穿透性,在供应链金融里,产品是无可比拟的,但是也存在不同银行的情况,不同银行的贴现价格不一样。

张中科:在流转过程中,针对下游如何识别要哪一类票,不要哪一票,流转过程中如何界定?比如国有股份制银行,这是没有问题的,国股大银行的票会被大家所接受,比如兑付的时候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是有不安全的概念。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介入票据,针对中小票,我们也做无需开户。李明昌总也说到商票,商票在补充银票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好的手段和标准,商票在中小企业接受的时候,无法识别我得到的商票未来兑付的可能性。   

梁超杰:这是利好,在备注栏里,核心企业签发人已经联系好银行可以列到后面。 

李明昌:现在不写也可以,核心企业在大银行有授信,可以写,可以不写,不写的话更好。

张中科:我想说,中型还没有到流转的级别,如何建立相对流转的标准,企业的判断标准是差的。李明昌总说了,未来在商票上非常清晰的写上在哪个银行保贴,包括商票可拆分的话,商票未来的运用度可能会更高。其实现在票据是替代贷款最好的方式,因为贴现率低,如果账期内贴现的话,比保理和其他的融资方式低,现阶段票据的流转,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不包括商票。

梁超杰:期待微众银行把商票融资贴出来。

肖丽华:供应链票据个性化、标准化、可追溯特征将构成新的市场变化

梁超杰:肖丽华总也很期待,在大背景下,票据可拆分流转,我们也讨论过多次,把你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和大家分享。

肖丽华:市场上很多“单、信”的产品,无一例外是拆分,票据在供应链金融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支付的功能,一个是流转的功能,一个是融资的功能。但是80%的平台是融资的属性,没有支付的属性。

新一代系统上线之后,所有的票据可以拆分,拆分就不再是卖点,供应链票据相比普通票据有什么差异点,我认为平台的准入门槛和可拆分的功能,这两个未来不会是差异点,因为只要吸收和推广,就可以做成标准化。

供应链票据本身带来的优点,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客户端可以做更多的个性化定制。比如个性化的开票,定制化的开票,得有账号和网银,但是在供应链票据平台上,可以用所有银行的账号开票,不再局限于有没有银行开票功能,意味着票据账号和结算账户解绑了,因此有票据账户功能。带来了后端资金方的解绑,比如我们在贴现的环节,李明昌总也提到,银行和平台对接,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对接的时间和效率达不到要求,每对接一个银行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对接20家银行的时候,发现银行的标准化程度不一样,甚至每个银行,每个省份对平台对接客户的要求不一样,包括合同文本等等都是不同的。

第二,供应链票据平台的优点,后端对接的是票交所,对接了400多家银行,只要票交所对上,比如深圳某银行做授信的话不需要开户,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天然就能对接众多银行。但是银行的普通票据系统,我相信一家银行不会把客户推荐给另外一家银行,这是非常大的差异点。

第三,普通票据开出去以后,再也找不到票据在哪,不知道票据有没有贴现,不知道利率是多少。但是现在可以追溯到票据流转的环节和所有的信息,可以清楚的知道谁是持票人,知道怎么样触达它,把客户精准的推送给合作的银行,这三点差异点会构成非常大的市场变化。

我认为供应链票据会迎来非常大的发展,对市场格局也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我对供应链票据的看法,谢谢!

王磊:在未来规模上票据占主流地位和核心地位

梁超杰:我们开心的过端午节,之后就有新功能上了。王总,前面三位讲得很充分,您有没有补充?因为欧冶金服平台也是我们接入供票非常大的平台。

王磊:我补充几点。第一,大家谈票据是不是很好的供应链金融的工具,我有些观点和大家不完全一致,因为我觉得传统的票据法令不是这么规定的。但是供应链把业务场景和贸易背景做了深度的结合,到了供应链票据,才是真正的转化成为标准供应链金融的工具。供应链票据对传统票据是非常大的升级。

第二,从整个供票的发展来看,大家关注票据的可拆分。虽然整个供应链金融行业,债券类的产品,前面都是对比票据的可拆分属性。事实上,最后的供应链金融的“信、单、宝”的大发展并不完全来自于可拆分的优势。最终来看拆分的比例还是有限的。“信、单、宝”的发展,本质上来源于对行业的收集和标准化的过程,“信、单、宝”把传统保理的确权做了标准化,对原有供应链金融进行补充,也是对原有债权类供应链金融的升级。从这一点来讲,确权的产品和供应链票据还是有所区分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平台要扎根于产业前景和服务资产端,然后对接金融机构,解决金融机构资产方的问题。从供应链的发展上,应该沿着这条路做相应的深化。

从未来的供应链市场,我们和票交所合作,票据市场比起非常成熟的市场,我们说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融资的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两端。成熟的市场或者规模化的市场,是一个更加深入的金融市场机构,票据的使用方、票据的经纪方、票据的再贴现市场,票据的立体性结构,为什么银票到这么低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结构造成的。所以决定了票据在未来规模上的主流地位和核心地位。

未来,我们在金融资产的梳理,包括资产的跟踪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相对标准化的资产,而且借助比较成熟的金融体系,然后形成一个更深层次的金融交易结构,这是对未来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而现在还是一个千亿级和接近万亿的规模,未来是十几万亿市场发展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商业银行合作,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谢谢!

梁超杰:谢谢王总,第一个是基于场景做供应链金融,第二,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对资产进行持续的跟踪,第三,由资产和广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话题三:供应链金融银企合作

梁超杰:第三部分,请几位嘉宾用两分钟的时间讲一讲我们在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和供应链平台的合作,尤其是226号文提出供应链金融发展要有场景化、线上化、数字化和生态化。生态化讲多方协同和多赢的形态。王总接着讲,基于欧冶金服和银行合作过程中,我们在各种的监管新规里,边界是什么,需要发挥哪些差异化能力?

王磊:基于场景和数字化的体系,构建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

王磊:我觉得整个226号文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反映了监管机构和政府对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因为这四化非常接地气。226号文的发展规划和我们整个产品设计的路径契合度非常高,场景化一直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我们之前提到的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场景,不管是上下游还是跨境,都做相应的服务产品的探索和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挥企业价值点。因为场景是收集资产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立足于场景化,做相应的安排。

数字化的结构,所有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都是高度数字化的,我们金融如果基于大量的实体业务开展的话,没有数字化的平台很难支撑。这一点和我们前面讲到的有些契合,供应链资产之所以授信难,包括量和对产业的幅度,和对整个体系把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有一个数字化体系的支撑,能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不管是供票还是各类的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最终对接到企业或者整个场景过程中,都要以数字化的手段技术场景化的对接。

基于整个226号文,也更加有利于平台化企业的发展,今天上午有一位嘉宾分享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应该忘掉“金融”两个字,我们一直说本身不是做金融业务的,而是做金融服务的,更多是基于场景和数字化的体系,然后构建基础设施的任务,作为我们本身的使命,作为我们平台的初心践行下去。

张中科:基于主体信用服务中小微企业

梁超杰:王总说的是基础设施是协助银行做好业务的。张中科总喜欢这样的伙伴吗?

张中科:特别喜欢,从整体供应链金融来讲,基于物流、信息流等,供应链金融会分为几点,第一点,根据债权资产的流转,无论票据还是资产,包括针对物资的流转,也是通过物流或者资产流转的供应链金融的逻辑。

微众银行也尝试这些,我们更加专注于数字化的供应链模式,基于客户本身,中小微企业本身信用的逻辑,加上一些数字化的分析进行判断,基于客户的主体信用的方式,更好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债权的流转或者资产流转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就基于客户本身,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支持产业的发展。我们更在意中小企业本身的支持的度。

所有中小企业是一个网状的概念,我可能给A企业服务或者B企业、C企业服务,通过资产流转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他和某一家企业过程中的概念。我们做的过程中更在意他的本身,基于他和ABC交易的情况,我们基于他主体的信用服务,这样也是产业化的服务。

针对核心企业签订服务他的上下游的协议。平台可以基于平台服务的特性,针对其客户给予客户本身的信用做服务。

肖丽华:不碰资金是非常严格的底线

梁超杰:肖丽华总谈谈和银行的合作,我们怎么样走向更合规以及更高效率。

肖丽华:2018年之前,银行的开放平台比较少,是什么契机开展了银行开放的合作模式?2017年的时候,资金来源于自己的保理公司,各个平台都是一样的,2018年的时候,我们首次对接了光大,把农行引进来,把客户的流转资产往银行导流。我们发现这个模式推进以后,银行迅速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平台,把更多的模式建立起来,把自己作为资产导流和客户管理的中心,引进更多的银行。我们看到所有的供应链企业,会说我对接了多少家银行,这个契机在于2017年底,2018年初。整个市场蓬勃发展,但是”信、单“的产品,我做了一个统计,包括银行自己内部的产品,包括市场上所有的第三方平台,总体的余额不超过万亿。我们看到小微信贷的风险模型做的客户数已经远超万亿了,这是非常广阔的市场。

肖丽华:就像王总提到的,我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如果只是简单的平台,把自己作为基础设施的提法有欠妥当。在供应链票据下,我是票交所的客户端口,意味着我们成为了基础设施的延伸。既然作为一个延伸,就给前端的拓展客户新的契机,因为所有的模式是标准化的。供应链平台的优势是非常灵活和个性化的,比如我们给中粮做了开放平台的入口,名字叫“粮票”,所以我们也想做个性化的建设。但是后端的资方,也在票交所的之下引入更多的资源,对我们来说,不碰资金是非常严格的底线,也是合作方的基本要求。

李明昌:商业银行必须积极拥抱产融一体化

梁超杰:谢谢肖丽华总,最后请李明昌总给我们说几句。

李明昌:关于产融,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讲,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商业银行必须适应产业和供应链的平台,进入供应链平台,积极拥抱供应链金融风险,把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融进到供应链平台地上下游企业。未来供应链平台融资的主体还是银行的资金,银行不适应这个变化,就会落伍。掉链子就掉下来了,别人干得热火朝天,你不跟就脱离了产融一体化。所以积极拥抱现有的平台。

第二个方面,我们商业银行要与企业协作积极创建供应链平台和供应链金融平台,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供应链强企业才强,商业银行的目标是把融资变成供应链上的润滑剂,使供应链变得更加优化。招商的目标目前有一个云证的平台,接供应链的,但是我们为谁服务呢?核心企业自建平台,而且融资也可以切入。我们要为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有几百家那样的核心企业,建好所有的系统让他用,然后给供应链输入血液,把我们的融资变成供应链平台的融资产品,促进核心企业强链条。我认为不仅要融入现有的供应链平台,还要协作企业建立供应链平台,把融资的产品为这些中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服务,这是商业银行未来面对供应链平台应该有的思路。如果行业银行不围绕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做的话,贷款和资金就用不出去了。供应链金融平台突出的是直融,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的钱就融不出去,规模越来越小,就做不下去了。

梁超杰:我做一分钟的总结,产融结合,产业和金融,产业离不开金融,因为生产要素必须要有资本和运营融资,但是金融离不开商业和产业,因为那是利润的来源。在数字时代,正在朝着226号文描述的新四化产生变化,一个是场景化不断的演变,业态不断发生变化。同时,金融侧了解产业侧的变化,不借助先进的组织和实体,也很难促达和理解,所以我们需要数字化的提效工具,也需要数据不断优化我们生产的效率和交易的效率!最终我们在大的生态里,我们能够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价值和贡献,希望今天的讨论对大家有所启发,谢谢!

*2022年5月31日,由万联网主办的 “CSCFIS 第九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围绕“合规·数字·绿色·融合”分享研讨,围绕双循环大背景、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稳定安全、产业数字化如何重构供应链金融生态、iABCD数字化如何赋能产业供应链转型、绿色供应链金融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话题展开。

论坛现场邀请了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央企和地方国企、供应链企业、物流公司、产业互联网平台、保理、金融科技公司、银行、基础服务商、投融资机构及行业协会、主流媒体;以及京东科技、中企云链、简单汇、盈佳信联、众企安链、CFCA、小硕数科、中晟供应链、高达软件、六六云链、赫中企云、欧冶金服、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随信云链、五牛控股等合作伙伴的企业高管300+人共同参与,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与机遇,共谋发展!


同时,此次论坛也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天津市商业保理协会、江苏省现代供应链协会、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山东省供应链管理协会、临沂市供应链金融协会、青岛市供应链协会、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欧洲供应链金融学会、BCR出版集团的支持。

本次论坛由万联供应链金融学院院长王青竹、万联网执行主编兼编辑部总经理冯荦主持,万联网视频号、京东科技视频号、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视频号同步直播,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供应链金融饕餮盛宴。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永清环保副总经理聂兵:以供应链为基础 绿色永续发展将成为新的路径
下一篇:高达软件胡合鑫:大宗商品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之道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