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供应链金融,川渝如何发力?

四川日报 , 四川日报 , 2022-06-23 , 浏览:4985

优化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一系列纾困政策的发力点。5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提到,指导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抓紧修订制度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并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以供应链融资和银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川渝两地正在行动。无论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还是近期川渝两地出台的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发展供应链金融都被频繁提及。纾困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将发挥何种作用?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川渝两地又将如何发力?


直击痛点:“两端”匹配不畅,亟须发展供应链金融缓解融资难题


“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让我们供应商吃下‘定心丸’,供应链稳了,我们的发展劲头更足了。”深圳博仕达焊锡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感叹道。作为长虹电器、长虹精密、广东长虹等多家公司的供应商,不久前,该公司刚收到一笔来自四川长虹集团财务公司转出的800万元票据贴现资金,解决了订购原材料资金紧缺的难题。


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着加工发电机。几天后,这批设备将搭乘中欧班列发往德国。一些上游供应商要求现款现货,交款最多只能延迟45天,这让大江动力公司财务部工作人员李林峰犯了愁。很快,中国出口信保重庆分公司为大江动力提供的保单融资增信,为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票据贴现、保单融资,都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范畴中的一种。何为供应链金融?简单来说,只要中小企业给其他企业供货,或者从其他企业那里进货,那么就可以凭借这条“供应链”进行融资。


融资难融资贵,是实体经济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老生常谈”的问题。“究其本质,还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两端’匹配不畅。”成都交子供应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一部负责人李苒分析,在中小企业端,经营过程中抗风险能力较差,且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在金融机构端,贷前信息审查成本高,贷后资金监管困难。疫情冲击导致金融风险增高,更是加重了“两端”矛盾。


“与传统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不同,供应链金融采用全新的授信模式,使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可以凭借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以及真实贸易背景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把以往金融机构给单个企业授信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给供应链整体授信的可控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纾困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和健康发展。


川渝两地相关政策迅速落地。在四川,创新产业链“强链、稳链”金融行动计划正在积极开展,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的“金融助企纾困19条”措施中强调,发展供应链金融。在重庆,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在7个区县创新开展重点农业产业链金融链长制试点工作,《重庆市金融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中明确,要优化产业链融资环境。


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记者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获悉,截至5月末,四川目前已推动9家核心企业与中征平台系统对接直连,形成67条规模供应链;1—5月,四川促成应收账款融资779笔,金额444.27亿元,同比增长123.02%,其中助力488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709笔,金额407.54亿元。重庆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辖内金融机构向首批试点的12条重点农业产业链发放贷款7.12亿元,惠及2861户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户。


打通堵点:去核心企业化,通过金融科技消除信息不对称


5月16日,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运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蜀链云”正式上线;3月31日,由重庆三峡担保集团、民生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泷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智企云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并完成首笔“供应链运单贷”发放。


供应链金融成效初显,但仍不能全面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全依靠链上核心企业传导的商业信用,无法为供应链上离核心企业较远的中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且难以对融资企业进行贷后监管。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去核心企业化或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引入金融科技,可以摆脱对核心企业的依赖,掌握供应链条上完整的资金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等核心数据,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业务风险。”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供应链金融实验室副主任封飞认为,金融科技的使用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建立起更加严密有效的风控系统,直接对融资企业授信,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到平台上所有的中小企业,最大程度上发挥出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0阶段,即线下“1+N”,指银行通过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撑,完成对上下游众多企业“N”的融资支持;2.0阶段,即线上“1+N”,指的是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线上化,让核心企业“1”的数据和银行完成对接,使银行随时能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物流、仓储、付款等各种真实的经营信息;3.0阶段,即线上“N+N”模式,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等搭建平台,整合不同供应链生态圈的所有参与方,去核心企业化,提供多维度的配套金融服务。


“相较于过去的1.0阶段,网络供应链金融业务从产业链整体出发,通过搭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平台,在业务时效、服务半径、风控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建行四川省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龙莉表示,当前建行通过金融科技、数字化手段将产业链集群聚合为“信用共同体”,针对不同场景打造了20余款网络供应链融资方案。


把握重点:以农业为突破口,打造供应链金融“试验田”


有专家认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以把供应链金融作为突破口,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获得集群网络的信息优势,使西部金融中心获得核心竞争力。


川渝两地如何发力供应链金融?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农业是川渝两地最为突出的优势产业之一,可成为两地做活供应链金融的发力点。


去年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川渝要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三个方面“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也提出要“促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在利润率、标准化程度、信息流通效率等方面较其他行业而言都更低,这三个痛点导致农业产业链上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都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创始会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晓玫看来,川渝优势农业为川渝未来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应用场景和“试验田”。


目前来看,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尚处于初期,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信贷主体征信数据缺失、产业链信息共享不畅、数据质量难以保障、道德风险问题突出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补足这些短板,往往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精准获客、信用评价、风险识别、风险定价等关键环节,从而有效缓解上述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一系列问题,最终提升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覆盖度、金融供需的匹配度。


此外,川渝两地金融科技领域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这一问题在农村金融领域较为突出,导致目前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足。对此,张晓玫建议,川渝两地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众多科研机构,如天府实验室等,立足农业这一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激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活力,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打造智慧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助推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建设。


川渝两地如何协同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与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共同推进成渝地区融资对接系统的共建共享,推动两地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信息交流,开展业务合作,为两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提供协同金融服务,形成“1+1>2”的效应。


来源:四川日报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四川日报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家战略、前景广阔,高考志愿新选择——供应链管理专业
下一篇:超10万“专精特新”企业将现,供应链金融布局的新风口?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