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做好应急时期的供应链管理?赵先德谈零售供应链六大环节的创新

零售供应链数字化创新 , 赵先德 , 2023-01-09 , 浏览:6025


◆ 编辑推荐

《零售供应链数字化创新》从供应链视角审视零售行业的变革,提出“PDA”供应链是数字时代对供应链的新要求;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打造全渠道数字化供应链;紧跟时代热点,讨论 “C2M”的新发展趋势和应对不确定冲击的利器——“3R”供应链。


作者简介


赵先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有超过30年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国际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学会(ASCOM)创始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及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高级专家。曾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10余篇论文,出版5本专著,连续8年入围爱思唯尔“商业、管理和会计”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撰写的多篇中国企业的教学案例被哈佛案例库、毅伟案例库和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等权威案例库收录。曾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普遍反应快速,但也不乏一些企业的供应链面临瘫痪或断裂的情况。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平时对供应链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例如,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在外包过程中使用能力有限的供应商,或者将工厂和库房安置在费用比较低的偏远地段。一旦危机爆发,企业往往就来不及做出迅速响应。


企业如何才能做好应急时期的供应链管理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第一,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预测未来的趋势,迅速应对。对于在灾情背景下如何预测紧缺物资的需求,学术界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积累。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结合已有的研究模型和本次疫情的实时数据,对疫情的走势、医疗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等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从而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人口流动、感染者流动路线等实时大数据已经在提高物资需求预测准确率方面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在零售方面,各大超市纷纷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保障物资供应。天虹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面对订单量暴增的情况,为提高运力,超市推出以小区为单位在社群开展集中购买、统一配送的业务,并且与周边社区争取设置天虹到家的自提点,为顾客提供便利;推出奶粉、纸尿裤全国邮寄包邮服务,保障宝宝的需求;推出线上直播业务,让顾客在家就可以逛超市、了解最新活动、获取优惠信息。与此同时,百佳永辉超市通过永辉生活应用程序和京东到家、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支持线上业务,推出新人大礼包等多种优惠作为推广特色,希望吸引更多新用户。另外,餐饮企业也积极求生求变,而外卖成了餐饮企业为数不多的“续命”方式。2020年1月28日,西贝对外宣布,西贝外卖在各城市陆续开放。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对媒体表示,自西贝100多家门店提供外卖业务之后,营收从每日几十万元逐渐涨到100万元,到2月2日这一数字上涨至200万元。


第二,柔性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生产线的灵活调整来满足医疗防护物资的应急需求。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将原有产能快速转化为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产能,特别是汽车、服装等行业。其中,汽车企业在聚丙烯等原料储备和无尘车间等方面具备基础优势,这些优势可以转变为生产口罩的产能。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29日,中国口罩日产能已达到1.1亿只左右,相比疫情前2 000万只左右的日产能,柔性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以眉州东坡餐厅为例,该公司发现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方便冷冻速食和半成品,于是其中央厨房派上了用场,开始将原本供给餐厅的食材进行半成品包装,或者进行方便冷冻速食处理,以支撑其在北京的四个超市菜站的供应,迎合大家宅在家的美食新需求。第一天开业,眉州东坡的十几种半成品菜半天就卖出了9000多元。


第三,供需匹配与合理分配。疫情期间,面对各地不同的需求,如何把相对短缺的医疗防护物资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决定抗疫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数字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在此环节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湖北省政府与京东的合作为例,通过共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京东帮助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实现了从需求、采购、调配、送达到捐赠的全场景全面协同:通过数字技术连接需求方、采购方、供货方三方,将医疗防护物资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数据和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整合,从而在上游指导生产决策、监控生产进度,在下游精准测算不同需求的优先级、进行科学调度及可视化发放,从而实现“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又如,疫情初期,对于如何处理春节前订购了但卖不出去的食材,眉州东坡想出了菜站这一招。大年初二开始,公司就在店里开辟出一个菜站,把店里的食材卖给周边居民。自此,全国有100多家餐厅全部迅速转到线上卖菜。为了方便线上卖菜,眉州东坡还开发了专门的平台,刚开始一天只有40多单,后来一天能接1 000多单。这一举措迅速将本可能成为库存的产品合理供给了需要的人们。


第四,运输调度。物流企业或平台可基于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数字技术对医疗防护物资的物流全流程进行实时的可视化与可追溯,避免“找不到货”“调包串货”等现象的发生。在此基础上,物流企业或平台还可以利用车辆行驶轨迹的大数据来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搭建“运力共享平台”,为各类运输需求匹配最合适的运力,通过软件即服务工具进行远程的物流调度和运营,结合对疫情与交通管制等实时大数据的分析来为车辆规划最优路径,为司机提供个性化的线路推荐,等等。


第五,仓储管理。一方面,企业可充分利用仓储设施自动化管理。疫情期间,自动化仓储设施在保障运营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优势,比如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装备的结合来完成各项仓内作业,人员仅需远程操控即可保障运营,实现全程人力“零接触”,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还可基于对历史需求、需求方实时要素、补货和库存相关的动态大数据的分析,优化每个地区的“总仓—前置仓”布局和库存水平,把医疗防护物资与生活必需品提前部署在离需求点最近的地方,提高应急需求发生时的响应速度。各大生鲜电商,例如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在销售倍增、需求端瓶颈突破的同时,运营端的压力凸显。在激增的需求之下,缺货、分拣配送人力不足等问题普遍产生。虽然生鲜缺货问题是受春节假期和防疫交通管制的客观因素影响,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从侧面显示了电商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的短板。在经历了春节的缺货潮之后,盒马鲜生已经在做这方面的思考。目前盒马鲜生的生鲜产品都是委托第三方的供应商或服务商,尚未打通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路;而沃尔玛、永辉等线下超市对产业链上游的掌控会更深。在疫情突发的前10天,沃尔玛门店有货率依旧能保持在96%以上。两种模式孰优孰劣,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商业模式。但是,经过这一轮洗礼之后,对早年跑马圈地式的生鲜电商来说,供应链等长期性、要下苦功的问题将是其复盘要点。


第六,末端配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无接触配送”模式的兴起:用户在下单后,通过订单备注、电话、应用程序内即时通信系统等方式与骑手约定位置(智能快递柜、驿站、自提点等),进行包裹自提,这缓解了最后一公里的运力安全挑战。另一方面,在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医院),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病房送药机器人等无人设备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相关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大数据分析的支持。根据美团2020年3月发布的疫情期间首份《餐饮外卖复工消费报告》,80%以上的外卖订单都选择使用“无接触安心送”服务。与此同时,各地对智能取餐设施的需求大增。美团外卖首批智能取餐柜在北京、武汉、上海和广州安装完成并试运行,后续将推动更多区域安装落地,重点覆盖医院、商务楼宇和小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此外,美团也宣布了“无人配送防疫助力计划”,通过无人配送车和室内机器人在公开道路、封闭园区及室内楼宇等场景内开展配送服务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际接触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更安全地满足用户特殊时期的生活需求。配送范围内的居民在美团买菜下单后,美团智能配送调度系统会把订单指派给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车在美团买菜站点取货后,自动行驶到目的地社区的无接触配送点,与取货人进行交接,取货人打开餐箱取出物品,全流程隔绝人与人的接触。为了保证安全,无人配送车每天都由专人进行多次消毒。


综上所述,在疫情期间,数字技术与大数据在保障应急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敏捷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动化与无人设备的应用也功不可没,这些都将成为供应链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来源:本文节选自《零售供应链数字化创新》一书,作者/赵先德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零售供应链数字化创新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2023年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在哪里?答案是产业互联网
下一篇:两大国央企高管联袂分享!盘点2022供应链金融发展大事,分析2023行业发展趋势!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