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传递信心力量,国资国企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一起来关注吧!
当下,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时期。在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里,其中提及对国资国企方面的安排部署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主业,国有企业增加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等。对此,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所有这些最核心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
国资国企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资国企工作核心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媒体采访中,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用了三个字来介绍——“高”,就是高水平的协同;“质”,就是质的有效提升;“量”,就是量的合理增长。
从“量”这一方面来说,中央企业去年成绩不错,实现了营业收入40万亿,利润2.6万亿,都实现了稳定增长。从“质”上讲,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另一方面,就是高水平的协同,中央企业和各类所有制企业要加强协同;去年中央企业对外采购的采购量是13万亿,直接拉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200万户。近期中央企业也启动了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计划,发布了1000多项清单,和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今年将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经常公布一些产业链共融名单,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新质生产力”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国资央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顶梁柱,更加需要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释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张玉卓表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上,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谈到今后中央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张玉卓用三个字进行了概括:第一个是“源”,技术源头;第二个是“升”,产业升级;第三个是“态”,产业生态,合起来就是“源”“升”“态”。
对中央企业来讲,要做到“顶天立地”,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这是解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有了技术源头后,其次还要推进产业升级,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同时还要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另外,在创新生态方面,要有中央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
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中央企业在内)一般是指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多个领域取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来说,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包括高效率、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等方面的内涵。而衡量国企是否高质量,我们需要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高质量的时代变化:
首先,做大“规模”,是国有企业高质量的底座。“产值”和“营收”是衡量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质量国有企业规模上的指标。国有企业不管属性如何,它首先是“企业”,创造财富和利润是“企业”的天职,没有一定规模、不能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国有“企业”不可能高质量,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盈利能力,在赢者通吃的市场上就缺乏竞争力。但凡高质量的世界一流企业,其底层特征就是要规模大、产值高,是世界级的“巨无霸”,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被别的企业吞并、兼并,没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和规模,就无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税收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当然就称不上“高质量”。
其次,创造“标准”,是国有企业高质量的成色。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不但要有巨大的创造产值和利润的能力,更要有强大的创造“标准”和“规则”的“贡献能力”。国有企业要为行业和领域贡献为大家所遵循的“标准”和“规则”,具有掌控“标准”和“规则”的能力,占领行业和产品的制高点。
第三,抗击“风险”,是国有企业高质量的内涵。以强大的“韧性”和“耐力”为核心内容的“抗风险能力”,是最能展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在变局加剧、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缺乏韧性和耐力,就无法应对数字化时代出现的威胁企业自身生存的各种风险,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的高质量,不但具有提前预知各种风险出现、防患于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风险发生之后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保障自身市场不堵塞、供应链不断裂、产业链安全稳定,风险过后能够很快恢复、快速循环,真正体现出国有企业高质量的“韧性”特质。
第四,引领“创新”,是国有企业高质量的特质。“创新”是国有企业的生存法则,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数字等创新资源优势,不仅是突破“卡脖子”难题、推动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顺应潮流,引领趋势发展的指示器。尤其是在“趋势”大于“优势”的今天,国有企业具有把准世界潮流、抢占时代先机、掌握企业生命线的所有条件,能够在引领“趋势”的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高质量的国有企业一定是行业领头的标杆和旗手,是能够一呼百应的趋势引领者,而不是跟班和追随者。
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当前,中国面临需求收缩、预期减弱的困境,国有企业必须带头稳经济、稳预期。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供应链公司作为一种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与安全性、韧性的现代供应链组织,非常符合当前“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供给冲击”的时代需求。近年来,各地方国企纷纷成立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主动应对前“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供给冲击”,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在国内,目前头部几个大的做的好的供应链公司,也都是国企。
国企组建供应链公司,首先是将自身的信用资源、金融资源(如银行授信)、产业资源、科技资源、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如园区)、服务资源(如港口服务)等进行导入,然后用新的组织方式、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生产要素,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重新优化全局性的资源配置。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有企业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顶梁柱和主力军,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国企供应链公司大部分是以贸易商为客户,客户都是连年亏损,供应链公司又怎么能长久发展呢?现在大部分国企供应链公司都在忙着梳理、规范、完善,并退出虚假(例如不符合常规的增长)贸易!但是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既要合规、又要规模、还要利润、还要增速,还要...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国企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哪些?从企业转型的角度,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给大家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高质量发展出路:聚焦服务本地产业集群(详见:)。
黄贵生老师认为,世界产业发展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围绕产业集群打造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策略。因此,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下一站是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这样既能很好解决自身主业问题从而实现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能建立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又可以对当地经济起到一定的引领促进作用,还能有足够的规模和利润,进一步推动本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另外,由万联网发起、联合生态内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家与专家编撰并于2023年7月发布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详见:)中,针对国企供应链公司怎样在振兴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也提及了大宗商品、电商、物流、制造业等行业的典型企业实践案例,并通过分析多家国企供应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总结了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型路径,即:向供应链增量转型、向社会化增收转型、向数字化提质转型。同时,该报告还提出了国企供应链公司的发展必须把握好“单点突破”、“集成交付”、“产业总部”三个发展阶段,一步一步进阶跃升,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降低风险。
总之,以合适的方法、路径进行升级后,资源整合和配置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国企供应链公司获益也会更多:由原来的单点服务(例如只有物流服务能力或者资金托盘能力)转型升级为多样化的集成服务,甚至深耕某细分产业后,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通常表现为地方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做强主责主业,进而获得可观的营业收入、较好的利润、安全的现金流,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高社会溢出效益,最终获得未来可期的资本回报,这也符合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导向。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今年内要确保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新时期,如何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的“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即将在深圳开幕,并将特设“国企数字化与产融新实践”分论坛。届时,分论坛将围绕“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国企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数字供应链如何助力国企市场化转型”“国企供应链服务创新及产融生态构建”等主题展开讨论与分享,深度探索国有供应链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升、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实现地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超高规格、千人规模、40+顶尖专家、实战大咖出席、聚焦8大热议话题……新时期,如何扎实推动国企供应链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起来关注吧!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