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 宋华:未来,供应链金融将出现六大发展趋势(下篇)

金融时报采访 , 宋华授权 , 2021-03-23 , 浏览:4443

近日,针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和风险管理,《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先生,万联网经宋华教授授权,将该采访稿全文刊出,供业内人士参考,此片为下篇(上篇详见:最新 | 宋华:我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端、金融端的三大问题和监管端的三大挑战)。

我国供应链金融有哪些创新的新趋势?


宋华:中国的供应链金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很多新的创新举措,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创新,结合这些年的发展态势,我认为如下方面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制度环境的完善和创新将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保障。


任何经济体系和产业运行体系长久持续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因此,制度的完善将是未来供应链金融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制度的完善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平交易环境以及完善法规建立是我们进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对部分强势企业利用供应链地位野蛮推动金融借贷进行规制。此外,对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上游的支付期限尚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应当讲,最近两年国家各部委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限制企业延长支付期限,尤其是201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保障中小企业支付条例》(728号),这些都是制度完善的标志。但是,我认为这些是不够的,尚需从系统的角度制定一整套公平交易的制度体系。这是因为仅仅限制支付是不够的,供应链金融涉及到交易事实的确立、交付、产品使用等一系列的环境,单纯要求大型企业的支付纪律,只会造成企业更进一步地压榨供应商,采用不签约、不确权、不承认货权事实转让的状况。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尚需从全周期、整体供应链的角度来完善制度;


二是对有序市场秩序的维护。前一阵随着供应链金融成为热点,大量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到这一领域,这一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一方面很多企业越位开始直接充当资金提供方,另一方面很多机构试图从供应链金融中牟取巨额收益,而完全忽略了风险体系的建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但是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也不能完全说只有商业银行来承担,事实上,如同上述,没有供应链各参与方的配合,商业银行直接运作的结果也只能是一塌糊涂。因此,如何界定供应链金融中各位主体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合理的收益来源是什么?这些都需研究完善。除了制度完善外,制度的创新也是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公电子账户、远程开户、身份认证、人脸识别等。完善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登记公示等系统效力及简化手续流程等等都是需要进步的地方。此外,如何真正推动产业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又能有效监管,这些都是需要系统创新的。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石。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里讲的基础设施不是指硬性的技术或系统建设,而是供应链金融运行底层要素的建设,诸如,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的供应链票据和标准化票据等都是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基础设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有赖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规范和重构,否则底层要素不尽合理,无论有多少运营模式创新,终究是有局限。总体上讲,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是供应链金融中信息和技术的标准建设,供应链金融中涉及到很多系统和技术的应用,诸如利用物联网获取、传递相应的数据,利用区块链实现分布式、不可篡改的记录等等,但是,这些信息获取、传递、应用等等都需要标准来支撑,否则会产生一个一个信息和系统孤岛;第二类是供应链金融基础要素的规范建设。


目前发票已经实现了统一规范,然而这是不够的,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很多方面,诸如,交易过程中,除了应收应付外,还涉及到大量的函证(如投标保证函、履约保证函、质保函等等);物流过程中,涉及到了仓库、仓单、运单、提单等等,这些大量的要素需要标准化、电子化、在线化;第三类基础设施涉及到公共信息整合平台的建设,即如何有效贯通不同管理部门的信息数据,在保证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一体化的公共信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围绕供应链运营的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等数据如何有效整合,如何有效支撑供应链金融服务,这是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否则,不断出台各类文件呼吁解决中小微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而不解决这些基础设施问题,最终会是做篮子打水;第四类基础设施是一些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产品的基本规范,特别是开展供应链金融过程至少具备的能力和一些操作规范需要有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三,推动产业供应链质量提升将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前提。


这一提法其实并非是新发展趋势,而是一项长期的方向和发展道路,这是因为供应链金融如果没有强健的产业供应链作为基础,供应链金融必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一点尽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但是供应链建设确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否则就不可能提出通过供应链建设来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体讲,供应链建设面临着如何入手、如何发展的问题。对此,我认为建设产业供应链、提升运行质量不能仅仅依托城市或核心企业,而是需要以产业或行业这个中观层级为切口,结合宏观和微观寻求供应链发展之路。


这是因为单一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或者某一城市的供应链体系只是一个局部范围的运营协调,一方面其带动的企业范围和规模有限,尽管其运作可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很难实现整个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调整和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微观的供应链运营体系难以实现跨产业、跨地域的协同效应,产业供应链不仅仅是企业运营的协作,更是具有时空效应的产业协作体系,因此,推动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就需要从产业或行业入手,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关键因素。从目前状况看,要实现从产业或行业层面建设供应链,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打造围绕行业服务的产业生态,通过形成行业企业在网络平台上的集聚与互动,同时生态建构者提供围绕非核心业务的全方位供应链服务,从而营造产业供应链运营场景,进而推动供应链金融;二是赋能地方产业平台或者产业集群,即通过帮助地方产业平台或者产业集群形成高效的运营体系,特别是协助竞争力不足的产业集群转型,推动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协同合作与产业链建构,来助力甚或重塑供应链来营造产业场景,推动供应链金融落地。


第四,服务场景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将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动力。


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数字信任的建立,所谓数字信任指的是借助于非人为的因素,客观、全面地反映供应链中各组织的质量和业务状况,从而能够确立起组织间的信任关系。数字信任的关键在于能够实现供应链运营以及金融活动中的信息数据实时、透明、相互核验和可追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金融科技的加持,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科技成为了供应链金融的热点。然而,应当看到的是,技术的作用既不能放大,也不能低估。我曾经提及防止对金融科技的认识出现信任盈余或者信任赤字,信任盈余指的是过高估计了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只要采用了ABCD就能够克服所有潜在的风险,供应链金融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展开。而信任赤字则是认为某些技术只是噱头,根本无法解决任何现实问题,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区块链的认识上。因此,理性合理地看待和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


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能够将服务场景与金融科技紧密结合,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有服务的内容、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来提出诉求,只要这样技术才能有的放矢,能够切中要害。同样,只有合理有效地采用技术才能让服务场景真正确立,产生服务的价值。因此,对于供应链的产业主体需要明了产业运行中什么地方、什么环节、什么要素需要借助于信息通讯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需要清晰除了传统的征信手段外,什么数字信息是可以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来源?对于供应链服务平台来讲,如何应用现代新信息通讯技术系统刻画和反映供应链运行质量,并且能以金融机构能够理解和接收的形式传递给金融机构,作为决策的依据?这些都是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五,构建运营以及金融服务中的数字安全治理将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核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成为了当今经济运行中最为重要的资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一方向一方面推动了产业运行和供应链金融更加实时化、智能化、敏捷化,从而推动产业链不断沿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新的产业供应链以及金融模式的创新。然而,在供应链全面数字化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这种挑战和危机主要反映为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垄断;二是数字安全。数字垄断是因为某些企业聚集了大量产业信息和数据,限制其他产业链成员进入市场,从而阻碍了产业市场的竞争发展。数字垄断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企业网络和平台的过度发展,使得产业上下游以及周边产业信息数字在特定平台上形成了高度聚集,从而借助于产业数据形成了事实上的市场垄断,显然,数字垄断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导致了很多企业尽管认为平台和网络能够提供供应链服务,包括金融服务,但是仍然拒绝加入网络的状态。正是因为如此,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也都在针对数字垄断实施了新的限制措施,例如欧盟针对谷歌搜索中有利于自身信息的做法展开反垄断起诉。数字安全则涉及到信息泄露、数字鸿沟、信息污染、数字篡改等问题。特别是供应链往往涉及到大量利益相关者和复杂的交易活动,一旦供应链中的信息数据发生泄露和篡改,不仅对其中的参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构成威胁,也直接挑战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上述数字垄断和数字安全问题都需要国家和行业层面制定和完善数字治理。所谓数字治理就是从组织方式、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工具等方面对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获取、数据架构、数据运用以及数据全生命周期等各个维度进行全面的梳理、建设、管理和持续改进。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完善数字治理的多元主体和合作共享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数字的流通和交换,让监管方也成为数字区块链网络中一个节点;另一方面,强化数字治理的系统设计和规划,这既体现在网络、系统、平台等体系的管理上,也表现为治理标准规范、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的建设上。


第六,发展金融供应链将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未来。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障碍便是金融机构对接的困难,这也是很多产业主体抱怨的主要方面,即产业主体有着强烈的开展供应链金融意愿,但是无法找到能与之积极合作的资金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传统金融机构不能适应产业供应链发展需求,风控管理体系不能与时俱进等主观问题,也有单一金融机构无法应对复杂供应链场景,提供充足资金和系统管控风险等客观问题。因此,应对这些问题,金融供应链的建设是未来需要拓展的重要方面。值得指出的是金融供应链不同于供应链金融,后者是通过产业供应链运营与管理引导金融进入产业,而前者是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业务能有机连接系统服务于产业。


金融供应链的发展有两个维度:一是金融服务的密度,即能够让更多的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目前大多数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仍然是传统的商业银行,然而,这些传统机构一方面风险容忍度较低,另一方面管理手段传统,造成了“高喊口号、无所作为”的状态,也就是名义上大谈支持中小微,但实际上根本不行为,或者虽有行为但规模有限的现状。因此,让更多的新型金融机构(诸如互联网银行等)进入到这一行列是未来需要推进的方向;二是金融服务的深度,即能够让多元金融机构能够协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这是因为不同的金融机构有着不同的领域,对风险的评判有着不同的视角,同时各自有着自身的优势,一旦协同合作就能够克服单一主体的能力不足以及风险管控的缺陷,从而大大加快供应链金融发展。诸如保贷联动一直是开展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形式,但是目前各领域金融机构仍然是各自为政,甚或商业银行内部不同业务线条都是相互割裂,没有协同进行产品设计、风险管控,这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长久发展。
5


5. 对于有效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有哪些建议?


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首先是了解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来源,概括讲,供应链金融风险有两个层面的风险:一是环境性风险或者整体性风险,这类风险不是因为供应链金融操作不当或运营失效产生的风险,它来自于外部环境的突变或周期性波动造成的风险,或者是由于行业的整体状况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系统风险;二是运营性风险,这类风险是因为组织问题、管理问题导致的风险,属于相对微观层面的风险。之所以要区分不同层面的风险,是在于真正有效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就需要从这两个层面入手,单一层面的管理能不能有效形成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与框架。


针对于宏观和整体层面的风险,风险管理的主体应该是监管方,其管理控制风险的维度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制度的规范与完善,这在前面已经讲过,良好的金融秩序和公平的交易环境是从根本上防范风险的基石;二是智慧监管体系的建立,也就是如何建立既能有效把握供应链金融运营状况,但是又不能过于干涉市场的管理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监管,市场就会混乱,鱼目混珠,而没有弹性,供应链金融就会缺乏创新,变成死水一潭。因此,确立供应链金融的操作和管理规范,让企业在一定的管理体系和框架内,积极从事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诸如广东省推动的供应链金融监管沙盒,这是非常必要的;三是确立信息安全与治理的体系。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往来和金融工具应用,特别是近些年数字技术逐步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很多模式开始通过整合行业、搭建平台来推动供应链金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确保数字信息对于监管方的透明,明确平台或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责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与治理体系,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上述三点对于系统控制风险至关重要。


针对于中微观层面的风险,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有效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建立三类信用:一是供应链交易结构信用,即围绕供应链运营和交易所形成的信用体系。做供应链金融不能只看某一要素,诸如应收应付,而是要把握整个供应链运营的交易关系、交易的形式、交易的结构、交易过程中的各类函证等等,只有全面地把握这些因素,才能规避风险:二是供应链数字主体信用,即对特定参与方的资信通过多维数字化刻画来进行确认。需要指出的是考察主体信用不能仅仅关注借款人,还需要结合结构信用考察直接关联人或交易对手的状况;三是供应链中物的信用,亦即供应链运营中资产以及资产转化的管理。供应链金融要控制风险一定要牢牢管好供应链资产,这不仅包括某一时点资产的价值、质量等,而且还需要动态地把握资产的转化、价值的变动等等。


注:本文系宋华教授答《金融时报》采访稿,为宋华教授授权万联网发布的完整版。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金融时报采访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现场直击】万联网创始人兼执行总裁蔡宇江:所有生态参与方需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生态
下一篇:最新 | 宋华:我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端、金融端的六大问题和监管端的三大挑战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