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收结构看丨国企平台公司如何把握市场化转型的“度”?

现代咨询 , 现代研究院 , 2024-06-09 , 浏览:1710

导言

近日,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披露202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总资产自成立以来首次突破千亿元。笔者注意到,区别于传统国企平台,芜湖建投的营业收入来源主要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销售、智能设备及集成业务,占总营收的94.47%。

此外,宜宾发展控股集团的白酒和化工品生产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71.78%,以及位列2023全国区县城投公司总资产榜单首位的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其矿产资源开发营收占总营收高达98.20%。

以上三家定性为地方国企平台公司,为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抓手,但从业务结构上看,已逐步脱离传统的城投属性,在向一般国有企业或实业类企业发向靠拢。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支持 国企平台公司在产业上的转型升级,但在企业实施产业转型过程中,对于产业市场化程度、属性、主营业务结构该如何把握,是国企平台公司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样,外部市场对此表示高度重视,如信用评级机构在面对逐步或已完成市场化转型的国企平台公司,该如何判定城投属性,又该如何重新构建或调整评级模式,以及金融机构须建立起新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应对国企平台公司在融资端是否还存在政府信用背书。最后是地方国资国企监管机构根据国企平台公司的产业定性树立和建立起新的监管思路和体系

对此,我们提出结合四个“度”进行综合分析,即产业结构强度、信用调整幅度、风险评估程度、国资监管力度

一、营收百亿级国企平台公司业务经营情况

本文以2023全国城投公司总资产榜单、全国区县城投公司资产榜单内的企业为主要分析样本。根据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为筛选条件,整理出72家国企平台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其中55家为地市级以上,17家为区县级

信息来源:现代咨询整理的国企平台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

72家国企平台公司的业务布局主要有基建(64家)、商贸(63家)、房地产(58家)、公用事业(50家)、资产经营(48家)、类金融(19家)、实业(10家)等7大板块。

从事基建、商贸和房地产业务板块的国企平台公司数量较多,实业参与相对较少,主要以高端制造业、农业相关业务为主。

考虑到19家公司类金融业务板块合计营收总额较少(营收占比约0.52%),本文暂不予具体分析,以下是对其中六大主要业务板块营收占比情况的进一步分析。

1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是国企平台公司从事数量最多板块,72家公司中就有64家,占比达88.89%。从区域分布上看,多集中于浙江(12家)、山东(10家)、江苏(8家)等地区。

从营收规模占比看,64家国企平台公司基建业务营收为2173亿元,占总营收的11.87%。

从公司层面看,64家国企平台公司基建业务营收占比平均值为18%,占比超50%共四家公司,分别为石家庄国控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扬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控股集团、淮安市投资控股集团,其中,石家庄国控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基建业务板块占比最高,超80%。此外,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的基建相关业务营收规模最大,超200亿元。

2

商业贸易

国企平台公司从事商贸业务较多,72家公司中有63家,占比达87.50%。从区域分布上看,浙江最多(13家),山东、江西、江苏均有6家。

从营收规模占比看,63家国企平台公司商贸业务营收为9577.68亿元,占总营收的52.58%,为7大业务中营收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板块。

从公司层面看,63家国企平台公司商贸业务营收占比平均值为46.05%,占比超90%共有5家,除了晋城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从事煤炭相关产业,其他四家,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红河州开发投资控股集团、贵溪市国有控股集团、青岛融汇财富投资控股集团均从事有色金属贸易业务。此外,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商贸业务营收规模最大,超2700亿元,其次是宜宾发展控股集团的白酒和化工品销售位居商贸业务营收规模第二位,超1100亿元。

3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业务板块为国企平台公司传统业务板块,在72家公司中有58家,占比达80.56%。从区域分布上看,多集中于浙江(12家)、江苏(8家)、山东(7家)。

从营收规模占比看,58家国企平台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营收为2299.25亿元,占总营收的12.62%。

从公司层面看,58家国企平台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营收占比平均值为22.44%。占比超50%共有5家,分别为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杭州上城区国有资本运营集团、苏州苏高新集团、常高新集团、苏州市相城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其中济南城市投资集团占比最高,达72.75%。此外,常高新集团房地产开发业务营收规模最大,超90亿元,主要有安置房和商品房开发。

4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业务板块共有50家公司参与主营,占比69.44%。从区域分布上看,多集中于浙江(12家)、江苏(7家)两地。

从营收规模占比看,50家国企平台公司公用事业类业务营收为1537.75亿元,占总营收的8.44%。

从公司层面看,50家国企平台公司公用事业类业务营收占比平均值为15.40%。占比超50%共有3家,分别为广东南海控股集团、绍兴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宁波城建投资集团。其中,广东南海控股集团是唯一一家公用事业类业务营收占比超90%的公司,达93.73%,主要从事环保(供排水、固废处理)、电力、燃气等。此外,上海城投集团的公用事业类业务营收规模最大,达177.95亿元。

5

资产经营

资产经营多为酒店运营、租赁、项目运营等,72家公司中有48家,占比66.67%。从区域分布上看,多集中于浙江(9家),其余地区均在4家及以下。

从营收规模占比看,48家国企平台公司资产经营业务营收为590.48亿元,占总营收的3.24%。

从公司层面看,48家国企平台公司资产经营业务营收占比平均值为6.43%。占比超30%的仅有两家,分别为宜昌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和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此外,营收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有四家,分别为宜昌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嘉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主要为港口物流运营、高速公路运营、市内交通运营等。

6

实业投资

实业主要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业务板块,72家中有10家,占比13.89%。从区域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新疆。

从营收规模占比看,10家国企平台公司实业业务营收为634.11亿元,占总营收的3.48%。

从公司层面看,10家国企平台公司实业业务营收占比平均值为21.89%。占比超30%共有4家,分别为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新疆可克达拉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其中,实业收入较高的两家企业分别为以青岛双星的高端智能制造、光伏新能源为主要业务的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和以实控多家集成电路业务上市公司的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均超百亿元。

二、如何把握国企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四个“度”?

近期发布的公司债券新规加强了国企平台公司债券融资监管,增加了融资难度。新规的监管思路就是在鼓励国企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但短期内诸多国企平台公司依然是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抓手。

在产业转型中,首先企业是要注意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和属性,把握好产业结构“强度”。

其次是主流信用评级机构在对市场化转型的企业评级时,是沿用之前的模式和方法,还是要“定制化”的调整,如何把控好模式和调整“幅度”。

再是金融机构,在对企业提供融资借款的时,对企业的业务、财务、税务是否需要重新建立起新的风险评估体系,又该如何定义风险“程度”。

最后是地方国资国企监管机构根据国企平台公司的产业定性重新评估,树立和建立起新的监管思路和体系,该体系又该如何平衡好监管和企业发展的“力度”。

1

企业产业结构“强度”

国企平台公司把控好业务转型结构。企业产业转型并不是一切都要向“钱”看齐,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地方和企业综合考量,无论国企平台公司如何实施市场化转型,依然离不开城市发展这个“根”,所有的产业转型升级都要围绕利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及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开展新业务,不能天马行空,或短视行为。

产业转型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产业结构问题,谨防过于单一。传统型的产业或资产根据转型战略规划进行合理的调整,适度压降一定规模,同时基于原有的业务,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适度扩展,抓住其中核心环节进行延链强链,把握好产业结构“强度”。

在新业务拓展中,要注重风险度,做好产业规划。如2023年7月,成都市国资委提出了要加快推动地方非主责主业大宗贸易的清理退出。从前文的营收占比分析中发现,商贸已成为地方国企平台公司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国有平台公司都可效仿参与,因为大宗贸易业务具有交易金额大、资金流转快等特点,以及存在诸多风险,如毛利率较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且频繁。为何闽西兴杭、青岛融汇财富等可以将大宗贸易做好做强?这主要基于地方特有的资源禀赋和政府支持,具备多年丰富的贸易经验以及成熟的交易体系和产业链条,叠加专业人才的引进。

2

企业信用评级模式调整“幅度”

非传统城投产业占比较高的国企平台公司在逐步脱离城投属性,给评级公司在评级工作中带来了较大挑战,如何客观、准确的评估是当前评级公司值得考虑的问题。评级机构的主要评级框架分为三大部分,区域经济、财政实力、企业经营和财务表现。在区域经济环境既定的情况下,就是考虑地方政府在财力或资源上给予企业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运营实力,即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作为国企平台公司信用的直接或间接支持方,是评级中的关键维度。随着企业市场化转型之路越走越深,对已实现和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企业来说,是否需要调整指标比重,这个“幅度”该如何把控好。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运营实力,强调的是企业的业务竞争力,主要从区域专营性、业务的确定性和持续性进行衡量。区域专营性强调的是国企平台公司能否较好的聚集区域资源和充分利用好资源。业务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则是考量企业是否聚焦主业主责,因地制宜的对传统业务的升级和向新业务的转型。后期,评级机构可针对和企业核心业务的属性匹配相应、趋于市场化的行业模型,并持续调整各主要影响因素,逐步切换评级模型,要更加的市场化、机动性。转型期间的调整度又是当前评级机构面临的新挑战。

3

金融机构评估风险“程度”

金融机构在面对国企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对企业提供融资借款时,对企业的信用、业务、财务、税务是否需要重新建立起新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程度”又该如何定义,是当前金融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债务管控严格,企业融资趋紧背景下显得更为迫切。

首先,国企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过程中,脱离代政府融资功能,这也是当前国家层面支持的,同时部分转型较为成功的头部企业正逐步脱离城投属性,相应的财政支持和政府信用背书也在逐步减弱,这也是当前金融机构所担心的问题,或对企业的市场化融资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国企平台公司的产业端,在逐步脱离城投属性的公司,在产业上呈现出的是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如前文所述的商贸业务板块,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占用资金较大,不仅带来流动性风险,对后期的市场化融资带来较大阻力。特别是在公司债券监管新规下,贸易业务将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其合理性和合规性将迎来更严的审核。金融机构对此应紧跟政策走向,把握产业脉搏,针对国企平台公司的转型持续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建立起新的风险评估体系,只有持续有效的充分定义风险”程度“,才能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4

国资监管机构履行监管“力度”

国企平台公司在市场化转型中,不仅企业自身和外部市场重要参与者做好相应工作,对企业的监管机构更要与时俱进地根据国企平台公司产业定性重新评估,调整监管体系,谨防出现过度监管或监管不到位等情况。

国企平台公司在转型途中,资产规模是在快速增长的,业务链条也将变得更加繁琐,给监管机构带来更大压力,且难度增大。因此,企业在转型的同时,国资监管机构在监管理念和方式上要转型。

如何平衡好监管和企业发展的“度”是当前地方国资监管机构亟需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加快国资智能化监管体系的建设,树立和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管思路和体系,以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从国有平台公司的战略、业务、组织和技术多方面系统性设计和建设,其本质是结合数字化技术对监管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的再造和升级。更多关键因素和模型的纳入和建立,将会降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运行和监管的影响,利于监管机构更好的把握监管“力度”。

在国企平台公司在市场化转型中,尤其是从事商贸业务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平衡好合规、营收、利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多方间的关系?没有主业的国企供应链公司怎么找到自己的主业?怎么聚焦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去做赋能,要营收要利润?团队人员严重不足情况下怎么高质量实现那么多目标?

所以,为了帮助更多地方国企找到业务的新增长路径,我们将于6月14-15日在合肥开启第七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整改、风控强化与保量增量专题培训”,内容将在前六期200多家央国企500多位高管精英参训并反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迭代升级,由侧重应对审计、合规整改,升级为侧重风险控制与内控体系打造、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业务落地与新增长,紧贴目前国企业务实际,解决当前的业绩考核需求、中长期发展问题。5位实战派专家导师强强联合,分别从合规风控、实质控货、审计监管、业务转型、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给大家建议,课程核心话题如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

1.如何做好制度流程+业务拓展+财务记账+合同签署+业务运营的全面合规整改?

2.如何做好内控,全流程风控、全员风控怎么实现?

3.如何避免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循环贸易骗局?

4.如何实质控货,怎么做才算“到位”?

5.如果真实业务场景中只能原地货转或直发怎么办?

6.“瞬时转移”的问题怎么解决?

7.具体什么情况下才能按全额法确认营收?委托加工如何记账?

8.没有主业的怎么回归主业?如何从当地产业集群去保流量增流量?

9.团队人员严重不足,如何高质量实现那么多目标?

10.头部/典型供应链公司的案例?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现代咨询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监管严惩虚假贸易,整改后国企供应链公司合规业务从哪里来?如何实现保量与增量?
下一篇:上市企业虚增收入频频爆雷,不做实贸易就会有风险!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