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引导+国企资本+国企供应链集采公司+产业互联网平台”组合会是未来地方政府打造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的有效手段!
夏花初绽好时节,良辰美景六月天。同谋品质规划,共享发展新篇!2023年6月28日,由万联网主办,蜀物智链、中信梧桐港、深度数科、高达软件、翔桥供应链、中仓登、郑州数链等合作伙伴支持的“2023第三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此次峰会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与机遇,围绕“推进产业数字化实践 构建产融一体化生态”,近20位顶尖专家、行业翘楚结合当下热门行业话题围绕大宗、农业、基建、新能源等产业下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难题,探讨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结合供应链金融加速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水平创新、系统建设创新甚至思维方式的创新!
下午论坛精彩分享火热依旧,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老师以“产业互联网平台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做了分享。
艰难的环境是形成产业系统性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范式最好的土壤
2023年,如上午各位专家讲到的大家都感觉艰难。从年初“从强预期+弱现实”到现在的“弱预期+弱现实”。
各类型的市场参与者都不容易。制造业企业订单减少,开机率不足,库存高企;贸易商面临着原料价格持续走低,持货即亏损;银行如何规模化化、低成本放款,更要面对应对一批不愿贷款甚至提前还款的企业;科技公司产品企业无力买单;国有供应链公司如何摆脱单纯资金驱动的模式向供应链集成服务方向转型?地方政府如何产业链招商,怎么增加税收、促进就业?
越是艰难的时刻,越需要“强行动”来改变现状!艰难的环境是形成产业系统性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范式最 好的土壤。糟糕的环境是创新最好的土壤,大家活得很痛苦的时候最容易拥抱变化,拥抱创新。产业链上企业都面临挑战,那么跨界创新,抱团取暖比以往更加容易。很多伟大的企业都是诞生在每一波危机之中。
那么,这个阶段产业链企业如何创新发展?众所周知,现在经济的底座就是三网: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离开三个网我们基本上“寸步难行”。
因此,政策层面也给了一些关键词:
产业科技:解决卡脖子技术、国产替代、硬科技
数字化科技:数据成为第五生产要素,数字化降本增效
智能制造2025
产业集群:产业链政策
那么三网+产业科技+数字化科技+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会产生什么样的系统性创新?打造出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新范式?
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为ToB服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新模式:科技驱动的制造服务产业互联网平台
以流通服务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这个时代已经到顶了,流通的毛利已经极尽“压榨”,很多品类进入千分之几的生死线,很难再做到降本增效。我们现在必须要从商品的流通服务向商品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转型,从低水平的流通服务向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的制造成本减低方向转型。
我们回顾一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历程:
沿产业链分布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包括大宗类平台、MRO类平台、工业互联网/制造能力交易平台以及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过去是大企业的游戏,现在必须把内部的“信息化”向外与产业链打通。
过去的产业平台基本上围绕资讯、交易、物流、金融、SAAS、数据等环节提供一些流通服务。众所周知,产品流通环节没什么技术含量,容易被替代,也没什么特殊竞争力。现在单纯的流通企业贸易商已经存活不下去了,因此必须要转变服务方式,和产业深度融合在一起:从飘离在产业链之外到深度融合到产业链之中,从产品流通向产品制造服务转型。
黄老师认为,产业平台必须要深耕到产业链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价值,从低水平的流通服务升级到通过科技创新变革产业链。要从单纯的流通型产业平台向流通+智造产业平台方向转型,即工业互联+产业互联融合。这类平台至少要叠加三个很重要的模块:第一,产业科技创新,比如原辅料的创新研发、设备的创新与研发、工艺、配方创新;第二,数字化科技,让设备会说话,收集、仓储、加工各类数据;第三,用产业科技加数字化科技去改造工厂生态群,即“云工厂”。下一阶段的产业平台一定要通过产业科技、数字科技和云工厂这三个模块深度融合,去参与到商品的制造环节,参与研发设计制造,即从产品流通向产品制造服务转型,从制造+流通这样的产业转型。这类产业平台实现了多方参与主体的跨界抱团取暖,跨界创新!
科技驱动的产业链运营平台的三级增长模式
按照黄老师理解,他认为平台要从第一级增长向第二三级增长跃迁。第一级,流通盘,过去以流通为主的产业平台搞的是通过数字化科技,改良式增长;第二级,创新盘,通过管理、设备、配方、原料等产业科技改变业务基本盘,这样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行业新解决方案就是与平台搭建伙伴构建新的合作关系,驱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底层生产力的变革驱动乘数级增长;第三级,新产业生态盘。通过数据驱动、科技驱动、智能驱动,创造新的更加高效精准匹配的全产业链融合。但现在大部分平台还在第一级改良式增长的流通盘,从做加减法到乘法转变。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为用户能够降本、增效、改生态,不能做到商品成本的降低这个模式就是不成立的,我们不能成为用户的成本中心而是要成为利润中心!
我们现在万物互联时代,必须跨界抱团取暖,通过新的产业平台把单点创新系统性集成应用,产业互联网平台要成为产业链创新的路由器、集成器。出发点和初心都是打造产业链主流商品的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更高性价比。
产业集群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打造“产业链总部”,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增长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大产业集群170多个,小产业集群2000多个,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个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以制造导向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来发展。平台作为产业新生态的组织者,把各自为战的生态圈成员,以产业集群内制造企业为中心,按照一定利益分配规则组织起来,以制造企业受益的同时,让产业链生态圈成员受益。那么,这个新生态圈如何打造?黄老师提出,要构建“产业链总部”。
根本目标是降低产行业链内企业的商品总成本,在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具体路径是与“政、产、学、研、用”生态伙伴,打造构建高质量产业集群服务生态:低成本生产要素平台、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除了供应链协同的流通产业互联网平台功能外,要强化智能制造和云工厂以及科技创新等模块,强化工业互联网功能。
在数字经济加快渗透各行各业、推动产业发展变革的趋势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迎来关键驱动力。按照这个思路,黄老师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是通过产业科技、数字化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面向区域产业集群,政府支持下联合生态合作伙伴(科技公司、行业龙头、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等),共同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产业集群服务生态(低成本生产要素人工、水电、税收等,有竞争力的高性价比产品、税收虹吸效应)。
数字化科技创新是普适的,对每个行业都有用,都能产生价值,但不是独特的。产业科技创新才是独特的,但不是平台自己去搞科技创新,而是要链接一些科研机构去搞创新。过去我们大部分平台基本上都围绕金融科技创新,不太注重产业科技,但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必须要重新找到增长极,必须在产业科技上下功夫,即通过原料、设备、工艺创新真正从底层上改变产品成本费用结构。
产业智能制造园区是制造导向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落地的大型综合载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实践案例方面,黄老师以链接者产业链运营平台举例,与政府合作,补链、强链、数字化赋能以及产业科技赋能,打造可视化的可监控的产业新生态,具体做法就是把产业链补全,补强,形成县域内小内循环,同时利用原料优势拉动多品类的塑化产品特色乡镇,并设立了2000万产业基金专项扶持,打造了1个线上区域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围绕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科技创新打造了一个特色园区试点,完成生产数字化、云生产管理中心、县域产业运营大脑、原料直采、成品销售平台、银行资金赋能、培训中心、管理赋能等八个功能,形成N个数字化应用产品。从效能分析来看,该塑化产业链运营平台通过订单+资金+科技(让聋哑设备会说话)+物流+交易+管理+集成园区综合服务(生产要素成本减低)+产业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集采降本达5%以上,物流优化15%,人均产值增加21%,规模增效了30%,大大的提高了产业效率。
最后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最后黄老师向大家也总结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区域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几个判断:
1、大宗供应链公司必须从流通向制造+智造服务转型,降本增效:第一层流通的降本增效向第二层制造的降本增效的跃迁。不能真正降本增效的商业模式都是伪模式,降到极限就需要新突破!
2、数字化科技是大河,产业科技是小河,数字化科技是基础惠及各行业,然而决胜在于个性化的产业科技!不融入业务的数字化科技是无效的;
3、国企要从资金托盘业务向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方向转型;
4、“政府政策引导+国企资本+国企供应链集采公司+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组合会是未来地方政府打造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的有效手段。国企要向资本收入方向转型,股权收益成为主流!
5、单点创新到跨界组合创新,制造导向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会成为行业系统性创新应用集成“路由器”!
来源:万联网/记者毛莉,根据黄贵生观点综合整理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