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腰斩、政策重拳下的国企供应链公司生死战:3条作死之道+5条保命之路

万联网 , 黄贵生 , 2025-04-23 , 浏览:113

改写自:黄贵生 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

曾在发改委工作,在多家国企任战略顾问

前言

这两年国企供应链公司的日子是真不好过。业绩跳水、合规监管、风险管控三座大山压下来,不少国企领导都在找新出路。

去年,我们通过开展十多场培训与咨询辅导活动,摸了近千家国企的脉,发现大伙儿主要走了8条路——有认怂退场的,有硬扛观望的,当然也有一大把的兄弟国企在正儿八经探索转型之路。

今儿,我们就掰开揉碎说清楚,哪些路是死胡同、哪些路是阳关道,给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一些启发~

一、营收腰斩,政策重拳下的生死战

去年,国企供应链公司集体过冬,业绩普遍跳水,营收下滑幅度在30%-70%不等。最惨的是那些搞"原地货转"业务的,2023年还风光无限,到了2024年就直接被打回原形。

这事得从国务院国资委于2023年底甩出的"十不准"红头文件说起——虚假贸易逮着就办,领导都要背锅!同时2024年6月又出台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现在从董事长到业务员,人人自危。

为啥突然下狠手?说白了就是国资委看到国企供应链公司这些年玩脱了。民企搞大宗没钱,国企拿授信当掮客,躺着赚过路费。可现在市场饱和、需求萎靡,大宗商品利润薄得像纸,行业风险显著增加。所以,国资委下的这剂猛药,就是要逼着大家从资金贩子转型为产业供应链服务商。

而在原有的资金驱动供应链贸易业务的逻辑下,国企供应链公司面临着“合规-全额法-无风险”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具体而言就是,要合规就会导致部分业务无法按全额法记账,收入规模大幅缩水;要用全额法记营收,就得承担更高的物流管控成本和市场风险;想0风险那就别做业务。总之一个字:难!

二、供应链发展8大道,5条能保命

(一)3条作死之道

去年,我们在给近千家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应对“不可能三角”,有8种常见的路径选择,其中有3条建议大家别走,容易作死。

1、退出之路:央企从2023年起开始整改,逐步退出非主业的供应链贸易业务,部分省市的省属国企供应链公司也选择退出此类业务,但整体数量较少。

2、观望之路:一些省市的监管要求相对宽松,部分国企依然延续原有业务模式,处于观望状态,未认真整改。但这部分国企数量较少,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合规风险。

3、作妖之路:一些国企试图通过包装,以形式证明实质。例如在仓库货位系统上做文章,甚至有公司专门推出相关服务。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等着审计上门找你喝茶。

(二)5条靠谱的保命活路

面对合规压力与业务转型的挑战时,摆烂和走歪路显然都不可取。事实上,大部分国企供应链公司都选择了走正路,他们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实现突破转型,摆脱“合规-全额法-无风险”的不可能三角约束。

第一种模式是进行供应链业务模式升级,从资金驱动到综合服务方向升级:许多国企选择在原有供应链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升级;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增强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有3条路可以走:

1、物贸一体化之路:根据现有业务,深度切入物流服务

尤其对于商贸物流集团、交通控股集团等拥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地方国企而言,非常适合走物贸一体化之路。

他们可以将物流服务与供应链贸易深度融合,一是把物流管理升级为物流服务,获取更多的业绩收入;二是通过控制物流环节来增强对货物的掌控力,从而实现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走这条路主要有2大策略:一是通过收购或新建方式,在关键物流节点布局仓储设施,实现仓贸一体化。这类案例很多,以煤炭为例,国企供应链公司可以整合过去的物流园区进行改造,提供综合集成服务,资金+仓储+检测+配送+协同备库等服务;或根据过去自己做的电厂业务,往上游发运站发展,租站台,包铁路线等方式。

二是搭建网络货运平台,不仅能加强对货物运输过程的控制,还能将货运服务纳入整体营业收入。这不仅符合合规要求,还能通过整合物流资源、优化运输效率,为国企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对于这条路的打法,我们前几天也在这篇文章展开了:)

2、虚拟工厂之路:沿产业链上下延展,围绕生产制造企业搭建虚拟工厂

目前,多数国企供应链公司集中在大宗商品的原料端做贸易业务,但随着原料端毛利率不断下滑,国企利润也在极致压缩,所以国企可以开始向下游工业品制造领域拓展,探索“虚拟工厂”模式。

通过委托加工或双购销模式,国企能打通从大宗商品流通到工业品制造的服务链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提升。

举个例子:重庆某国企给摩托车厂搞"代工套餐",从采购铝材到销售轮毂全包。去年靠加工费多赚8000万,比单纯倒卖原料强多了。

这部分模式不是新创的,在2024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国企供应链公司围绕本地龙头企业开展虚拟工厂服务模式了。

3、科技平台之路:投入科技创新,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

国企还可以通过应用数字化科技,搭建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构建一个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网络体系,这个模式多见于上游资源端大型国企的下属平台公司。当前,已有些省市的资源端企业开始搭建数字化科技平台,通过科技平台为客户降本增效,进而合规增收。

第二种模式是围绕本省市特色产业集群,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生产性服务,发展区域供应链集成平台或者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与产业集群内的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整合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生态,从而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国企突破传统业务的局限,还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这个模式下有2条正路可以走:

1、区域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之路:给本地产业当贴身管家

区域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国企供应链公司需要明确自身在本地产业集群中的角色,通过服务本地主流产业,构建本地现代化产业体系。湖北的实践表明,通过搭建供应链平台,国企可以更好地汇聚生产服务要素,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例如:湖北联投的联链通平台、山东的冠之链等。

2、产业互联网之路:给集群企业装"共享外挂"

从202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加入到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中来,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互联网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构建“产业大脑”,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协同化,有效提升产业集群的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像全国有2000多个不同规模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普遍面临同质化竞争、附加值低等难题。国企通过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为这些产业集群提供了转型升级的路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和推动差异化发展,帮助产业集群突破瓶颈。

这个模式的案例这两年也有很多,比如浠水蛋品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国联股份和浠水国资的合作产物。

再举个详细的例子:福建石材产业互联网平台最野,连切割机都能共享。中小企业扫码租设备,成本直降40%,国企抽服务费赚得比倒卖石材还稳。

三、未来国企保命指南:先系安全带再踩油门

这两年,不少国企都在转型路上找法子,但也在不断踩新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入陌生品类易踩雷、包场(厂)模式反被套、涉足物流运营领域面临新风险...今年想活得好,记住这三大口诀:

1、风控当饭吃:国企需要基于新的商业模式下,构建全面的风控体系,包括建立专业的风控团队、制定详细的流程制度、开发风控模型等,以确保风险管理贯穿业务的各个环节。同时,根据不同的商业模式设计针对性的风控策略。例如,在大宗商品贸易中,重点关注货权管理和非标仓单交易的风险;在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下,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智能化。

2、数字防暴雷:数字化技术将在风控和业务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国企可以实现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升管理效能。同时,数字化平台能够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例如:广东某公司给每批货装GPS+湿度传感器,手机随时查物流。遇到台风天自动改道,去年避免损失超2000万。

3、业务风控打配合:国企需要解决业务与风控间的矛盾,避免风控成为业务发展的阻碍。通过优化内部协同机制,国企可以实现风控与业务的良性互动,确保风控支持业务开展,同时业务发展符合风控要求。别让风控成业务死对头。例如:浙江某公司搞"风险地图",红灯项目直接毙,黄灯项目加保险,绿灯项目快放行。

总而言之,兄弟们,国企供应链业务转型就像开夜车——规矩变严了,路况变差了,但油门还得踩。寒冬过后必是春天,咱们供应链人最擅长的,不就是把断了的链子重新接上嘛~

最后,在某红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也想送给屏幕前的老铁们:

如果你觉得祖国不好,那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那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那就从你开始学习,并用知识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文章改编自:黄贵生国企供应链公司应对合规监管的8条路径及打法解析

原文作者

黄老师: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

1、曾在发改委工作,在多家国企/产业互联网平台任战略顾问、执行总裁、原东煤交易总裁

2、20多年来一直在大宗供应链集成服务、制造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探索实践

3、在煤炭、能源化工品、不锈钢、废旧物资回收、农产品等细分品类均有项目实操经验

4、打造过若干案例:十多年前已主导构建了国内大宗煤炭产业互联网平台“东煤交易”,并陆续打造出贸易龙头转型产业互联网平台、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制造集群、产业集群虚拟云工厂模式等若干案例

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在当前大宗商品下行期找到更多新的业务转型增长方向,2025年4月25日-26日,我们联合2位业内资深专家老师——曾在发改委工作、拥有20多年大宗商品供应链实战经验的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以及曾多次代表行业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战略专家文老师,在深圳举办首期《国企供应链业务高质量新增长专题培训》。2位老师将为大家分享20多年来担任多家供应链公司创始人以及一把手的战略制定与业务转型落地经验。

课上,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将针对国企供应链公司面临的不可能三角(合规-无风险-全额法),重点讲解8大业务转型升级路径,并针对每种转型路径给出详细打法及对标案例:物贸一体化、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虚拟工厂模式&龙头双链主模式、产业集团云工厂模式:1+N+X模式、产业链生态组织者、区域产业集群大脑、产业链科技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

感兴趣可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缺现金流、收不上租、融资困难的城投要活下去:必须转型为产投,聚焦本地产业、向大宗下游延伸、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