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强华:供应链票据场景构建助力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机遇、平台创新与实践路径
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
万联导读: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深度数科、中诚信征信、高达软件、金网络、工品牛、合合信息、中晟供应链、中数智创、中仓登等合作伙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厦门市现代供应链联合会、前海产业智库等机构鼎力支持的“2025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毛强华)
在论坛现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毛强华主要围绕供应链票据场景构建对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分享,内容分为六个方面:
一、国家政策对供应链金融的支持脉络
当前政策体系以三大核心文件为支撑: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84号文首次在国家层面定义供应链创新;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委发布的226号文系统阐释供应链金融内涵;2019年银保监办发布的155号文明确金融机构服务要求。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2月征求意见稿首次规范电子债权凭证业务,以及国务院第802号令对中小企业支付的明确规定,为票据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票交所系统升级与供应链票据创新
票交所新一代系统(2023年7月上线)实现了三大突破:1)强制到期提示功能防范逾期风险;2)信息披露系统实现逾期次日全网通报;3)供应链票据平台突破传统开户限制,支持绑定任意银行资金账户。目前供应链票据已形成7/8开头的独立编码体系,并与信托公司合作探索票据资产证券化路径。
三、电子债权凭证与供应链票据的协同发展
技术底层具有同源性,但法律地位差异显著。电子债权凭证受互金协会监管约束,而供应链票据依托《票据法》保障。建议地方国企优先选择直连票交所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因其具有法定票据地位和数据资产沉淀优势。
四、地方实践案例:山东模式的启示
以临沂为例,2018年率先试点区域商票体系,通过政策组合拳(临银发〔2018〕25号文)培育市场。近期发布的《供应链票据生态建设示范市行动方案》构建"商城+国资+制造"三体系融合的"沂链通"平台,实现全国资金虹吸与数据资产沉淀。
五、赋能地方经济的三大路径
1、资金突破:通过票据信用吸引全国增量资金,某平台实现本地/外地资金1:1配比;
2、招商创新:将票据授信纳入招商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债务优化:置换高息短期债,某千亿负债平台日省利息约200万元。
六、平台申报的"3331+2"标准
建议申报机构重点把握:3类场景建设(产业链、数据链、资金链)、3项资质要求、3级风控体系、1套技术标准和2大运营保障。特别提醒关注个体工商户票据应用的政策突破机遇。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