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农业B2B平台一亩田美股上市首日破发跌超30%,农业数字化的故事为何难赢资本市场掌声?
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钟声未能带来预期的欢呼。8月19日,中国农业B2B数字服务企业一亩田上市首日大跌31.71%,从发行价4.1美元跌至2.80美元,这场被众多机构看好的“农业数字化第一股”登录资本市场首日演出,以令人略感失望的结局拉开序幕。
北京时间2025年8月19日晚间,中国领先的农业B2B数字农业服务企业一亩田集团(Yimutian Inc.)正式以“YMT”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首家来自中国的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一亩田此次上市共发售452.2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格为每股4.1美元。若超额配售权全额行使,一亩田本次IPO将募资约2200万美元。然而资本市场并未给予热烈回应。上市首日,一亩田股价大幅下跌,收盘报2.80美元,较发行价下跌31.71%。这一表现折射出市场对中国农业数字化商业模式与盈利前景的谨慎态度。全国最大农产品B2B流通平台“一亩田”计划美股上市,中国证监会已完成上市备案
01、业务模式:数字赋能传统农业
成立于2011年的一亩田,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农业及食品数字化服务平台,主打农业的B2B信息服务及交易。公司从农产品信息撮合服务起步,现已发展为覆盖种植、批发、流通等环节的综合性数字农业企业,为农产品交易者提供全面的线上供求信息服务、线下撮合对接服务,以及相关行情、资讯、农产品指数等综合服务,累计服务用户超过5600万。一亩田的业务主要围绕“一亩田”和“豆牛”两款APP展开。2015年上线的“一亩田”APP是农产品B2B全链条综合交易平台,覆盖产前信息撮合、产中管理、产后交易全流程;而“豆牛”APP则专注线下批发市场的代卖服务,为卖家与批发摊主提供对接服务,聚焦批发市场的产后流通环节。一亩田业务模式主要围绕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痛点:
-
信息撮合与交易平台:通过“一亩田APP”连接产地经纪人与批发商,提升交易效率。
-
线下经纪服务网络(沃来采):打造农业版“链家”,为采购商提供标准化服务和统一售后。
-
智慧农业与数字化生产:建设数字化示范基地,推动规模化种植与供应链数字化。
-
国际化战略:在香港设立国际业务中心,计划拓展至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布局全球农产品贸易与供应链整合。
截至2024年底,一亩田的服务网络覆盖中国内地340多个城市和2800个县,涵盖了65%以上的一级和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台上提供了约2100万个SKU,服务商户总数超3800万。2024年,平台共促成约1.47亿次搜索、5.83亿次电话与即时消息沟通,以及逾1.87亿次潜在交易,促成超过77万家卖家与超过600万家买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进行精准、动态且实时的信息对接。
02、市场地位:农业数字化的领军者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4年收入和月活跃商家数量计算,一亩田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农业B2B平台。经过14年发展,公司已从最初的信息服务平台成长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综合性数字农业企业,累计服务超5600万用户。
一亩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产品经纪人。中国农业以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98%以上的农户经营全国70%以上的土地,户均耕地规模小;这种“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需要经纪人连接农户与买家。
目前,中国有超过600万人从事农业经纪人这一职业,而一亩田则为这些经纪人提供广告、认证等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帮助他们对接农产品采购商。
2024年,一亩田推出“沃来采”农产品连锁经纪服务,采用“农业版链家”模式,在中国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数十个网点,为采购商提供标准化服务和统一售后保障。
03、财务表现:收入下滑但亏损收窄
招股书显示,一亩田尚未实现盈利,但亏损有所收窄。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56亿人民币、1.88亿人民币、1.61亿人民币,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14%;
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16亿人民币、-1.06亿人民币、-3494.10万人民币;其中,2024年亏损大幅收窄,源于公司缩减销售、行政和研发支出。
一亩田称,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数字农业商贸服务的短视频功能被禁用,导致月活跃用户和业务转化率下降。同时,政府项目减少也对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
04、破发原因:多重因素导致市场冷淡
一亩田上市首日破发背后有多重因素。首先,持续亏损的财务表现让投资者担忧其盈利能力。尽管亏损收窄,但在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未盈利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其次,2024年收入下降14%的趋势不利于获得高估值。投资者担心公司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主营业务数字农业商贸服务面临挑战。
第三,农业数字化领域面临的固有挑战也让市场持谨慎态度。农业行业标准化程度低、物流要求高、数字化基础薄弱等问题,使投资者担心一亩田模式的可复制性和扩张性。
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其所在行业整体面临的挑战,即农业互联网的先天难题:
1、农产品非标化困境。农产品受品种、气候、种植方式影响,难以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这导致平台交易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户缺乏品牌意识,平台难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差异化价值。
2、物流体系特别是冷链的挑战。部分农产品对物流时效与温控要求极高。以荔枝为例,其常温下保质期仅3-5天,若冷链断链超2小时,腐烂率将上升40%。但中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45%,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水平。冷链运输成本是普通物流的2-3倍,而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难以承受。
3、农村数字鸿沟问题。尽管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近80%,但农户的数字技能仍严重滞后。有调研显示,60岁以上农户中,仅23%能独立完成平台下单,平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线下培训,单场培训成本超5000元。
4、信任机制构建难题。农业B2B平台的核心矛盾在于“线上交易”与“线下质量”的割裂。农资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认证体系,平台难以建立有效的准入门槛;传统供应链中,种子、农药等农资的流转信息分散在多个环节,难以实现全链条追溯。
05、上市意义:中国农业数字化的里程碑
尽管首日破发,一亩田的上市仍然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它是中国农业数字化进程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农业互联网企业首次登上全球资本舞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副研究员李人庆认为,一亩田上市的影响首先是资本示范,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农业科技领域,2025年农业科技融资额预计突破200亿元。第二,是模式输出,“平台+服务+科技”模式可能被其他农业企业复制,推动行业整体升级。第三,是国际影响力,通过纳斯达克上市提升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球话语权。
针对一亩田上市对行业的影响,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表示,一是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农业电商领域,聚焦大浪淘沙后的优质数字农业企业,促进行业整体发展;二是资金和技术资源的引入有助于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成功上市案例可能增强其他农业电商企业坚守的信心,推动更多企业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
06、小结
一亩田上市首日破发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中国农业数字化进程的理性审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农业B2B数字服务市场规模为1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4.5%,预计2029年达67.28亿元;根据预测,中国农业B2B平台的商品交易总额将从2024年的132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28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5%。
前景虽然广阔,但农业互联网企业仍需面对标准化难、物流成本高、用户数字化能力弱等固有挑战。
一亩田的上市既是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信号,也是一场资本市场的现实检验。它的首日破发表明:尽管资本市场认可农业数字化的方向,但对实现路径和商业模式仍存疑虑。对于一亩田而言,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走向可持续盈利,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兑现“让全球每一亩田更有价值”的愿景。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下一篇:城投产投化债新思路:别光靠收租、政府项目活了!不如盘活闲置冷库/仓库/园区/厂房资产,聚焦本地农副产品真正干供应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