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田之城如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聚集高地?深圳模式农业产业链革新启示
在中国一线城市中,深圳是唯一一个几乎没有农村和传统农业的城市,然而却孕育了全国数量最多的农业龙头企业。
根据《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名单,深圳共有20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近年来,深圳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这一现象背后,是深圳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链整合能力。
这些企业一方面把总部设置在深圳,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全国各地的农业实现精准对接,将市场延伸至全球网络,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转。另一方面,当科技成为农业发展关键要素,深圳的科技优势也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转化为农业竞争力。
01 “总部农业”:无田之地掌控万亩良田
深圳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精准政策,培育了适合农业企业总部生长的生态环境。早在2018年,深圳就提出打造"农业总部经济",吸引农业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设在深圳。对农业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资金补助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并建立专门的农业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技创新企业。
当前,深圳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3家,分别在全省21个地市企业中位列第一、第三。这些企业规模效益持续增长,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深圳这些农业企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不直接从事田间种植,而是专注于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这些企业大多采取“总部在深圳,基地在全国,市场在全球”的运营模式。
1、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农业龙头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华大基因、诺普信等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物技术、数字农业研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资本运营平台:深圳发达的金融体系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支持。许多企业利用深圳的资本市场优势,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3、品牌与营销枢纽:深圳企业擅长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将全国各地农产品通过品牌包装、标准化处理后推向高端市场。
尽管深圳没有乡村,却利用“总部经济”打破地域边界,不少深圳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将深圳的市场、资本与各地的农产品实现精准对接,畅销全国,走向海外。
以深农集团为例,1999年起,深农集团冲破地域限制将"布吉模式"的经验在异地进行复制,先后并购了南昌、上海、西安、成都、长沙等重要城市市场,形成全国多点布局。如今,企业以农批市场为中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扩展农产品流通链条的辐射范围,强化蔬菜种植基地、城市食材配送等产业链业务。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中,场内年均交易2200亿元,交易3300万吨,成为全球体量、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深农集团基于布局全国的种植基地、农批市场网络,通过以进口水果为突破口打通多品类进出口贸易渠道,形成以农产品种植、收购、加工和出口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销售网络,实现串接全球贸易港口,打造便捷进出口贸易网络。目前,深农集团已与中东沙特、阿联酋,东盟马来西亚、泰国,南北美洲,欧洲意大利、英国、保加利亚等多个海外区域、国家批发市场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去年企业实现大宗商品供应链及进出口业务贸易总额35.1亿元,其中外贸进出口额12.6亿元,国内贸易额22.5亿元。
02 数字科技赋能:重塑传统农业产业链
深圳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其科技优势在农产品产业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深圳的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华大基因等,积极为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提供技术支撑。例如,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种植大户可用“一块大屏”实时掌控“千亩良田”;丰农控股自主研发的“数智农服”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全国 1000 多万农户提供智能农事决策方案。此外,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开展技术攻关,“优薯计划”实现杂交种子代替薯块繁殖,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了深圳农产品产业链的竞争力。
此外,深圳的农业龙头企业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重塑农业产业链,例如:
1、农业大数据应用:通过收集、分析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数据,优化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产业链效率。
2、区块链溯源体系:率先建立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解决食品安全和信任问题。
3、智能供应链管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系统,降低损耗,提高流通效率。
深度应用数字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农业数字化转型也需直击产业痛点。在深圳数字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转型的浪潮中,中农网和优合集团就两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例如,作为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中农网通过数字化技术,通过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和金融支持,构建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尤其在智能养殖和特色作物种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深耕蔗糖、茧丝、生猪等产业,服务各类涉农企业超15万家,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
在生猪养殖领域,中农网通过建设智慧养殖平台,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养殖效率,节约饲料成本,分级销售增加经济收益,稳定生猪养殖生产资料供给。目前业务覆盖全国22个省份、500家养殖场,保障100万头生猪供应,同时创新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模式,解决农户融资难题。
早在2018年,中农网就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其旗下沐甜科技为云南糖业开发的“云南糖业溯源平台”,为每袋食糖赋予二维码“身份证”。这实现了从生产、物流到消费的全流程可追溯,不仅有效打击了食糖走私,维护了市场秩序和蔗农利益,也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2025年8月19日,中农网最新发布“甘蔗种植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甘蔗产业数字化升级。该平台旨在解决甘蔗种植效率低、透明度不足和管理不可控等问题,构建‘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作为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全国最大的肉类进口企业,优合集团则聚焦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特别是跨境贸易,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
优合集团搭建了“优顶特全球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采用“海外直采+跨境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的模式,为产业链各方提供找货源、找资金、找仓储、拓渠道等全流程服务。
同时,针对下游中小经销商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优合集团创新推出了“优合金融仓融资模式”,该模式通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对质押物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确保线下监管透明化,交易数据可信,实现了“企业主体信用+交易信用+物的信用”的交叉验证。这一模式已与十余家银行战略合作,累计为上万客户提供近100亿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显著缓解了行业融资压力。
此外,优合集团还在国内40多个重点城市建立了供应链服务中心,并在国内外投资建设智慧冷链综合体。通过部署RFID、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库内环境与货物状态,提升了冷链运营效率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
03 挑战与未来展望 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消费能力,这为深圳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深圳的农业龙头企业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化布局,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例如,中农网的业务已拓展至日本、巴基斯坦、乌克兰、意大利等海外 9 个国家,形成稳定的跨境供应链网络;这种广泛的市场辐射,使得深圳的农业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市场份额。 深圳凭借其强大的科技赋能、独特的总部经济模式、完善的产业链延伸、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市场辐射,在农产品产业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深圳样本”。
尽管深圳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成效显著,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土地成本持续上升、与生产基地协同效率问题、核心技术突破难度加大等。
未来,深圳农业龙头企业有望继续向以下这些方向发展:全球化布局加速,更多企业将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农业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科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将更加深入;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和循环经济模式。
深圳模式证明,现代农业竞争的关键不在拥有多少土地,而在于掌控多少核心技术、品牌价值和渠道资源。这种"总部经济+科技创新+资本赋能"的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其他城市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了重要借鉴。没有农田的深圳,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重塑中国农业的未来图景。
来源:万联网
近期,多家央国企密集落子农产品供应链!一是因为农产品供应链关乎国计民生,尤其是主粮、油料、棉花等是国家战略物资,且农产品拥有万亿级市场体量、品类众多、分布范围广,而国企又承担着保供稳价的政治任务,所以不少央国企扎堆开展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二是因央国企天然拥有资金优势、公信力和政府背书,且作为本地人,能更快整合上下游,形成供应链协同优势。同时,地方政府也更愿意支持本地农产品做大做强做优,这时国企牵头干农产品供应链业务,既符合政策导向,也容易获得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
所以,为助力央国企借鉴前人风控/法务/合规踩坑经验,合理有序开展农产品供应链业务,摆脱有一单没一单的窘境,万联网将于2025年8月28-29日在深圳组织首期《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与风控实操课》,联合4位拥有十几、二十年的农产品供应链领域实战经验的一线实战老炮,用2天时间带大家深度学习:地方国企怎么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合适的品类切入、不同品类打法怎么设计、如何兼营大宗商品与本地特色农产品、如何既让本地好货走出去也让外地好货走进来、如何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如何做好实质控货与全流程风控、行业标杆企业是怎么干的......
同时,我们还在课程中间穿插“真实案例模拟演练”环节,让各大学员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案例研讨,分析具体业务场景并找出改进措施,旨在帮助更多央国企能够安心、安全、合规、高效、有序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供应链业务,摆脱有一单没一单的业务窘境。课程还没开始大规模宣发,就有不少大型国企集团在走流程锁定名额。所以,这堂课也是一场大型的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交流对接会,也欢迎干农产品业务的朋友,报名前往学习与交流~
欢迎报名,咨询电话:李老师19168536275~
想直接对接农产品业务的朋友,也可在评论区,直接附上所在地区和合作诉求,方便大家通过留言形式来与你对接。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