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虚增160亿营收,被证监会开出近年最高罚单3900万,退市成定局!为何合作的央国企能全身而退?

万联网 , donna , 2025-08-23 , 浏览:162

4年虚增营收160亿,这家曾以农产品贸易龙头自居的民营企业【东方集团】,终归于2025年4月29日被证监会的一纸罚单给锤死了——虽然尚未正式宣告破产,但不少媒体报道其已实质性陷入破产清算边缘。

但耐人寻味的是,与其深度合作的央国企,如五矿集团、新疆绿原国资等,竟毫发无损。按理说,和造假企业合作难免被牵连,但他们为何能置身事外?我们今天来好好分析一波~

一、案件回顾:农产品贸易龙头的 "皇帝新衣"

东方集团的造假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达4年的系统性舞弊。据证监会调查,东方集团出于维持农产品贸易市场占有率、满足融资需求以及业绩考核等目的,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通过人为增加业务环节或虚构业务链条等方式,长期开展农产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循环贸易。

这些虚假销售业务导致公司4年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38.97亿元、48.65亿元、63.92亿元、8.25亿元,虚增金额占各期披露营收的比例分别达25.18%、32.04%、49.26%、13.56%。

对此,证监会持 “零容忍” 态度,基于该事件给东方集团开出近年来农产品贸易领域最重罚单,合计3900万元:

  • 东方集团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实控人张宏伟被罚100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时任董事长孙明涛被罚50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

  • 其他多名高管也受到不同程度处罚:财务总监党荣毅被罚350万元及5年市场禁入,董事会秘书康文杰被罚300万元,副总裁戴胜利被罚250万元。

上交所明确指出,东方集团的行为触及了“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连续3年存在虚假记载”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东方集团股票于2025年3月1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东方”,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二、为何与其合作的央国企能全身而退?3大保命法则揭秘

按理说,和造假企业合作难免被牵连,但与其合作的央国企,如五矿集团、新疆绿原国资等却能置身事外,这绝非偶然。

(一)闭环操作:民企造假的"自杀式陷阱"

东方集团的160亿虚增营收,90%以上都发生在关联公司之间。他们通过复杂的股权架构,把资金在自家公司间倒腾,形成一个封闭的资金黑洞。而国企参与的是海水提钾、现代农业等实体项目,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线和种植基地,根本没进入这个闭环。用行业话说:民企玩的是左手倒右手的传销游戏,国企干的是真金白银的实业买卖。

(二)合规铁律:国企的"保命符"

国资监管部门早就给国企划了红线——国资委"十不准"明确禁止无真实交易的融资性贸易。五矿集团在注资前,光尽调就做了三个月:派人驻场核查每一笔资金流向,要求东方集团提供所有仓库的实时监控数据,甚至请第三方机构对海水提钾项目做了技术评估。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严谨,让虚假贸易根本钻不了空子。

(三)责任切割:法律的"防火墙"

根据《证券法》的"过错责任原则",谁犯错谁担责。东方集团的虚假贸易是内部策划的,国企既没参与造假,也没失职。就像新疆绿原国资,他们注入的资金全部用于建设现代化温室大棚,每一分钱都有发票和物流单可查。监管部门查了三个月,连一张可疑的转账凭证都没找到,自然没法追责。

三、供应链行业警示:虚假贸易的"三宗罪"

东方集团的虚增营收案子,撕开了农产品贸易行业的遮羞布。这种造假行为至少犯了三宗罪:

(一)误导市场:价格机制的"癌细胞"

虚假贸易制造的繁荣假象,会让农户误以为市场需求旺盛,盲目扩大种植规模。等泡沫破裂,价格暴跌,最先遭殃的就是农民。2023年某省就曾因虚假贸易引发大蒜价格过山车,导致蒜农血本无归。

(二)破坏信用:融资环境的"毒瘤"

银行给东方集团放贷时,看到的是漂亮的财报,结果钱全进了造假黑洞。这种行为会让金融机构对整个行业失去信任,最终导致合规企业也贷不到款。2024年某农商行就因类似案件,暂停了所有农产品贸易企业的贷款业务。

(三)腐蚀行业:合规经营的"绊脚石"

当造假企业通过虚增业绩拿到订单和补贴时,那些老老实实做贸易的企业反而被挤到墙角。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正在摧毁整个行业的生态。某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曾无奈地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利润还不如人家造假一个月。"

四、国企的"生存之道":合规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在这场造假风波中,五矿集团、新疆绿原国资等央国企的做法值得所有企业学习:

(一)业务穿透:不做"甩手掌柜"

五矿集团投资海水提钾项目时,要求每笔资金必须对应具体的设备采购和产能提升。他们派了专人驻场,每天核对生产数据,连设备的螺丝钉都要登记在册。这种显微镜式的管理,让虚假贸易无缝可钻。

(二)风险对冲:金融工具的"护身符"

新疆绿原国资在投资现代农业时,同步购买了农产品价格保险。万一市场价格暴跌,保险公司会按约定赔付差价。这种旱涝保收的策略,让他们既能支持实体产业,又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三)政策借力:合规经营的"指明灯"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鼓励"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五矿集团正是抓住这一政策红利,将海水提钾项目纳入国家战略,不仅获得了税收优惠,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支持。这才是聪明的企业该玩的"政策套利"。

总得来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东方集团的结局早已注定:股价暴跌90%,实控人被终身禁入市场,投资者索赔超亿元。而那些坚守合规的企业,却在政策红利中赚得盆满钵满。总归这个行业从来都不缺机会,但缺的是敬畏之心。虚假贸易就像毒品,能带来短暂的快感,却会让人万劫不复。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在阳光下踏踏实实做生意的人。

所以,为助力各地方国企,如农业发展集团、农投集团、供销社集团、冷链物流集团、城投集团、产投集团、商投集团、发展投资集团等,以更安全、高效、合规的方式切入本地农副产品领域干供应链业务,获得稳定的营收流水与利润,万联网也将于2025年8月28-29日深圳组织首期《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与风控实操课》,联合4位拥有十几、二十年的农产品供应链领域实战经验的一线实战老炮,用2天时间以“实操分享授课+案例模拟演习+个性化提问互动”形式,带大家深度学习:地方国企怎么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合适的品类切入、不同品类打法怎么设计、如何兼顾大宗业务与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营收利润双赢、如何既让本地好货走出去也让外地好货走进来、如何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如何做好实质控货与全流程风控、进出口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如何防范、行业标杆企业是怎么干的......

同时,我们还在课程中间穿插“真实案例模拟演练”环节,让各大学员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案例研讨,分析具体业务场景并找出改进措施,旨在帮助更多央国企能够安心、安全、合规、高效、有序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供应链业务,摆脱有一单没一单的业务窘境。课程才宣发7天左右,报名人数就突破60人、20多家来自农业发展集团、供销社集团、粮食购销集团、冷链集团、产业投资集团、金控集团、农村商业银行等精英组团报名,现在还有十几家农投、发投、城投在走流程锁定...所以,这堂课也是一场大型的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交流对接会,也欢迎干农产品业务的朋友,报名前往学习与交流~

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田之城如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聚集高地?深圳模式农业产业链革新启示
下一篇:从田间到餐桌,湖北这家省级国企聚焦“米、油、虾”等产业集群,书写绘就“鱼米之乡”带农增收新画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