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供金风云:四位供应链金融行业大咖齐聚 畅谈供金行业变化

万联网 , 肖海 , 2022-05-27 , 浏览:3913


5月24日,万联网微课堂第119期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文健君、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以及万联网创始人兼执行总裁蔡宇江,这四位行业大咖齐聚万联网视频号直播间,对供应链金融近十年的业态变化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并且这四位大咖也会在5月31日,由万联网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CSCFIS 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分享更多真知灼见。


谈及供应链金融近十年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认为供应链金融从最初的鲜有人知到现在的广为知晓,这十年中有变化,也有不变,不变的是市场,是供应链金融基于产业的核心,也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决心。而变化的部分,一是关注主体产生了变化;二是要素机制改变,更多通过数字化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三是场景的改变,从最初由金融机构所推动,到后来由产业龙头等进行推动,生态成为如今强调的重点。


作为供应链金融实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文健君从产业角度分析了供应链金融近十年的变化趋势,他认为是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由龙头企业嵌入的供应链金融,另一条是用平台的方式做供应链金融。现如今的发展更多聚焦于依托核心企业做区块链等,此时的金融更加渗透到了产业之中。


作为供应链金融行业中的“老兵”,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认为从供应链金融业态来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实现了主角的变迁。2012年之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是第一阶段,同时物流、科技公司等予以协助,也催生了货押监管的新业态。而商业保理公司的试点也是从2012年开始,此时核心企业可以用商业保理这个主体,虽然其做不了货押业务,但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向上下游采购这个链条拓展业务,这也拉开了核心企业融资发展的序幕。2015年之后,中企云链、简单汇等通过金融科技来加持供应链金融发展,这时的供应链金融走到了第三方平台助贷或者资产服务的阶段,也使得金融科技走到了供应链金融舞台中央;而最近兴起的新业态,他认为是产业科技赋能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相关部门。同时梁超杰例举2022供应链金融白皮书中的案例,更好论证了这些企业是如何抓住机遇进行变革的。


从2019年银保监发布的15号文,到2020年纲领性文件226号文等,这些密集政策的发布,都预示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更好实现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关键点。宋华教授认为对于这些政策需要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促进与规范之间的对立统一,如何促进引导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去关注产业情况?就需要发展供应链金融,让金融真正成为产融结合的重要手段。在规范方面,虽然政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需要不断完善体系。二是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基础设施如何平衡的问题,这一问题就需要政策来为供应链金融创造出更好的应用环境。而供应链金融发挥的作用越大,其本身的含义也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非只有融资的狭义概念,更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范围。


文健君在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认为,首先要明确政策面对的对象是供应链金融,所解决的是在供应链流通中的资金难题,但有些地方的政策并不是在扶持中小企业,而是面对大型企业,很多大企业利用政策成立了供应链金融平台,这就与供应链金融的初衷产生了偏差,因为供应链金融最主要是解决供应链上的中小型企业上的难题,并且文健君也指出政策需要落在实处,用技术真实搭建场景与信用环境的建立。


梁超杰在政策如何落地方面认为,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供应链金融活动的落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产业与金融的结合也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和引领,整个链条上资金也得到了补充。同时在产业链强链、补链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区域内的金融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备,供给侧部分还存在缺位的部分。所以梁超杰建议要完善供给侧的需求,操作技术方面需要注意适配因素,还要关注供应链金融的主体缺位。


在如何汇集更多市场主体方面,文健君认为有三类供应链金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拆转让,是传统信贷、信用金融的升级与发展,将传统的借贷金融放在了一个链式的供应链场景中,紧紧围绕核心企业;2.依托物的信任而非主体信任,基于物作为资产的信用去对接金融,会形成资产与金融的融通;3.依托产业平台构建基于结构的信任,从而实现结构闭环。他还认为在研究供应链金融时,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主体信用技术上,而应该将目光聚焦于基于产业的生态集群,依托平台供应链构建结构信用的技术。


梁超杰则认为,金融机构接受物的信用或结构信用时,是通过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两个文件里标准定义来看的,物的信用要有反担保措施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给予授信,结构信用需要在未来构建一个数字银行部,或者需要创新部门去做。同时梁超杰也发现现在下游变弱,上游业务变强,实则是市场资源选择的结果,并且市场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转向了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未来前瞻性的融资也会是关注的方向,基于结构信任来构建供应链金融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实践、产业等课题。


宋华教授认为供应链金融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如果想要真正突破,需要四方面的变革:1.观念的变革;2.文化的重塑;3.组织方式的变革;4.技术能力。这四个方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也是供应链金融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所在。同时供应链金融的变化在三方面,一是供应链金融的拓展,二是形态的多元化,三是主体的延展。


万联网创始人兼执行总裁蔡宇江提及万联网从2014年进入供应链金融这个领域,参与CSCFIS 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的有三类企业,第一类是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的持牌金融机构,第二类是产业中的龙头等企业所孵化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第三类是科技公司。


随后,蔡宇江在万联网视频号直播间抛出问题:在未来到底是金融机构,还是产业企业或场景方,亦或是科技公司成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的主导者?


文健君认为这个问题,如果把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只需要匹配资金和资产,那此时其实是银行或准金融机构在主导,而将供应链金融看成是供应链服务,那么就是服务业的产业,这时候使用的就不是金融的监管条例,更多是使用《合同法》、《民法典》等,其立足点是服务,把金融的融资功能嵌入到产业服务中,此时金融的融资也只是一个功能而已,那么就会由供应链服务平台、生态组织者来成为主导。所以根据场景的不同,主导者可能是科技方,也可能是资金方,或是生态方,都是依据场景来进行选择的。


梁超杰认为226号文提出了工业金融的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和生态化,线上化在于提升效率,数字化是改善决策,场景化的实质是如何让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风控更好落实,但最终还是会落实到生态化中,鼓励多方合作共赢。他认为供应链金融承担了组织、服务、科技与赋能的功能,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强监管时代,文健君不建议核心企业去做自金融,很容易走偏背离初衷,同时如果没有场景、核心企业的支持、产业平台等,想要做成垂直化、平台化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宋华教授认为还有两个问题也值得去探索,一是如何管理和治理组织体系,二是数字治理与信息治理的问题。梁超杰从金融实践的角度,认为要敬畏专业,在数字化的时代,需要了解既有的运行规则,还要将自己本业的规律化和数字化做好。同时在数字时代,供应链金融是在场景上展开,流程上嵌入,数据上融合,从而所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活动,所以除了金融必须持牌外,数据也需要合规和安全。


四位行业大咖分享了各自对供应链金融近十年的变化的看法,一直认为供应链金融不变的就是根植于产业的初心,虽是一道“窄门”,但依然会迎来曙光,期待四位大咖在5月31日,由万联网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CSCFIS 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为大家带来更为深入的行业分析。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现场直击】蔡宇江:“中国供应链金融依旧稳健前行”
下一篇:独家!2022供应链金融白皮书案例|宝凯道融:为大消费产业核心企业构建以融促产、以产促融的良性生态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