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提“建设金融强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锚定金融支持实体方向

万联网 , 毛莉 , 2023-11-03 , 浏览:10157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会议详细阐述了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在要求全面监管,即“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的同时, 着重明确了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汇率等四个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直接提高了金融的定位,打开了政策空间,并由往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加强了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中央事权。其中明确,“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未来金融支持实体的重点工作指明方向,引导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做好金融服务实体“五大篇章

金融发展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会议指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会议特别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养老金融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均可与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进高度融和。有分析人士表示,供应链金融正是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几篇文章的重要载体和有力工具。

“科技金融是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在科技金融领域,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它是金融科技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通过科技手段,为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例如,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可编程供应链金融全链路解决方案”等科技手段,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绿色金融”是指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政策,在投融资决策和其他相关金融活动中,融合进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指标。在绿色金融领域,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进,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各国政府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及绿色金融政策的颁布,绿色供应链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众多金融工具中的一种产品,其理论研究和实践也逐渐展开。以“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融合模式举例,其主要是指银行基于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如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信用担保融资模式对企业绿色生产、污染治理以及绿色转型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供应链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有效融合。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在普惠金融领域,依托于产业链或供应链的“链式”特征,将交易信用传导至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中,金融机构依托供应链可以构建高效风控体系,亦可实现精准高质量普惠,推动产业链整体的降本增效。

数字金融是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线上化支付、银行、保险、基金、贷款、贸易等金融服务,其实现方式包括新型的科技公司利用技术来提供金融的技术解决方案等。在数字金融领域,供应链金融可以说是目前数字化应用最广、最深的金融领域,未来,聚焦于产业数字化,相信,从交易场景到交易数据,从交易数据到数字资产的闭环将加快形成,结合场景化供应链金融的多元供给,供应链金融“重主体、轻交易”的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下,中央对金融机构有更加明晰的定位。

会议提出要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今年10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向全国人大报告了金融工作情况时谈及下一步金融改革时也表示,强化大型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

“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时称。

此外,就银行业而言,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这也意味着未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格局将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

作为对比,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上述变化在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有体现,文件提出要强化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风险监测,以省为单位制定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严格限制和规范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行为等。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后续国有金融机构在整个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机构覆盖广,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会议提出的‘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等要求来看,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需要在大的同时,还要从提高自身运营和金融服务效率,提升自身发展和金融服务质量方面做工作,不断做优做强。特别是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扩大金融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情况下,也需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其次,中小银行更加聚焦区域金融发展,同时鼓励多元金融发展。

金融严监管将持续

如何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是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这延续了2017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强监管”政策基调,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无序发展,已出台相关办法并发放新的金融控股牌照,将原先游离在监管之外、实际上已形成金融控股公司的机构纳入到了监管当中,消除了监管空白和真空地带。

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表示,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动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随着监管职责调整划分,各监管机构边界进一步厘清,我国“分业监管”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转型。“功能监管”模式有助于弥补金融混业经营下“分业监管”可能存在的监管空白和盲区,确保金融监管全覆盖和减少监管板块重叠,有效防范监管套利和提高监管效率。而再提“行为监管”, 旨在加强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预计相关监管机制有望加速落地。

此外,会议还强调,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征看,金融业综合经营深入发展,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更趋隐蔽性、复杂性和传染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董希淼指出,应强化监管统筹协调,实施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持续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提高监管针对性。同时,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尤其是监管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对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

早发现、早预防,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在近年来的金融风险化解重点领域中,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一直备受重视。此次会议再度提出,应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同时,在防范风险过程中,还要压实相关金融风险各主体责任,做好常态化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不断提升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仍是重点

金融化险体现“化债+监管”长效模式。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再度上扬,结构性和区域性风险凸显,目前一揽子化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当前,地方隐性债务、房地产融资隐患较多,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业内人士表示,上述两项具体措施,旨在配合财政化债,消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土壤,充分发挥地方债的积极作用。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风险,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之后我们也看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方最近允许一些地方开始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这1万亿国债由中央转移支付,全面划拨给地方使用,帮助地方缓解债务困难,但是这些都是一些短期的应急措施。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里面提出了要研究长效机制,特别强调要建立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债管理体制,这是对市场关心的问题给予的进一步积极回应,让市场有了更多的期待。

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年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格局。此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举行。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不同,本次会议名字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比于此前多次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改为“中央”,更加体现了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今年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金融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作为党中央派出机关,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

来源:万联网

江西·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

11月28日,南昌,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将重磅来袭!

200+大咖云集、10大专题分享、2场圆桌论坛、1场重磅评选颁奖…11.28,江西·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将重磅来袭,聚焦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破局焕新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邀您来参会!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深圳、东莞等30城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启动
下一篇:从“走出去”到“全球化”,中国企业出海启示录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