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干!供应链行业7大 “夺命坑”,多少国企、大型民企已栽跟头,损失超千亿!

万联网 , donna , 2025-07-08 , 浏览:101

改编自黄贵生《供应链公司7大高危风险

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曾在发改委工作、在多家国企任战略顾问

行业里有句俗话叫“年年岁岁坑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这些年,同样几个风险点,就是来来回回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里翻来覆去地出现。

干供应链这行,就像在雷区里找路,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坑。这些年下来,我总结了供应链公司最容易踩到的7大坑,分别涉及战略、外行、客户、系统、管理、国企以及模仿巨头等方面。这些坑可不少公司都栽过跟头,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争取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黄贵生老师也将于7月10-11日到济南参加由万联网主办的第五期《供应链业务风控与合规实操课》,课上他将分享更多风控实务小技巧,也欢迎大家前来交流,报名联系李老师19168536275。

第一个坑是略跑偏的坑:挖井不深还想宽?

这里又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很多供应链公司没有明确的战略,简单的把目标当作战略,这往往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战略不是光喊口号,不是说去年挣了100亿,今年得挣200亿,明年300亿,没有明确的行动计划,就很没谱!就像挖井,还没挖深就想着挖多宽,结果啥也干不成。在业务的区域拓展上,不少供应链公司,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只有有订单、有业务就干,业务分散,没有根据地。在供应链贸易业务的品类选择上,不少供应链公司品类繁杂,一会做煤炭,一会做化工,一会又做金属、粮食,品类又多又杂,没有明确的选品策略。这种情况下,公司往往会在业绩焦虑中盲目行动,结果啥也没干好,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二是即便部分供应链公司制定了明确的战略,但在执行中过于聚焦验证战略的可行性,而忽视了对战略可能出现的死亡陷阱惊喜分析。战略没有完美的,我们在制定战略时,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验证战略的风险预警指标,而不是只证明战略的可行性。因为战略风险往往具有滞后性,一般需要3-5年才会显现出来。

比如,前几年有家钢贸公司,董事长喊出“三年全国网点翻三番”。然后一年不到,硬生生在二十多个城市铺开摊子。结果本地资源没吃透,异地管理又跟不上,资金链绷得像根弦。有次华东钢价闪崩,资金窟窿捂不住,然后直接原地解散了。这就是贪多嚼不烂,根源就是战略虚胖。

第二个坑是外行扑腾的坑:不懂潜规矩还硬闯很难活

供应链贸易业务,感觉是个人都能干,但实际上这里面的门道多多,新手进入供应链行业,很容易出2大问题。一是花时间去了解和学习行业的规则套路,也不找一个懂行的引路人,这就等着交学费吧!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性,就比如即便都是煤炭行业,在做焦煤和动力煤的贸易业务时,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群体、到操作模式和风险管理都各不相同,不懂就容易犯低级错误。如果没有行内人引导,自己又不主动学习,就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而这些错误在行内人看来是绝不可能出现的。而市场上的大部分的爆雷事件,都是因这种外行的低级错误导致的。

二是不会算账。供应链这行,算账是基本功,得算清楚自己经营的产品的成本费用构成,知道每个环节的利润空间在哪里。同时,还要了解客户的盈利模式,明白如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挤”出利润。如果搞不清楚这些,风险就很难控制。

第三个坑是客户埋雷的坑:熟人专坑自己人

客户选择至关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供应链公司选择客户太随意,就靠第三方软件随便查查看看,第三方软件数据上没啥问题就开展合作了。其实,如果前期在客户选择上做足功课,那么后期的风险管理负担就会大大减轻。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深入探究客户的成长背景,因为客户的成长史往往暗示了其未来可能出现风险的路径。

另外,大家很容易对熟客容易放松管理,应该逐步提高客户的风险阈值。很多事实表明,大风险往往都是由熟客引发的,尤其是那些与多个资金方有往来的熟客。比如,华南某家大宗供应商,跟本地某制造厂老总老张已经合作十年了,一直以来回款都不错,所以大宗供应链公司对与其合作的业务就放松了风险控制的力度。后来老张同时套了五六家供应商的资金,玩起了“十个锅九个盖”。暴雷时,这家大宗供应链公司被拖进去5000多万。说好的十年交情?结果在崩盘的资金链面前,屁都不是!熟人作案,往往最狠。

第四个坑是系统坑:花瓶系统害死人

系统建设也有坑。一是系统建设快于业务发展。系统的构建确实关键且充满价值,但好的系统是摔出来、打出来的,不是PPT画出来的。如果业务没跑顺,系统就整得花里胡哨,还硬上的话,那就相当于给自己套枷锁!

二是重系统,而忽视系统的取数来源。系统本身并不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来源,也不是风险防控能力的核心,关键在于系统如何获取数据。光靠网上扒的、第三方喂的冷饭,屁用没有!正确的做法是建立一套高效、精准且及时的风险数据采集情报系统,获取实时、动态、多维的数据资源,这才能真排雷。

第五个坑是管理坑:无规矩不成方圆

管理上问题也不少,常见的坑也有是三个。一是没有产品(服务)操作手册,出了事都不知道怎么管。很多供应链公司出风险后复盘发现,自己没有供应链产品服务手册。而服务手册是供应链业务管理的基础,其完备度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风险管理的效果。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景制作手册,不能一个手册通用。

二是没有设立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是公司的红线参考,从禁止性业务、高风险业务警示等角度对“不可为”的业务进行约束。没有负面清单,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在业务上出现分歧和矛盾,业务部门也容易乱来。

三是不开风险复盘会。业务和风控人员常因分工差异产生矛盾,业务人员认为风控限制了项目推进,风控人员则指责业务盲目扩张。开风险复盘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构建一个公开、透明的沟通平台,以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而不是追责,从而构建良好的风控文化。同时,通过风险复盘会,可以进一步迭代产品手册和负面清单,形成管理闭环。

第六个坑是盲目信国企或大企业资质的坑,金字招牌也漏风

供应链业务里,不能盲目信任国企或者大企业的资质。因为国企也有风险,很多风险事件都是由国企间的合作引发的。比如和国企合作通道业务,或者国企介绍的“好”业务,其实风险很大。栽过跟头的人,提起来牙根都痒痒!国企或大企业的名头再响,我们该做的风控一步不能省。

第七个坑是喜欢模仿厦门三剑客等巨头的坑

很多供应链公司喜欢模仿厦门三剑客等供应链巨头,但巨头们的成功是几十年积累出来的,他们在客户、物流、风控、行业等方面都有深厚的底蕴。你单纯模仿他们的外表,没有内在积累,是无法真正复制巨头的成功模式的,反而容易因为风险控制不足而出现问题。所以说,没那金刚钻,却硬学巨头铺摊子?小心风控跟不上,底裤都赔光!

总而言之,供应链江湖,坑连着套。从拍脑袋定战略,到外行瞎扑腾、客户埋暗雷,再到系统成摆设、管理一团麻,迷信国企等大企业光环、硬抄巨头…踩中一个,轻则伤筋动骨,重则直接出局。

所以说敬畏风险、扎牢篱笆、持续精进,才是活下来的硬道理。

由于篇幅有限,更多供应链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实战经验,拥有20年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经验、在多家国企以及产业互联网平台担任战略顾问&执行总裁的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老师,将在2025年7月10-11日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五期《供应链业务风控与合规实操课》中分享,欢迎大家前来交流。

除了分享供应链公司容易踩雷的风险点外,黄老师还将重点带你回顾煤炭与钢铁30年周期起伏、深度剖析知名企业爆雷案例(如江苏德龙破产事件)、带你重新划定主责主业并掌握选品的底层逻辑、同时学习国内外大型供应链集团风险管理经验,从中带你总结避坑小技巧,让大家摆脱业绩和安全之间的恶性拉扯,要么总是怕业绩达不成,要么出风险全公司寝食难安。

除此之外,课上还邀请了另外2位供应链行业老炮——拥有丰富诉讼经验、近20年供应链风控实战经验的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法律风控专家、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老师, 以及在多元化集团企业、A 股上市公司、供应链平台等名企拥有20多年风控从业经验的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他们将重点分享构建一个既能兼顾业务效率、支撑业绩达成,又能落实全员风控、夯实安全发展底线的风险管理体系,新监管下集团型国企管控供应链子公司风险体系、建立分级授权授信模型、有效挽回坏账损失、关键岗位权责与绩效考核机制设定、10+个真实风险爆雷案件(包含近期天津冻库爆雷案解析)从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以及制度流程、业务拓展、合同签署、日常运营等维度,指导大家做好全面的业务合规与风险体检,包括融资性贸易有哪些风险以及如何规避、业务尽调&合同签订&货权管理&日常运营等层面有哪些坑以及如何规避、如何选择合作伙伴、盖了章的合同也失效该咋办、怎么盘库、要收集哪些单据/数据/证据以此保障自己的权益、怎么让担保措施不失效等内容,同时给出大家一些实用型的工具模板等等,内容非常落地实用。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没有风险,也不要自以为自己的风控做得很好,只是我们很多供应链公司的业务规模还不够大而已。当规模越大,出风险的概率就会呈指数级增长,不是不暴雷、只是时候未到。

课程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除了上述培训外,万联网还联袂业内多位知名专家打造的《煤炭供应链业务实操课》、《国企供应链业务高质量新增长专题研修班》、《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合规整改、风控强化与高质量发展实操课》等,曾吸引了1000多家央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的1600多位高层报名,并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部分参加过课程的企业如下:中国兵工物资集团、中国航油集团、中国石油、苏美达、浙商中拓、华能电商、陕西交控、山西焦煤集团、包头正信集团、内蒙古交通集团、河南自然资源投资、新疆商贸物流、湖北商贸、湖北交投、湖北联投、甘肃建投、山东钢铁、延长石油、厦门信达、厦门海峡、厦门港口、圣圆能源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武汉金控、内蒙古通盛资本、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广投、广西北投、广西交通物资、陕西公路集团、陕西文投、淮安水利物资、山西天地王坡、贵州铁投、河南投资集团、前海产业发展集团、山东民生资源集团、深圳港口、新星丝路通、廊坊建设、北京首发、北京京粮、兴港集团、湖北长捷、湖北宏泰、四川联程资产、瓯江口产业集团、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廊坊国投、广州发展能源物流、安徽白帝集团、湖南建投、江西江冷、河南中豫、大河国际、交远物流、连云港投资、山东海洋投资、鹤壁绿康、国创鹤壁、苏海集团、西安政道桥建设、安琪酵母、五粮液、泸州老窖、通汇资本、中油物流、中储智运、江苏沿海开发集团、安吉物流、佛燃能源、江西江投资本、黑龙江睿资产经营、江西蓝投、丰城金控、许昌金控、许昌投资、金航商业保理、鲁担产融、卓尔智联、中企云链、辽宁成大股份、九江银行、富民银行、渤海银行、山西银行、天津智能交通运行监测中心...

报名联系: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改编自:黄贵生《》,本文章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万联网授权发布。欢迎因研究需要引用或转载本文内容,引用时需注明出处。对于未注明来源的引用、盗用、篡改的商业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原文作者——

黄贵生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

曾在发改委工作、在多家国企任战略顾问

1、20年国内产业互联网及供应链金融资深专家、在多家国企任战略顾问,多家产业互联网平台担任战略顾问、执行总裁

2、20多年聚焦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平台一线实战;曾主导构建了国内大宗煤炭产业互联网平台一一东煤交易

3、在煤炭、能源化工品、不锈钢、废旧物资回收、农产品等细分品类均有项目实操经验,打造过若干案例:贸易龙头转型产业互联网平台、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制造集群、产业集群虚拟云工厂模式等,致力于推动产业互联与工业互联在产业集群的融合,推动数字化科技和产业科技双轮驱动对传统产业链的改造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不用国企垫资就是好业务?大宗贸易踩雷实录:背靠背合同变 “空头支票”,原地货转成催命符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