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柜进口冻品无法出库?货主集体崩溃、涉及金额数十亿、经侦已刑事立案!天津某冷库爆雷案之行业启示录

万联网 , 国企供应链智库 , 2025-08-14 , 浏览:179

2025年5月,天津冷链圈炸了一颗比核弹还猛的雷!

业内直接甩话:这是2025年最狠的行业大地震,比2022年铝锭质押暴雷还刺激——天津某指定查验冷链冻库仓,被曝涉嫌将客户存放的进口冻品货物重复质押,以骗取资金,导致400多柜进口冻品货物无法出库,这些货物背后关联的贸易金额、金融贷款规模高达数十亿元,而货主们拿着提货单却只能对着空冻库干瞪眼,上演现实版 "货物去哪了"!

同时也有消息说,仓库内货物并未被重复质押,而是涉嫌一货多卖,最多一批货竟被转手4次,资金去向不明目前天津经侦部门已介入调查,案件被定性为刑事诈骗而非经济纠纷,由此一场涉及仓储企业、货主、金融机构、贸易代理商等多方主体的复杂纠纷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为厘清事件脉络、探究应对之策,2025年6月26日,由万联网执行主编冯荦主持的万联网微课堂第235期暨冯言风语第42期在万联网视频号进行了直播。

本次直播特邀拥有18年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风控实战经验、堪称最懂供应链业务的律师、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法律风控专家、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春艳】女士、货权管理实战专家&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中仓登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马令海】先生,以及冻品冷链行业大咖&拥有20多年银行和金融科技从业经验的优合集团轮值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丁军】先生就此展开探讨。下面是本次直播讨论的核心要点,如需回看完整直播视频,可联系李老师19168536275。

一、法律视角之天津冷库爆雷案启示录:善意取得与权属尽调是核心防线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春艳律师指出,天津冷库爆雷事件绝非偶然,而是多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透过表象看本质,这次事件暴露了国内供应链和冷链物流行业长期积累的系统性漏洞,这些漏洞如同定时炸弹,一旦遇到合适的导火索便会引爆全行业危机。

与网传的重复质押有所不同,天津冷库事件更倾向于以货转为名。实施“一货多转”的融资性欺诈,部分货主货物被私自纳入贸易链条反复流转融资,最多一批货竟被转手4次,资金去向不明与过往风险事件不同,此次货主与买受人均为受害者,凸显了动产权属管理的系统性漏洞。

张春艳律师尖锐指出,风险爆发的根源在于交易方普遍忽视了对货物处分权的审查:

1、权属尽调严重缺失:企业往往仅关注交易对手资信,却未深究其是否真正拥有货物所有权或合法处分权,对“货是谁的”这一根本问题存在致命盲区。

2、善意取得证据链薄弱:我国《民法典》虽设定了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但实践中买家极少系统收集并保存能证明自身“善意且尽到谨慎注意义务”的证据,比如完整购销合同、付款凭证、报关单、物流交割单据等,导致权利主张缺乏司法支持。

3、运营操作风险突出:入库单等关键单据常存在签字潦草、用印滞后问题,操作人员权限不明,仓储方事后否认收货的情况时有发生,埋下巨大隐患。

张律师表示,从法律层面来看,善意取得制度为交易提供了一定的权利保护框架,但前提是要尽到谨慎的注意义务。企业在货转业务的尽调阶段,交易前必须全面审查出卖人对货物的所有权,包括查阅购销合同、发票、付款凭证、报关单等基础资料,确认货物交付情况,并在中登网等平台查询货物是否存在权利负担(如中登网抵押登记)。

运营操作阶段,出入库单据的要素需齐全规范,仓库操作人员的签字须有明确授权,最好能及时加盖公司公章,且单据的传递方式也应事先约定并确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运营操作细则,标准化各环节流程,降低操作风险。一旦发生纠纷,完备的证据链将成为维护权益的关键,包括尽调资料、合同文件、出入库单据、沟通记录等,都需妥善留存以证明自身已尽到谨慎注意义务。

张律师还特别提到,在前期尽调时,企业往往更关注交易对手的资信度和履行能力,却忽视了对货物处分权的审查。她强调,要充分了解交易对手是否真正拥有货物所有权,货物是否存在权利瑕疵,以及是否存在已被质押、抵押等情况。尽调过程中,应要求交易对手提供完整的货物权属证明文件,并对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实。

总而言之,张律师建议企业需建立标准化运营细则,在交易前必须核查卖方货物所有权证明(合同、发票、付款凭证、进口报关单等)及权利负担(如中登网抵押登记),并严格留存尽调过程证据。

二、货权管理视角之天津库爆雷案启示录:构建货权管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仓登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马令海先生强调,事件核心在于货物权属问题。动产的权属宣誓主要依赖占有,但当货物的实际占有人与所有权人或担保物权人分离时,极易引发权属纠纷。

要解决这一问题,马令海认为需要构建系统性的货权管理体系:

首先,规则制定至关重要,包括明确货物权属的生成与持续占有的规则,以及清晰描述货物特征实现“特定化”,比如批次、集装箱号等特征。

第二,业务流程要与规则紧密契合,从货物入库到出库的每个环节都应严格遵循既定流程,确保货物的有效交付与持续占有可被清晰证明。

第三,要强化公示登记效力,虽登记非担保物权生效要件,如质押需实际占有,但通过中仓登等平台对所有权或担保物权进行公示登记,可宣示权利、确立优先顺序并劝退潜在冲突方。

第四,证据的留存与管理不可或缺,将权属生成规则、持续占有证明等关键文件及执行过程,以符合司法采信标准的形式保存,形成完整法律证据链。

马令海还提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货权管理意义重大。地方政府亟需在省/直辖市层面推动建设公共登记服务平台,为库内货转和存货融资提供公示支持,方便企业进行权属公示与查询,避免无辜躺枪。通过平台登记,货主与资金方可以向市场宣示货物权属,降低交易风险。此外,推动仓单体系建设,制定统一的仓单标准与规则,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货物融资的效率与安全性。

三、从业者视角之天津库爆雷案启示录:构建冷链全流程覆盖的风控体系很关键

优合集团轮值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丁军先生结合冻品冷链行业实践经验,分享了覆盖业务全生命周期的风控体系。他指出,企业在选择冷库时,不能仅看单一成本,而应综合考虑冷库的资质、权属清晰度、是否从事贸易、与货主及资方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对于查验库与金融属性仓库,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

例如,优合集团建立了冷链全流程覆盖的风控体系,包含12000多条风控细则,涵盖客户、供应商、商品、服务等准入流程,以及协议签署、额度管理等环节,确保业务全流程的有效风控管理。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如电子围栏、AR 算法摄像机等,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管与精准定位,防止货物被异常挪动或处置。同时,优合集团与中仓登合作打造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货权凭证”,从海外订单阶段即为每批货生成唯一数字身份证,将关键节点信息(合同、报关单号等)上链存证,并通过优顶特APP让客户随时查询货物状态与权属信息,增强货权管理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实现权属透明可追溯,有效杜绝“一货多转”。

丁军还提到,预判所有风险不现实,关键在于构建强大的日常风控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后,企业应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争取早日解决问题。同时,要对事件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网友互动重点问题:直击冷链风险与管理

直播讨论尾声,线上网友也积极参与互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嘉宾们对相关提问也进行了专业的回应。

对于网友提出的“从冷库提货受阻原因及解决办法”问题,张春艳律师指出,正常情况下,若货物无权利纠纷,出库流程通常顺畅。此次事件中的提货阻碍主要源于货物权属不清晰,涉及多方权利争议,建议相关方尽快通过法律途径厘清权属关系。

对于网友提出的“海关查验后货物无法提货”的疑问,丁军解释称,海关放行后的货物提货受阻,往往是因为货物已被质押给资方,与海关本身无直接关联,关键在于协调解决货物的权属与质押问题。

在防范“冷库二房东、三房东风险”方面,丁军分享了优合集团的管理经验:严格审查冷库的租期、运营实力、保险覆盖范围等,对于二房东及以下的冷库,设立高标准的准入门槛,通常仅准入资质较好的二房东,并加强对其操作流程和资质的监管。此外,丁军还建议通过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如远程盘点、物联网监控等技术手段,增强对货物的管控力度。

针对于“国内冻品证明权属唯一性所需材料”这一问题,丁军表示,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冻品,证明权属唯一性都需要完整的交易文件链,包括合同、发票、报关单等。同时,还需结合货物的物理特征和物流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货物全流程追溯,确保权属关系的清晰与唯一;针对“无电子围栏冷库的解决方案”,丁军建议可对冷库进行物联网改造,部署电子围栏等监控设备。目前,相关技术成本已大幅降低,投入产出比合理,能够有效提升冷库的监管能力。

关于网友提的“电子货权凭证的详细介绍及法律效力”问题,马令海回应称,电子货权凭证是货物在库或在途的电子证据,附着权属人的处置权信息。尽管其本身不具备法定物权凭证效力,但在实践中,通过规则制定、流程规范以及系统化管理,可以有效证明货物权属并获得金融机构认可。

马令海进一步指出,电子货权凭证的推广需要专业机构制定规则并推动落地。而对于“国企自有仓储如何证明存货客户货权”的问题,马令海还提出,国企仓储方应积极利用货权登记平台,由存货客户发起登记,仓储方在平台上确认货物权属,同时进行司法存证,以确保权属关系的透明与可信。

总而言之,天津冻库爆雷案,对冻品冷链仓储行业的影响堪称颠覆性的。冷链仓储原本因其货物价值高、专业性强等特点,被视为供应链金融的“优质场景”,但此次事件彻底暴露了第三方仓储的监管黑洞,导致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面对此类事件,货主、代理、国企、银行或资方应迅速采取行动:货主需及时核查货物权属,收集证据,与相关方沟通协商解决方案;代理应协助货主厘清权属关系,提供法律与业务支持;国企与银行等资方则要加强风险管控,完善内部审核机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所以,为了助力更多央国企能够安心、安全、合规、高效、有序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开展供应链业务,包括进出口冻品、菌菇、蛋鸡、活牛/活猪、小麦/玉米等品类,开展贸易、仓储、物流、冷链、融资等多样化的供应链业务,摆脱有一单没一单的业务窘境,我们联合4位拥有10-20年农产品供应链业务实战专家,于2025年8月28-29日深圳开展首期《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与风控实操课》课程一经推出,就有不少大型国企集团在走流程锁定名额。

本次课程将聚焦大家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展开,比如怎么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合适的农产品品类、不同品类的业务打法怎么设计、如何兼营大宗商品与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如何既让本地好货走出去也让外地好货走进来、如何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实质控货怎么搞、农产品供应链全流程风控怎么干、业务有哪些标杆、标杆企业如何对供应商、产品、下游客户进行评级等,特别邀请了4位在农产品供应链行业拥有10-20年一线实战经验的行业老炮坐镇授课,他们分别是:

拥有20年农产品供应链实战经验、中国农产品B2B电商领域标杆企业——原中农网副总裁、现任湖北十堰昌欣菌业(香菇产业龙头)产业发展首席战略顾问、同时兼任多家地方国企战略顾问、大宗&本地特色业务战略落地专家【鄢老师】

深耕冻品与农副产品供应链全链路、兼具业务/产品/风控/数字化四大板块的顶层设计与落地操盘经验、现任蚂蚁必达供应链科技公司总裁助理兼金融科技总监【张老师】

拥有20年银和金融科技领域从业经验、中国冻品进口领域龙头——优合集团当值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丁老师】

拥有18年供应链业务与供应链金融风控实战经验、为十几家国企提供常年法律与合规服务、并成功办理了几十起因供应链金融产生的民商事争议解决案件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业内著名专业律师【张老师】

4位老师强强联合,他们将基于自身多年实战经验,给大家分享更多农产品供应链业务的落地小技巧。

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从0到1再到100!国企布局农产品供应链必须摆脱盲目跟风,尊重资源禀赋,走出“本地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
下一篇:百亿国资出海巨舰启航!中国河南国际集团官宣亮相:重构开放版图,野心藏在三大核心功能定位和五大业务板块之中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