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收购多家南通破产船企资产,厦门这家千亿国企有何野心?

通商荟 , 通商荟 , 2025-08-10 , 浏览:10

8月1日,启东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启东象屿海装”)正式投产,成为象屿海装产能、技术、产品升级的又一里程碑。作为启东象屿海装的首制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16000吨海缆敷设船同日开工,宣示出象屿海装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锻造“大国重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象屿海装是厦门象屿集团控股企业,2024年,厦门象屿营业收入约3666.7亿元。象屿先后通过司法拍卖收购了明德重工资产和宏强重工核心资产。

一家厦门企业,连续收购南通破产船企资产,野望何在?

1、收购船企,有效盘活

先从十年前的明德重工说起。
成立于2004年10月的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曾经是南通最知名的三大造船企业之一,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明德公司于2014年12月宣告破产。
2014年,明德重工曾入选工信部首批51家造船“白名单”,代表了政府层面对其船舶制造能力的认可。在全球船舶行业整体低迷之际,明德重工未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国内船市萎缩的局面在去年延续,201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这“三大指标”均同比下滑,幅度达到15.6%、32.6%和19%。
船企的并购与合资为明德重工带来新的生机,此即象屿海装的前身。

昔日的明星船企——明德重工最终等来了破产清算后的资产接盘者。

淘宝网旗下司法拍卖平台的交易信息显示,2017年1月21日,明德重工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厂房设备以及船舶分段等资产,以5.7亿元的价格被象屿海装拍得。上述资产的估价为14.7亿元,象屿海装是唯一的竞买方。5.7亿元的成交价为此次拍卖的底价。
明德重工厂房设备的新主人——象屿海装设立于2016年12月,是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与民营企业联手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不到一个月,这家新公司就出资5.76亿元对明德重工进行收购,这片沉寂了两年的船舶工业高地重又焕发了生机。
南通象屿码头位于长江南通段北侧的通州区五接镇泓北沙下游,处在南通市船舶制造集中区的核心区域,周围产业集聚度极高。码头前沿水深约-7米,能够保证3000~5000吨满载船通行,水位自然条件优越,可制造30万吨大型船舶。
2024年8月,象屿海装通过司法拍卖方式竞得江苏宏强重工核心资产,成立启东象屿海装。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拍卖成交价格为4.4亿元,标的为宏强重工位于启东市寅阳镇宏强路一号的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辅助设施、机电设备、土地使用权、专利、商标等资产,评估价3.53亿元,起拍价2.58亿元。

据了解,宏强重工成立于2005年,占地面积约为53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造船设施,包括三座船台(5万吨级、8万吨级和10万吨级各一座)、一座舾装码头及80000平方米车间,最大的龙门吊起重能力达600吨,可建造10万吨级大型船舶。船厂主要产品为散货船、特种工程船、海洋工程船、液货船、公务船、多用途船。
资产交割以来,启东象屿海装一方面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开展厂区修缮及产线修复,对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对当地工业土地、造船设施及就业资源的有效盘活;另一方面高效抢抓优质订单,目前在手订单已达16艘,满产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一幅“智造升级、产能复苏、人人争先”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落子
连续收购两家南通破产船企,是象屿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落子,背后融合了产业链延伸、地理区位优势、集团战略协同及逆向投资逻辑等多重考量。
明德重工曾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化学品船船厂”,在破产前明德重工的手持化学品船订单数量一度排名全球第一。而宏强重工则拥有稀缺的长江岸线码头资源,二者补足了象屿在化学品船、散货船高端产能的短板。
自2016年成立南通象屿海装后,厦门象屿通过明德重工的资产重启造船业务,2018 年交付首艘38800DWT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逐步积累散货船和化学品船建造能力。
今年4月21日,厦门象屿正式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年报披露,厦门象屿造船业务经营主体为子公司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报告期内,厦门象屿对象屿海装的持股比例由36%提升至51%。目前,厦门象屿Ultramax系列优势散货船在手订单量全球领先,1万吨以下化学品船在手订单量全球第一。报告期末,在手订单合计达89艘,排产至2029年。同时,造船板块推动精益生产和技术改造,节约生产成本,缩短造船周期,产能整体提升超25%。
年报称,2025年,厦门象屿造船板块将抓住船市景气周期,“产能扩大提升”“产品转型焕新”两手抓,把握中长期发展趋势精准接单,立足行业需求丰富船型结构。2024年8月,该公司通过司法拍卖竞得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核心资产,预计2025年年中完成复工复产。投产后,预计造船板块整体产能将提升40~50%。
同样的,作为国内四大供应链企业之一,厦门象屿的收购决策与其大宗贸易业务形成了深度协同。
查阅资料发现,厦门象屿在《关于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年报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中曾提到,鉴于公司大宗商品经营与大宗商品物流业务的经营基础、金属板块产业链延伸需求,综合评估明德重工所处地域优势、造船行业处于相对低谷期,公司并购明德重工,旨在发挥产业链运营优势,为象屿海装在造船接单、大宗商品原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赋能,助力象屿海装的业务发展,并实现公司金属板块产业链延伸的战略布局。
03、亮眼的产业名片
另一层原因,自然是因为南通的“地利”与产业虹吸效应。
南通,坐拥得天独厚的战略区位:向西,是依托黄金水道蓬勃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向南,紧邻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核心区;向北,则连接着后发优势日益凸显的江淮平原。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南通在国家战略与地方布局的交汇点上,尽享多重发展机遇的“红利”,强劲的“风口”之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作为全国船舶产业的重要支撑,这里集聚全球 1/4 的船舶及海工装备产能,更在新能源蓝海中抢占先机。随着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FPSO、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我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大国重器”从南通扬帆起航,船舶海工产业已经成为南通一张亮眼的产业名片。
去年南通各类船舶海工产品总吨位近400万,其中高技术、高附加值和特种用途的船舶海工产品占比高达一半,包括全球最大的2.4万标箱集装箱船、世界最大吨位的FPSO、全国首座大型FLNG装置等,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强劲发展动力和卓越创新实力。
南通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4,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更是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目前,南通市骨干船企手持订单已排至2026年底,生产任务饱满,船舶海工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南通作为长三角船舶海工核心城市,其区位和产业基础无疑为厦门象屿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此次启东象屿海装正式投产,象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邓启东表示,象屿集团紧跟国家战略,全力支持象屿海装做大做强,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海洋装备制造企业。期待启东象屿海装投产后,依托启东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为“强富美高”新启东建设、海洋经济发展贡献象屿力量。
启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秦广荣表示,启东市持续建强海工船舶产业集群,擦亮“海工船舶就来启东”产业地标。启东象屿海装的投产,将为启东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活力。启东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优环境,全力支持象屿在启东破浪前行。
南通市工信局副局长朱振宇在致辞中对启东象屿海装的开业表示祝贺,他表示,16000吨海缆敷设船是南通海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见证,南通市打造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高地的重要项目,市工信部门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指导与服务,支持项目顺利推进、早日建成,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南通力量。
当日,象屿海装还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约共建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与新能源技术创新联合研发中心,致力于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平台,进一步推动船舶工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新能源技术应用。
潮涌江海阔,风劲再扬帆。未来象屿海装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地方经济繁荣、高端装备制造升级、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来源 | 通商荟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通商荟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童年那碗黑芝麻糊卖不动了!跨界屡战屡败,广西国资9.4亿接盘“国民记忆”,回归主业能否重生?
下一篇:1人干活10人审批!国企供应链业务员哭死:费尽心思拿下的大宗订单,却被十几道审批流程硬生生磨死!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