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猪企亏到哭,却有大批央国企杀进养猪圈!融通农发打头阵、天邦食品/傲农生物/正邦科技重生背后到底有啥阳谋?

万联网 , donna , 2025-08-25 , 浏览:125

最近两年,猪肉价格跌跌不休,民营猪企深陷亏损泥潭,养猪圈突然冒出一群“国家队”选手——地方国企扎堆入场,通过入股上市猪企、直接投资建场、参与行业重整等方式大幅扩张生猪产能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18个省市37家国企规划生猪产能已超过7000万头,占全国出栏量的10.1%。从融通农发的70万头产能布局,到厦门建发7.4亿注资天邦食品,再到傲农生物、正邦科技等上市猪企重整中国资的关键作用,这股国企养猪潮正在重塑行业格局,背后究竟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机遇?别急,接着往下看!


一、近期大事件:国资国企成养猪圈“白衣骑士”


(一)“最猛国资代表”融通农发的70万头产能冲锋号


最近,中国融通集团(资产规模达1.2万亿元,位列央企名录第十位)旗下农业核心子公司——融通农发,正以雷霆之势在生猪养殖领域展开迅猛布局。当前,其于四川、河北、湖北的四大养殖基地已形成70.4万头的产能规模,相当于每天能供应2万头猪到市场。而这仅仅是开端,融通农发 “十四五” 规划目标为年出栏300万头,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养猪大省的产能。更狠的是,他们直接和牧原、正邦等民企合作,用“国企+民企”的模式快速扩张。比如唐山项目,投资5.7亿建了125个现代化养殖单元,从喂料到防疫全流程智能化,连猪舍的温湿度都是5G实时监控,这架势完全是要把养猪变成高科技产业。


(二)“浙江猪王”天邦食品的重生之路——厦门建发物产7.4亿救市大单


2024年,素有“浙江猪王”之称的头部养猪上市公司【天邦食品】,因深陷沉重债务泥沼,于当年3月正式递交预重整申请。2025年5月,厦门建发物产联合体以7.4亿拿下天邦食品2亿股,每股1.85元的价格比市场价低了近30%,这可不是简单的抄底,厦门建发物产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国资委,作为国内领先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营商,他们手里握着玉米、高粱等饲料原料的进口渠道。入主天邦后,直接给天邦提供供应链授信,把饲料成本压下来15%,这相当于给天邦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一投资行为是国资在养猪行业整合资源、稳定市场的重要举措,为天邦食品后续发展筑牢根基。


(三)“福建猪王”傲农生物的救赎之路——泉州+湖北双国资兜底


2024年9月,素有福建“猪王”之称,主营业务包括饲料、养猪、食品等产业的【傲农生物】,因激进扩张亏得底裤都快没了,深陷债务漩涡,资产负债率超过100%,银行追债、供应商堵门。关键时刻,泉州发展集团(泉州国资委)、湖北粮食公司(湖北国资委)、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出手了,注资17亿帮傲农重组。但这可不是白给的钱,国资要求傲农退出北方市场,把资源集中到福建、江西等优势区域,同时推动“公司+农户”模式,把轻资产比例提升到80%。结果2024年傲农营收87.63亿,净利润5.79亿,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同期的103.69%降至67.80%。


(四)“江西猪王”正邦科技的涅槃之路——江西本地+外省国资组团抬棺


仅用18个月亏掉前35年的利润320亿,却在9个月后又实现营收翻倍,扭亏为盈。作为江西首家千亿民企、在上一轮猪周期中申请破产重整的上市猪企【正邦科技】,它的重整史也同样引人注目:虽然牵头投资人为民企江西双胞胎农业有限公司,但多地国资背景企业积极参与,如南昌金牧纾困企业管理中心(江西国资委背景)、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深圳国资)、广东粤乾创新投资(广东国资)等十多家国资背景机构扎堆入场。他们给正邦定了三条规矩:砍掉非核心业务、优化猪场布局、引入智能管理系统。现在正邦的母猪存栏量恢复到30万头,生猪出栏成本降低了1.2元/公斤,重新回到行业第一梯队。


如果再往前追溯,国资入股上市猪企的名单,还有温氏股份、新希望、金新农等。比如温氏股份2022年为全资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三名战略投资者,包括具有国资背景的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全资控股的广东华农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增资规模超23亿元。


还有新希望把川渝地区的18个猪场转让给兴新鑫农牧,兴新鑫农牧由新希望和国企成都天府集团出资成立。这笔资产转让,给新希望回笼资金22亿元。


金新农在2023年也宣布拟和国企广州乡村振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由乡投合伙企业对金新农子公司广州金农增资8000万元。


新五丰在2023发布15.51亿元募资公告中显示,其中具有国资背景的长沙先导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认购金额达到4900万元。


二、国家队养猪版图初现:各地国资新战场


国资在养猪行业的布局远超个别案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能规划。据行业统计,截至2025年,内至少有18个省市37家国企规划生猪产能已超过7000万头,占全国出栏量的10.1%。


(一)地方国资成主力军


这些“国家队”养猪势力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阵营:


1、中央军:如中粮集团、融通农发等央企背景的企业。中粮集团早已布局生猪养殖业务,而融通农发则是新进入者,但发展迅速。


2、地方国资各地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如厦门的建发集团广东则形成越秀农牧、广弘控股、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广垦畜牧四大国企养猪矩阵,总出栏量比2018年增长超一倍。比如,广垦畜牧更是规划到2025年出栏500万头,相当于每天供应1.3万头猪到粤港澳大湾区。


3、混合阵营:国企与民企合作的合资企业,如融通农发与牧原股份合资成立的多个项目。这种模式结合了国企的资源优势和民企的行业经验,成为行业整合的重要形式。


(二)产能布局的三大特点


1、区域聚焦:国企养猪不再像民企那样全国撒网,而是围绕本地市场布局。比如成都兴城集团在川渝建340万头基地,专门供应成渝地区;越秀农牧在贵州毕节布局109万头产能,保障广东市场供应。


2、全链整合:从饲料加工到屠宰冷链,国企养猪玩的是“全产业链”。厦门建发给天邦提供饲料原料,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自建冷链物流,广垦畜牧还搞起了“黑加宝”高端猪肉品牌,一头猪的利润比普通肉猪高30%。


3、科技赋能:国企猪场的智能化程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融通农发唐山基地用AI识别猪只健康状况,傲农生物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每头猪从出生到出栏的信息都能扫码查询,真正实现猪肉可追溯。



三、揭秘国资队下场养猪深层逻辑:不只为了赚钱


(一)民生保障的政治任务


1、稳价保供:2023年猪价暴跌时,广东国企猪场主动压栏惜售,配合政府收储,硬是把本地猪价稳住了。成都兴城集团的340万头基地,直接让成都猪肉自给率提升到70%,再也不怕外地猪价掐脖子。


2、应急储备:国企猪场普遍承担着政府冻肉储备任务。比如,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冷冻肉类供应商之一,广弘控股承担着广东省和广州市冻肉储备的任务,其中广州市的冻肉储备任务占其总量50%,遇到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能在24小时内投放市场,相当于给老百姓的菜篮子上了双保险。


(二)产业升级的破局之道


1、技术输出:国企引入的智能养殖系统,正在改变传统养猪模式。越秀农牧的“5G+物联网”猪场,人工成本降低40%,疫病发生率下降60%,这种模式正在向中小养殖户推广。


2、环保倒逼:国企猪场的环保投入普遍高于行业标准。例如,融通农发唐山基地投资2800万建污水处理系统,把猪粪变成有机肥,每亩地能节省化肥成本100元,实现养猪不污染,还能赚外快。


3、标准制定:广东四大国企联合制定的《生猪养殖智能化标准》,已经成为行业参考范本,从猪舍设计到饲料配方都有明确规范,逼着中小养殖户升级改造。


(三)资本博弈的新战场


1、资产盘活:国企通过重整接手困境猪企,既能低价获得优质资产,又能拿到政府补贴。比如泉州发展集团收购傲农部分猪场时,获得了地方政府30%的固定资产投资补贴。


2、供应链话语权:厦门建发注资天邦后,直接打通了“饲料进口-养殖-屠宰”的全链条,每年节省物流成本超5000万,同时还能通过期货市场锁定原料价格,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3、区域经济带动:国企猪场落地往往能带动上下游产业。比如,湖北粮食公司在潜江的猪场,带动周边建起3个饲料厂、2个有机肥厂,解决了800人的就业问题,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


总而言之,国企养猪潮,表面看是一场资本的狂欢,实则是国家战略在农产品供应链领域的深度落地。从保障民生到产业升级,从技术输出到生态保护,国企正在用“国家队”的担当改写养猪行业的规则。


但也有人担心国企会垄断市场,但更多人看到的是:这是一场从猪周期到国资周期的华丽转身,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未来的养猪圈,或许不再是民企的独角戏,而是国企、民企、农户共同演绎的“大合唱”。正如一位行业老炮所说:“当国企都开始认真养猪,这个行业才真正有了脊梁。”——文章来源:万联网


所以,为助力各地方国资国企,如农业发展集团、农投集团、供销社集团、冷链物流集团、城投集团、产投集团、商投集团、发展投资集团等,以更高效、安全、合规的方式切入本地农副产品领域干供应链业务,获得稳定的营收流水与利润,万联网也将于2025年8月28-29日深圳组织首期《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与风控实操课》,联合4位拥有十几、二十年的农产品供应链领域实战经验的一线实战老炮,用2天时间以“实操分享授课+案例模拟演习+个性化提问互动”形式,带大家深度学习:地方国企怎么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合适的品类切入、不同品类打法怎么设计、如何兼顾大宗业务与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营收利润双赢、如何既让本地好货走出去也让外地好货走进来、如何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如何做好实质控货与全流程风控、进出口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如何防范、行业标杆企业是怎么干的......课程所涉及的农产品品类包括大宗商品类(玉米、小麦、稻谷等)、生鲜类(生猪、活牛、活羊、蔬菜)、干制农产品类(香菇)、冷链类(冻肉及制品、水产品)、深加工类等等。


同时,我们还在课程中间穿插“真实案例模拟演练”环节,让各大学员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案例研讨,分析具体业务场景并找出改进措施,旨在帮助更多央国企能够安心、安全、合规、高效、有序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供应链业务,摆脱有一单没一单的业务窘境。课程才宣发7天左右,报名人数就突破60人、20多家来自农业发展集团、供销社集团、粮食购销集团、冷链集团、产业投资集团、金控集团、农村商业银行等精英组团报名,现在还有十几家农投、发投、城投在走流程锁定...所以,这堂课也是一场大型的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交流对接会,也欢迎干农产品业务的朋友,报名前往学习与交流~


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万联网2025年Q3公开课排期计划


序号

课程主题

时间

地点

1

国企供应链风控专题课

7月10-11日

济南

2

供应链业务快速增长与合规增收专题培训

7月24-25日

郑州

3

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8月14-15日

深圳

4

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与风控实操课

8月28-29日

深圳

5

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9月11-12日

西安

6

供应链业务快速增长与合规增收专题培训

9月25-26日

武汉

更多排期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微信同)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资委经济发展中心”涉假冒被立案!假国企百亿骗局警示录:洽谈到签约仅28天,湖北随州158亿项目背后的监管漏洞
下一篇:浙商中拓2025半年报出炉!营收创历史新高首次在半年度破千亿,能源化工供应链收入同比大增88%,国际业务同比增长30.5%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