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侥幸!国企贸易公司只做通道不实际出资,仍可能被定性为融资性贸易,照样要担责,甚至赔巨款!

在供应链贸易中,不少国企贸易公司认为:自身仅作为资金通道,不实际出资,且采用“下游付款后再转付上游”的模式,就能规避融资性贸易的风险。
这种观点看似合理,实则低估了监管机构和司法机关穿透审查交易实质的能力。近年来,国资委连续发布多份文件,包括《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和《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贸易管理严禁各类虚假贸易的通知》,明确了对虚假贸易“零容忍”的监管态度。
这些监管规定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判断贸易真实性的关键不在资金流向,而在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国企贸易公司只做通道,不仅可能被国资委定性为虚假贸易,还可能面临巨额赔偿,纯属看似稳赚,实则踩雷。
01 通道业务的司法认定:不以垫资为必要条件,重点是有无商业实质
很多国企贸易公司觉得“自己不出资就没事”,本质是没读懂国资委的监管逻辑。
早在2017年,国资委652号文就明确:融资性贸易是“以贸易为名,实为出借资金、无商业实质的违规业务”。这里的关键是“无商业实质”,而非“是否出资”。
到了2023年,74号文更是直接划出“十不准”,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开展对交易标的没有控制权的空转、走单等贸易业务”,这里的核心直指“货权控制”。简单说,监管判断的核心就两点:一是有没有真实的货物流转(比如煤炭、钢材等实际交付);二是国企作为贸易方,是否能证明对货物的占有、监管或处置权(比如持有仓单、有完整物流记录)。
也就是说,哪怕国企一分钱没出,只是帮上下游“走单开票”,只要拿不出货权证明、没有真实物流痕迹,就会被认定为“空转贸易”,这也是属于虚假贸易的一种。之前某省国资巡查时就明确过:“国企做通道业务,本质是放弃了贸易核心的货权管控,和虚开发票、空转资金没区别,必须严查。”
所以总得来说,即使国企贸易公司在交易中未直接垫资,但若存在以下情况,仍可能被认定为虚假贸易:
-
合同条款存在垫资、融资、借款本金、利息等借款合同常见表述;
-
通过结算票据、办理保理、增信支持等方式变相提供资金;
-
交易标的控制权全过程未发生变更。
02 司法实践:2起典型案例揭示“通道方”的法律风险
(一)案例1:(2022)沪民终1100号,某国企供应链公司通道业务纠纷案
1、基本案情:某国企作为中间贸易商,分别与上游A公司、下游B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交易模式为:B公司全额支付货款至国企账户,国企扣除通道费后转付A公司。货物由A公司直接发运B公司,国企未实际参与货权管控。
2、争议焦点:B公司收到货物后发现质量严重不符,遂起诉国企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3、法院判决:法院认定国企作为合同相对方,有义务确保交付货物符合约定标准;国企未能提供有效的货权控制凭证、质量检验记录,构成违约;判决国企对货物质量问题承担赔偿责任,扣除的通道费不足以覆盖损失。
4、案例启示:即使款项“一进一出”,若对货物没有实际控制力,仍需对下游承担完全的卖方责任。
(二)案例2:(2021)浙民申第1888号,通道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案
1、基本案情:某国企在上下游之间扮演结算通道,后因上游未交货导致下游款项损失。下游同时起诉上下游公司,并要求国企承担连带责任。
2、法院认定:本案交易被认定为 “名为买卖、实为融资” ,买卖合同无效;国企作为专业贸易公司,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存在过失;依据《民法典》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判决国企承担下游损失金额20%的补充赔偿责任。
3、案例启示:即使合同被认定无效,通道方仍可能因“过失”而承担赔偿责任,10%-30%的损失范围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裁量尺度。
03 法律风险:国企贸易公司只做通道业务,照样要担责,甚至赔巨款
(一)国企贸易公司首先面对的是:对下游的违约责任风险
国企贸易公司做通道时,通常会和下游签订买卖合同,名义上是卖方。如果上游没给下游供货,或者货物质量有问题,下游第一时间会起诉国企——因为合同是和国企签的,下游不管你是不是通道,只认合同主体。
而国企贸易公司作为通道,如果拿不出交货凭证(比如物流单、入库单、质检报告等),那就无法证明自己履行了交货义务,那么法院大概率会判国企贸易公司承担违约赔偿责任,赔偿下游的货款损失。
(二)更坑的:就算国企贸易公司能证明是虚假贸易,也要赔
现实中,我们也接触到不少国企贸易公司,在此情况下他们认为“大不了证明交易是融资,合同无效就行了”。但《民法典》的缔约过失责任,早就堵死了这条路。
哪怕国企贸易公司最终通过司法程序证明,这笔交易是“名为买卖、实为融资”,合同被认定无效,也得承担这些责任:一是必须返还下游已经支付的货款,一分都不能少;二是如果被认定“存在过失”(比如没核实货物真实性、没审查上游资质),要承担损失金额10%-30%的赔偿;要是被查出“主观明知是虚假贸易还参与”,可能要承担全部损失。千万别觉得这在吓唬人,这些都是有真实司法案例支撑的。
(三)此外,国企贸易公司还可能面临监管的定性处罚
一旦被认定为融资性贸易或虚假贸易,国企贸易公司将面临国资委的严肃处理,包括业绩考核扣分、责任人问责、业务叫停等后果。
04 国企应对策略:从通道向实质贸易转型
说到底,国企贸易的核心风险,从来不是“是否出资”,而是“是否掌控交易实质”。那些觉得“只做通道就安全”的国企贸易公司,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了背锅侠的位置上——上游拿钱跑路、下游没收到货,最后所有责任都落在了国企贸易公司身上。
所以,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和司法环境,咱们国企贸易公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贸易业务:
(一)强化货权控制
建立完善的货权管控体系,确保对交易标的拥有实际控制权。具体措施包括:直接参与货物交接过程、自主选择物流承运商、保留相关物流单据与记录,并参与货物验收过程。
(二)完善合同条款
避免在合同中出现垫资、融资、借款本金、利息等可能被解读为借贷的表述。同时,合同应明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特别是货物交付、风险转移等关键环节。
(三)开展尽职调查
对交易对手方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避免与同一控制人或关联企业进行循环交易。通过工商数据、税务记录、银行流水等交叉验证交易对手方的真实经营状况。
(四)保留全套交易证据
包括但不限于合同、送货单、入库单、质检报告、运输单据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业务真实存在。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劝大家一句:回归贸易本质。国企贸易公司应当回归贸易本质,聚焦真实货物交易,而非简单地充当资金通道。通过提供物流、仓储、加工等增值服务,创造真实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整天靠着搞通道业务刷营收流水,这种业务既有不合规嫌疑且资金风险极大,还是踏实点干业务,才能睡得安稳!
所以,为助力国企贸易公司/国企供应链公司以最快速、最省钱、最省力的方式升级风控工作的方式方法,自检业务中的不合规与风险点,规避掉入上下游企业设计好的融资性贸易风险陷阱中,建立起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覆盖全流程、全员参与的风控操作细则规范,万联网将于2025年11月20-21日在郑州举办第四期《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第一、第二、第三期课程一经推出,便累计吸引了近400位来自100多家大型国企集团的高管组团报名。现在第四期课程报名已正式开启,要报名的朋友抓紧啦~
为啥这堂课这么火爆?因为本期课程不是泛泛而谈风控概念,而是从操作细则视角,给大家讲解供应链业务全流程、全员的风控工作方法与规范,让所有与风控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业务、风控、法务、合规、财务、商务、物流等岗位,在每个场景中明晰自己该干啥、该看啥、该注意啥、该操作啥,实现精细化运营,切实防控原来粗放运营下潜藏的巨大风险,确保该拿下的业绩拿下。也不怕真出风险,因为这些做到了,即使出风险也能尽力免责......
第一天课程上,我们将邀请了拥有20多年大型供应链企业风控实战经验、累计为企业规避和减少各类投资及运营、信用风险损失价值超百亿的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从客商信用风控角度,以“客户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实操落地技巧”为题,给大家详细拆解客户信用风险管控的全流程实操要点,包括事前防控的客户与业务准入门槛、信用测评、授信管理——事中管控的抓应收账款(做分析、管单证等)、盯动态设指标(客户信用动态、客户交易动态、客户授信动态、外部环境动态等)——事后跟进的风险预警、催收技巧、坏账处理技巧等实务细节。更难得的是,张老师还将在课堂上给大家分享不少实用风控模板工具,比如业务初筛否决标准“设置三道防火墙”、分级授信审批“四权分立”、信用评级“五步法”、应收账款跟进“五步法”、化债“六步法”等工具,并结合多年工作方法和经验、亲身经历的风险案例,详解如何通过细节管理前置化解风险。
第二天课程上,我们邀请了拥有丰富诉讼经验、近20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给多家国企提供法律与合规服务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老师』,从业务运营风控视角,系统讲解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制定、合同/单据/订单设计、事中运营操作、事中监督管理、货权管理的风控实务要点,助力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落实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操作细则的制定。授课过程中,张老师还会结合亲身代理的多起风险案件,给大家拆解事前合同签订的隐藏陷阱与事中运营的潜在风险,比如合同签署中的标的条款设计、应急触发条款设计、单据设计、出入库环节的操作疏漏、商务跟单技巧、物流运输服务商/仓储方准入评估与动态考核设计、盘库巡库中的执行偏差、盯价细节、风险复盘方法(客户回访/业务风险/单据)等实务细节,每个环节都将配套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张老师还将以自身代理的供应链诉讼案件为例,组织现场学员进行模拟演练,讨论该案例国企方在开展业务中隐藏了哪些风险点、未来全流程风控怎么调整等问题要点,也便于组团前来参与学习的企业团队,通过案例演习环节,增强对风险漏洞的识别能力,同时提高团队间的磨合程度。
课程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下一篇:离谱!国企供应链公司要起诉上下游,他们就告你融资性贸易,但不起诉又损失几千万、几亿元国资,真是进退两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