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杰:2022供应链金融发展8大关键词

超联金  , 梁超杰  , 2022-01-06 , 浏览:7668


2022演进:新势力


2021年,市场骤变、监管调频、技术跃迁,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已经可以大体观察到2022年供应链金融的演进主线。

关键词1:主导者迁移


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公司和科技公司更有优势。


如前所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组织者,正由第三方主体如商业银行、供应链公司或物流公司,转向核心企业(包括其下设子公司)与科技公司主导。随着供应链金融朝着场景化、线上化、数字化和生态化“四化”发展,拥有场景和更多数据的信息优势方将轻易获得不对称能力,并持有增强型竞争位势。


图:数字供应链金融共生体总视图(笔者自制,2020)


以笔者自制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共生体总视图”可以解释数字时代供应链金融组织者的演进逻辑,那些靠近供应链交易场景的主体可以更快地捕获供应链金融商机。


最左边黄色部分是产业供应链,供应链服务涵盖其中,故核心企业发起的科技公司、类金融机构和供应链公司,更快掌握甚至创造供应链金融需求,无需额外营销成本来组织供应链金融活动;


横向蓝色部分是金融供应链,包括嵌入场景的支付环节、紧密调用的融资环节和风险分担及担保增信服务,在企业资产或信贷资产形成之后可以向金融市场打包出售,构成了“支付-避险/增信-融资-投资”的完整金融供应链。这些年大放异彩的多级债权流转系统,就是从信用支付、债务确权进而规避收款风险等最贴近场景的价值活动嵌入;


科技公司是融合产业与金融两个链条的通用技术、工具套件与作业平台,科技通过融合数据起到生态提效作用,并由数据融合催生算法融合,勃发新主体、新业态。


产业链实体、供应链服务、金融供应链以及科技公司,都根植于政府各类基础设施来开展业务。


供应链场景由一组串联的价值活动构成,供应链核心企业是场景的发起者,日渐回归到供应链金融的组织者本位。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化厂商或数字技术公司握有产业侧闭环流程数字流程的知识与技术便利,往往成为产业部门数字化的外包运营商进入供应链场景,从而占有供应链金融的组织优势。


关键词2:流量场景迁移


传统流量日渐枯竭,三类新流量正在崛起。


天星数科副总裁赵卫星10月间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认为“供应链金融市场将在两三年内被瓜分完毕”。实际上,传统大型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流量比预料更快枯竭,那些年采购量超过50~80亿而能基本支撑下设一家科技公司盈利的链主,已经或正在筹建私域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存量竞争、数字化转型、疫难影响,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理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催生了三类供应链金融新增流量:


一是,城投市场化+供应链金融。地方城投或国企牵头重整区域内小、散、乱产业,以供应链服务聚类聚量;


二是,垂直产业B2B电商+供应链金融,如国联股份涂多多、致景科技百布网这类平台聚类聚量,此类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招商的香饽饽;


三是,科技型资产服务机构+供应链金融,如联易融、前海一方、慧链通等资产服务,树根互联、卡奥斯、汉云等工业互联网头部平台赋能产业龙头,因科技赋能而切入供应链交易场景,聚类聚量。地方政府对此类科技机构青眼有加,如青岛市直接发文支持卡奥斯平台上的中小企业融资,给予补贴。


2022年,新的供应链交易流量将在上述三类公司产生和崛起。看好“链长制”背景下,地方城投与供应链服务公司的“国企-民企”混改合作,服务于地方主流产业,扶持上游多级供应商获得一站式融资,达到多方共进多赢的和谐格局。


比如,山东日照高新发展集团引入上海钰翔科技集团,双方合资成立山东钰翔供应链管理公司,深耕日照本地基建项目的大宗商品集采专供以及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产业金融服务,获得日照银行的授信支持。此类模式延伸复制,将为坐困愁城的城投平台打开新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3:主流产品迁移


看好财务供应链工具与交易金融服务,看好票、证、函/信单+线上融资。


回顾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早期几乎都以银行融资或供应链公司垫资代采代销为主。自2015年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之后,B2B电商与交易平台崛起,与之相配套的交易金融体系应时而生;同时,以简单汇、中企云链为代表的“金单”、“云信”多级债权流转凭证进入核心企业财务供应链结算工具,并为上行供应链多级供应商提供了“开-拆-转-融”服务,开发私域流量金融变现和优化财务供应链等多重目标得以同步达成。2017年后,以前海一方、联易融等为代表的新锐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开创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服务新路,基于核心企业信用转接支持上游链属企业融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2月中旬推出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将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纳入统一登记,令业界颇为兴奋,展望2022年,此举能否重新激活“货押”融资,推动物流金融、物联网金融等回归主流产品之列?笔者认为,期待不宜过高。一者,货押融资,技术赋能“管得住”、“看得清”固然重要,但货物一天不能确权与销售变现都会持续产生存储成本、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与货品折旧风险,“有权卖”、“卖得掉”的司法创新更为重要;二者,存量时代、买方市场,拥有商品物权未必能卖掉“去化”,有价无市。


2022年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有两个演进方向:“融资类”向“融通类”产品迁移,孤立型产品向嵌入场景型产品迁移。融合票、证、函、担保支付、权益支付与“信单”的对公聚合支付,以及担保增信、信用管理等工具与非融资服务能力,应该成为地方性银行交易金融产品线的标配,以非融资交易银行能力嵌入地方经济数字化升级场景,捍卫本土化经营的基本盘。以“信用支付”拉通支付链条聚合了客群,叠加线上融资服务,水到渠成。


笔者建议大企业、银行、融资担保公司,考虑配置两个业务平台,一是多级债权流转“信单”系统(平台),二是票据产品业务系统(平台),央行226号文已明示鼓励供应链采用正规金融工具,早配置早主动。这有利于核心企业穿透式管理多层级上行供应链、线上组织多级供应商融资;有助于金融机构借此成熟系统、成熟业务拉通内部多部门在线融资或线上担保业务流程,较快地实现嵌入市场上众多成熟的“信单”、票据系统,捕获一批资产与客户。

关键词4:风控技术升级


四类风控中,看好强结构类与强数据类。


供应链融资有四类风控技术:强信用、强资产、强数据、强结构。此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加保的“强信用”类融资、依靠特定法律保障的“强资产”类融资,容易标准化、信息化,早期银行“1+N”类经典融资品类,以及这些年“信单”融资和票据融资,均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供应链场景由信息化向互联网化、数字化进阶过程中,商流、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活动环节都将在线上平台作业并数字化,形成了多方共同遵循事前约定的规则进行作业协同、流程嵌套、四流闭环、勾稽校验的机制,这就增强了交易结构稳定性,增大了参与者欺诈成本与违约成本。如下图,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融合,不同功能主体介入供应链活动环节的先后与多寡发生了变化:核心企业、电商平台或科技公司通过线上系统承载供应链活动,离入口更近、接入活动环节更多、掌控链条活动更全面,占据了供应链金融的营销入口、握有风险管理的数据要素,因此,供应链服务公司“强结构”掌控交易全流程的助贷模式,2022年有机会成为新宠。


图:供应链交易场景的价值活动


同时,随着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供应链场景数据贷的放量与试错,博采海量非结构数据植入“1+N”场景闭环的、结构化的交易数据链并融合分析,将可能迭代优化“强数据”风控技术,跳脱传统的主体分析+债项分析风控技术窠臼。

关键词5:以C端体验做B端服务


数据信用贷、嵌入式交易金融、简易开户得到鼓励。


赚体验的钱,是互联网时代屡试不爽的策略。在金融领域,微众银行算是尝得“头啖汤”的始作俑者,“微粒贷”作为独立于场景外的C端数据信用贷产品,“新物种”一飞冲天,进而复制推出面向B端的“微企贷”。近两年,微众银行开始尝试“弱关系+强品牌”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融资,上下游企业举证其与品牌核心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与订单信息,即可在线申贷、获批后秒融。此类基于供应链管理数据叠加非结构化数据建模,在线申贷、智能审贷与在线放款的融资“新物种”,正在扩散到更多新锐银行,多家互联网银行已有类似服务。


B2B电商平台急切期盼金融嵌入交易场景,提供精准服务。某家年销售额数百亿的垂直B2B电商头部平台高管对笔者说,十分欣赏几年前某P2P平台给他们平台设计的嵌套供应链融资产品,期限、金额、风险管控、运营效率,都针对线上交易场景精益匹配,“其实定价高一点没关系,关键要能做到交易中想贷能贷、随借随还、不用线下开户、来回折腾”。


改善B端体验的提效技术、工具以及外包服务,已然成为技术赋能、合作赋能的新商业模式,过去几年iABCD技术公司受到了资本追捧。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制约传统银行提升服务体验的堵点,一是开户,二是本地化服务监管,监管的严要求与宽指引同时并存,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滞后性,特别考验业者如何把握“合规度”。就以开户来说,2021年7月,人行发出《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银发〔2021〕176号),要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信贷业务流程,鼓励开发线上产品,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便利度;12月21日,银保监发出《关于优化银行开户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卡难”和小微企业“开户难”的通知》,鼓励银行有效对接政府有关部门信息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减少客户提供证明材料,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但同时,监管部门都回避了中小企业能否线上开户或借助外部伙伴O2O开户,在科技赋能、伙伴赋能确保实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简易开户门槛的突破。


据银雁科技的调查和实践,多个省市多家银行相继开启了小微企业“简易开户”的尝试,采取“先开户、后核实”的简易开户流程,银行在开户完成后3-10个工作日内上门核实。哪些银行能抓住政策东风和疫情时间窗口,积极有为?值得期待。

关键词6:主导业务线迁移


一、银行供应链金融,交易银行条线还是金融市场条线主导?难分难解。


这两年驱动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最重要因素,一是可以批量“两增两控”指标;二是可以批量增加优质资产。但是,由谁来牵头主导数字供应链金融事业,各有优长。

以金融市场条线牵头:


理由1:供应链金融ABS、ABN批量低价发行,广受核心企业欢迎,以金融投资介入容易建立核心企业客户关系。


理由2:票据因得到政策鼓励、结算与融资环境日趋完善,2022年大发展概率很大,一些领先银行已在复制“银票直贴-转帖”模式应用于高信用承兑的商票产品线,跑出非标资产转标与规模化发展的跃升曲线非常值得期待。


以交易银行条线牵头:


理由1:客户为本、存款立行,数字交易银行嵌入供应链场景不得不为,尤其监管强调地方银行、地方金融机构必须坚持“本地化经营”原则,本地市场与客户粘性一旦脱离,机会成本不可承受;


理由2:C端消费金融流量市场已经过度开发,急需B数据信用贷、经营贷补充,同时“两增两控”指标需要交易银行、小微普惠金融等部门发力。


二、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财务、供应链还是科技部门主导?颇费思量。


核心企业通常由财务部门来牵头组织供应链金融,比如简单汇的“金单”系统与科技公司实体化,就发源于TCL财务公司解决“如何将开出的商票更多地回贴”这一问题的建设性创新。


这一机制正迎来新的变化。从精益供应链管理、稳链固链优链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部门(公司)或科技部门(公司)来牵头,也存在合理性。财务供应链既可以视为优化供应链活动与协调供应链关系的能力与工具,也可认为是数字供应链升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科技赋能主业”进而“赋能产业”的数字科技更符合政府期待与发展主流。但不容忽视的是,供应链“四流”不可分割的有机关系,由公司最高层来牵头数字供应链建设、设立首席供应链官来协调三个部门的一致行动,有利于提高组织治理效率。


图: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需要多部门协同 


关键词7:价格战营销点爆


交叉价格补贴,不排除资本主导下“流量”争夺而火拼融资“价格战”。


供应链应收账款ABS、ABN的资产服务与发行,已经在两三年前开启了“价格战”。一方面,是从金融市场“批发”资金VS从银行供应链融资“零售”资金的价格战,银行金融市场条线直接高效地服务于核心企业组织的“1+N”客群。这归因于金融科技公司敏锐地捕捉了房地产与建工核心企业优化财务供应链、多渠道融资的刚性诉求,抓住了税筹红利期;同时也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赋能资产归集、账期对齐、资料齐套、合规校验和资产登记等活动,大幅降低了作业成本与合规风险,直接将传统供应链融资成本拉低2到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是金融科技公司之间开打的供应链金融ABS价格战。特别是有雄厚资本支持的科技公司,奏响C端烧钱打市场的高歌,坚持微利、精到科技服务及协同伙伴合作,迅猛吸取业务流量。


2022年,将是多家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冲击上市的大年。存量大型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流量日渐枯竭。多级债权流转系统、票据业务系统、客户端服务系统、数字营销系统、O2O外包服务与供应链私域流量增值服务等,大概率会迎来一场场低价倾销的血拼恶战。


香港某报报道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前11个月已有大约437万家小微企业结业,数量远远高于同期开业小微企业,“内卷”形势不容乐观。在“两增两控”指标与“首贷户数”指标指引下,围绕“1+N”供应链场景的票据质押贷、数据信用贷,基于垂直细分行业流量平台的平台信用贷等等,各家资金方必将展开激烈的争夺。不排除“知识播主+直播带货”的新型营销渠道,进入“金融机构”这一B端流量的最后堡垒,通过持续线上运营产生新增长,特别适合那些标准化融资产品,以及非融资的增值服务类标品。

 关键词8:守住合规底线


泡沫化风险已经显露,合规监管或许已在路上,行稳才能致远。


在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鼓励支持下,供应链金融已呈现泡沫化发展态势,一些机构利用供应链金融以自融、过度放杠杆、超范围经营等,合规风险、经营风险已不同程度涌现。

一、地方金融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开展业务


2021年最后一天,央行重磅推出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规范地方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行为。最核心的一条是“坚持服务本地,原则上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业务”;地方金融组织未经批准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业务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此一政策基本沿袭了地方银行“本地化经营”的监管原则。同时带来一个新问题是:核心企业发起的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贷公司等,本意服务于其遍布全国乃至境外的上下游企业,业务必然跨省区,如何是好?此项政策是否影响到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整理服务,比如保理公司可否跨省提供“账户管理与对账服务”,仍待进一步解释和明确。期待在正式发文中,能留出“一头在内”即可沿着链条拓展业务的政策口子。


二、关注银保监、央行明确列明的红线


155号文与226号文,列明了多条监管红线。有规范银行经营的,如“不得搭建提供撮合和报价等中介服务的多边资产交易平台”;有明示核心企业不得过度放杠杆的、不得故意拖长账期以牟利的;有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平台不得借供应链金融名义非法经营、收费不得“质价不符”等等。


三、科技公司与平台治理监管:数据主权、信用评级与收费质价相符等


对于科技公司从事供应链金融助贷服务,应关注银保监会2021年11月《关于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明确“禁止外包服务提供商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禁止合作机构以银行名义向客户收取任何费用”。



数字供应链金融可能面临的监管,可以参考前年蚂蚁集团监管事件之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以及《金融时报》连续发布的三篇资深人士撰写的文章:《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资深学者: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资深学者: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几个问题》。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助贷服务与“影子银行”,分野就在一念之间,行稳致远,宜徐徐图之。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超联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四季轮换 新旧更替:走进E信的前世今生,供应链票据会是终点吗?
下一篇:《中国金融》|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风控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