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贸连发多条公告!2024年营收3544亿,净利预降6成;提前关闭环保减值项目上演教科书式战略止损,今年一季度开门红
近日,国内供应链巨头之一厦门国贸连发多条公告,事关2024年业绩预告、2025一季度业绩预告、提前关闭西牯岭矿山项目及地方政府补偿协议、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控股股东股份增持计划进展等情况说明。
厦门国贸:2024年营收3544亿元,预计净利润为6.26亿
2025年4月16日,国内供应链巨头之一厦门国贸(600755)发布业绩预告。报告期内,2024年公司预计营业收入3544.4亿元,同比下降24.3%;预计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4.5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2.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26亿元,同比下降67.33%(如扣除提前关闭西牯岭矿山项目事项影响,2024年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低于50%)。
厦门国贸称,本次补充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主要原因系公司控股孙公司庐山市西牯岭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牯岭公司”)位于江西省庐山市西牯岭的饰面用花岗岩矿(以下简称“西牯岭矿山”)项目因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签订提前关闭和补偿协议所致。
以上预告数据仅为初步核算数据,公司与年审注册会计师对本次业绩预告不存在分歧,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为准。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上述事项,经核查,本次业绩预告系因在业绩预告披露期后西牯岭矿山项目签订提前关闭和补偿协议所致,不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遗漏。
根据公告披露,厦门国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1、2025年4月14日,因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厦门国贸控股孙公司西牯岭公司与庐山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江西省庐山市西牯岭饰面用花岗岩矿关闭补偿协议》,根据补偿协议,预计西牯岭矿山项目关闭事项将减少公司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约3.97亿元。
就提前关闭西牯岭矿山项目,厦门国贸表示,公司2023年提出“三链融合”发展规划,加速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渗透,集中资源发展高潜优质产业项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机会,通过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转型发展。本次提前结束西牯岭项目,预计将减少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约3.97亿元,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影响较大;但同时未来4年将持续回收较为可观的现金,将有助于公司加速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渗透,集中资源发展高潜优质产业项目。
2、国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有效需求不足,公司供应链管理业务中部分品种因市场行情因素出现经营业绩下滑。
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减少,主要原因在于:
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因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增加所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主要系为配套供应链管理业务的现货经营,所持有期货合约、外汇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处置损益,该损益与主营业务经营损益密切相关。公司合理运用期货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环保倒逼下产业链重构,上演教科书式战略止损
2025年4月16日,厦门国贸发布公告称,因环保政策提前关闭江西西牯岭矿山,导致2024年净利润骤降67%至6.26亿元。但在补偿协议中“未来4年回收32.79亿现金”的条款,这让业内意识到:这或许是一场教科书级的战略止损。
表面看,厦门国贸这3.97亿净利润减值损失是环保政策的代价,但更深层的行业逻辑正在浮现。西牯岭矿山本计划年产906万吨砂石,开采周期21年,属于典型的“重资产、长周期”模式。但在“双碳”目标下,地方政府对生态红线的态度已从“边开发边治理”转向“零容忍”。庐山市政府的补偿方案暗含政策风向标:矿山经济正让位于生态价值。
值得值得一提的,是公告中提及的补偿结构:已缴纳的30.65亿费用中,仅扣除0.27亿开采成本,余下30.38亿分4年返还。这种“分期退场”模式创造了双赢——政府避免了一次性财政压力,企业获得现金流平滑业绩。但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预示着资源型企业的估值模型已发生本质变化。未来投资者必须将“政策退出成本”纳入折现率计算,就像计算油井储量时必须考虑碳税成本一样。
复盘厦门国贸的决策链条,我们能提炼出两条博弈法则:
1. “沉默成本”:及时止损
西牯岭矿山项目已投入30.65亿,但尚未投产。继续硬扛意味着每年4.75亿采矿权费用+未知的治污成本。厦门国贸管理层选择在达产前退出,这种“断腕止损”的果断,恰恰是传统国企少见的市场化思维。
2. “政治智慧”:以空间换时间
补偿协议中提及“参与庐山市优质资源盘活”条款,暗藏玄机。表面是损失补偿,实则为获取新业务入口。结合公司“三链融合”战略中提及的医疗健康、清洁能源布局,可见其真正意图:用传统业务退出换取新兴赛道入场券。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迂回战术,比直接转型更易获得政策支持。
2025年一季度业绩开门红
4月16日,厦门国贸还同步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1亿元至4.3亿元,同比2024年一季度增长0%到5%,2025年实现“开门红”。
厦门国贸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供应链管理业务积极贯彻“三链融合”发展新模式,优化业务结构,聚焦高质量业务发展,本期公司主要经营品种的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稳中有进,对公司整体业绩企稳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业绩预告还显示,预计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177.00万元到-10229.00万元,同比减少450.00万元到2502.00万元。
对此,公司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中为配套供应链管理业务的现货经营,所持有期货合约、外汇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处置损益金额较大,该损益与主营业务经营损益密切相关。公司合理运用期货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同日,厦门国贸还公告收到控股股东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议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控股股东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为与全体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增强投资者信心,就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提议如下: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70元(含税)。控股股东承诺将在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上述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投同意票。
此前,厦门国贸已于2025年1月24日完成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派发现金红利3.47亿元。如上述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提议经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度每股累计分红将达到0.33元(含税),现金分红累计总额将达7.15亿元。
厦门国贸为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长期重视股东回报,2019—2023年已累计现金分红约50亿元。公司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体现了其业绩表现开始企稳回升,按最新市值和控股股东提议的分红方案测算,厦门国贸2024年度的股息回报率超5%,近5年的股息率均在5%以上。
厦门国贸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升,国际贸易体系或将深刻变革,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是最大的确定性,厦门国贸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公司在新环境下既要谋篇布局求发展,同时也将兼顾持续做好股东回报。
看好发展前景,控股股东增持
4月17日,厦门国贸还发布了一条公告,披露其控股股东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控股”)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最新进展。基于对厦门国贸未来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国贸控股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等方式增持厦门国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2.03亿元且不高于4.05亿元。
此前2024年10月31日,厦门国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以专项贷款和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国贸控股集团计划自本次增持计划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2.026亿元,不高于4.053亿元。
截至 2025年4月16 日,国贸控股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增持4108.81万股,占厦门国贸已发行股份的1.90%,累计增持金额达到2.65亿元。国贸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厦门国贸股份8.38亿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8.66%。本次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国贸控股将继续实施本次增持计划。
国贸控股集团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厦门国贸供应链管理业务积极贯彻“三链融合”发展新模式,自觉增强走出去的紧迫感,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培育新兴市场,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控股股东,国贸控股集团长期看好厦门国贸持续稳定发展,将更加积极和有节奏地为厦门国贸提供支持。
来源:万联网根据厦门国贸相关公告整理
当前,在经济下行且内卷严重下,国企供应链公司面临:一是市场需求萎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合规压力加剧及传统增长逻辑失效;二是营收与利润断崖式下滑,供应链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三是业绩压力巨大,目标是既要又要还要更要(营收、利润、合规、安全、易切入、高壁垒等),现实是既无又无还无更无(业务、落地思路、对标案例、团队、集团支持等)。这根本原因是缺优质业务,也缺落地路径,更不知路在何方。
因此,【选对市场与供应链贸易品类】、【厘清落地路径并提升团队信心】、【获得更多集团资源支持去完成业绩】成了不少国企供应链贸易公司当前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业绩部门的业绩达成,更涉及到国企中高层领导的绩效考核,应该是所有国企核心成员要考虑的事情。
为此,2025年4月25日-26日,万联网联合2位业内资深专家老师——曾多次代表行业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战略专家文老师,以及拥有20多年大宗商品供应链实战经验、曾在发改委工作的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在深圳举办首期《国企供应链业务高质量新增长专题培训》,旨在帮助更多国企供应链公司找到合规底下的业务转型增长之道。
课程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