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建筑市场叱咤风云!这家有60多年历史的“老牌国企”如今欠款162亿,因债务危机难解宣布破产重整!
合肥建工集团,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型建筑企业,居然宣布破产了!这可不是个例,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倒下”名单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不断被划去,尤其是那些曾经和恒大深度绑定的公司,如今几乎都被拖进了深渊。工程款拿不回来,负债越滚越大,最后连“活下去”都成了奢望。
对于合肥建工集团破产的事,有人感叹,这年头做工程真是“步步惊心”,干得好不如跑得快,谁能早点抽身,谁就赢了。也有人说,建筑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开始集中爆发了,现在倒下的只是开头,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公司在排队。
近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公告引发建筑行业高度关注:安徽海螺集团旗下核心建筑企业——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建工”)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家曾在全国建筑市场叱咤风云的“老牌国企”,因资不抵债、债务危机难解,最终倒在了行业寒冬之下。
负债162.29亿,财务黑洞触目惊心
据合肥中院公告,截至2024年11月,合肥建工资产总额为127.3亿元,而负债总额高达162.29亿元,净负债缺口达35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27%。这一数据意味着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即便变卖所有资产仍难以覆盖巨额债务。3月,法院进一步指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及合肥分所联合担任破产管理人,标志着清算程序全面启动。
事实上,合肥建工的财务危机早有端倪。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该公司频繁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累计超千万元,且存在大量未履行司法判决的债务记录。尽管企业曾尝试通过债务重组、引入投资等方式自救,但受制于行业下行压力及内部管理问题,最终未能扭转颓势。
大量工程款难收回,员工被迫待岗9个月
事实上,合肥建工的崩塌并非偶然。自2021年起,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叠加头部房企爆雷的连锁反应,建筑行业深陷工程款拖欠、项目停摆的困境。作为头部房企的合作方之一,合肥建工曾被卷入债务漩涡,大量应收工程款难以回收,资金链濒临断裂。
雪上加霜的是,自2024年2月29日起,合肥建工数千名员工陆续收到待岗通知书,待岗期长达9个月,期间仅按合肥市最低工资标准(约2000元/月)发放待遇。
换句话说,就是没钱发工资了。合肥建工这一决定不仅暴露了企业的流动性枯竭,更折射出建筑行业“断尾求生”的残酷现实。
原董事长刘国福落马,贪腐蛀空企业根基
正当企业挣扎求生之际,合肥建工原董事长刘国福的落马,彻底揭开了公司内部管理失控的疮疤。3月6日,安徽省纪委监委通报称,刘国福涉嫌“靠企吃企”,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资金使用中谋取私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其违规出借资金、独断专行的决策更导致国有资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公开资料显示,刘国福深耕合肥建工体系多年,曾担任公司董事长及多家关联企业法定代表人、高管,其权力触角几乎覆盖企业核心业务板块。调查指出,刘国福的贪腐行为贯穿企业改制后的关键发展期,尤其在2018年合肥建工并入海螺集团后,其滥用职权、违规操作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目前,刘国福已被开除公职,违法所得被没收,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从“建工局”到海螺成员,63年老企的兴衰启示
合肥建工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合肥市建工局,历经改制、合并,2008年并入安徽安粮集团,2018年成为海螺集团旗下企业。作为安徽省建筑业龙头,其注册资本达10亿元,业务涵盖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曾参与大量重点项目建设。
透过企业股权穿透图可见,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为安徽安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持股比例99%。安粮集团又是安徽国贸集团旗下100%控股企业,而安徽国贸并入海螺集团后,海螺集团持股比例55%,为控股大股东。
然而,这家拥有63年历史的老牌国企,最终倒在了行业周期与内部腐败的双重夹击之下。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被恒大“坑惨了”。在房地产行业最火爆的那些年,合肥建工和恒大有着非常深的合作关系,高峰期甚至有70%以上的项目都依赖于恒大。而且,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甲方市场”,行业的惯例就是“先干活,后拿钱”,也就是所谓的“垫资施工”。2021年,恒大暴雷,合肥建工一下子被拖欠了2.7亿元的工程款。这笔钱收不回来,直接让公司资金链断裂,债务负担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彻底扛不住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合肥建工的破产暴露了三大致命问题:第一,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业务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第二,内控失效与权力寻租,管理层腐败导致资源错配,加剧经营恶化;第三,外部风险传导失控,对恒大等高风险客户的依赖埋下债务隐患。
建筑企业如何穿越寒冬?
合肥建工的破产清算,为建筑行业敲响警钟。当前,行业正面临“需求收缩、资金紧张、利润摊薄”的三重压力,企业亟需从三方面破局:
强化风险管控,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避免“踩雷”高风险项目;推动业务转型,向绿色建筑、城市更新等新兴领域拓展;深化内部改革,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杜绝“一把手”专权乱象。
目前,合肥建工的资产清算与债务清偿已进入法律程序。尽管破产管理人的介入为债权人提供了法定清偿通道,但面对超35亿元的债务缺口,普通债权人的受偿比例恐将大幅缩水。而对于海螺集团而言,旗下重要子公司的崩塌,无疑对其产业链协同与品牌声誉造成冲击。
合肥建工的命运,是行业周期、管理失序与个体贪腐交织的悲剧样本。其兴衰历程警示我们:在行业寒冬中,唯有坚守合规底线、筑牢风险防线,方能穿越风暴,等待春归。
来源:水泥人网
-End-
当前,在经济下行且内卷严重下,国企供应链公司面临:一是市场需求萎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合规压力加剧及传统增长逻辑失效;二是营收与利润断崖式下滑,供应链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三是业绩压力巨大,目标是既要又要还要更要(营收、利润、合规、安全、易切入、高壁垒等),现实是既无又无还无更无(业务、落地思路、对标案例、团队、集团支持等)。这根本原因是缺优质业务,也缺落地路径,更不知路在何方。
因此,【选对市场与供应链贸易品类】、【厘清落地路径并提升团队信心】、【获得更多集团资源支持去完成业绩】成了不少国企供应链贸易公司当前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业绩部门的业绩达成,更涉及到国企中高层领导的绩效考核,应该是所有国企核心成员要考虑的事情。
为此,2025年4月25日-26日,万联网联合2位业内资深专家老师——曾多次代表行业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战略专家文老师,以及拥有20多年大宗商品供应链实战经验、曾在发改委工作的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在深圳举办首期《国企供应链业务高质量新增长专题培训》,旨在帮助更多国企供应链公司找到合规底下的业务转型增长之道。
课程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水泥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