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雷!中央纪委通报:国企高管“空转“贸易,致2.7亿元国资蒸发,该当何罪?

万联网 , donna , 2025-04-27 , 浏览:154

引言

一场精心设计的"空转"贸易游戏,让数亿国资沦为私企提款机。当国企高管集体越界,他们触碰的不仅是法律红线,更是国有资产安全的生命线!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此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登记的一则暴雷案,堪比电视剧还精彩,虽是前两年发布的,但依然具备警示作用:三位老总合伙玩"钱生钱"的把戏,硬生生把2.7亿国资填进了私企的无底洞...这起案例中,到底3人将如何定罪,咱们来扒一扒。


一、惊天骗局全回放

某国有控股企业A,由国有公司B(出资70%)与丙控制的民营公司C(出资30%)共同出资成立。甲、乙是国企委派过去的,一个任董事长,一个当财务总监,而丙则被A公司聘任为总经理。

为完成上级的营收考核指标,2015-2019年某国有控股企业A的甲、乙、丙上演了一出惊天的资本游戏:

A公司以采购饲料、原料等名义,通过直接与丙控制的多家公司签订无实际货物交付的“空转”贸易合同等方式,虚假做大经营规模,并将自己从银行处获得的信用贷款资金,提供给丙控制的公司使用,从中赚取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两个点的利润,即丙控制的公司使用该资金的费用,以使A公司账面上有利润。

后来,对于丙控制的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回款慢、不回款等情况,甲、乙、丙并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经济损失进一步扩大,而是继续开展“空转”贸易,将大量资金提供给丙控制的公司使用,最终造成A公司2.7亿余元的银行贷款无法归还。

二、国企高管"空转"贸易,罪名如何定性?

本案中,对某国有控股企业A的3位主管:甲、乙、丙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四种不同意见。

见一:A公司与丙控制的公司开展融资性贸易,其将信贷资金提供给丙控制的公司使用,从中收取资金使用费作为利润,这被认为是:名为买卖、实为借贷,应属于普通借贷纠纷。(大家信嘛)

意见二:A公司获得信贷资金后,通过“空转”贸易以更高的利率放给丙控制的公司使用,从中牟取非法收入,涉嫌高利转贷罪

意见三:甲、乙、丙作为A公司的一把手,急功近利,违反规定,人为做大经营规模,对重大资金风险管控不力,造成特别重大的经济损失,系不正确履行职责。因为工作失职,不构成犯罪(这个大家细品一下)

意见四:甲、乙、丙作为A公司的一把手,明知“空转”贸易不真实,仍然违规操作,并将A公司信贷资金提供给丙控制的公司使用,主观上放任损失结果的发生,共同涉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认同)

三、罪名评析,赞同意见四:涉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

本案中,我们赞同意见四,理由如下:

1.主体对上:甲、乙都是国企委派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而丙虽说是民企代表,但作为共犯被监察机关管辖(监察法第46条),构成共同犯罪。

2.主观故意:3人都清楚“空转”贸易是无实际的交易,违反了《贷款通则》及国企监管规定。并且当丙公司资金链断裂后,仍继续放贷,对2.7亿损失秉持“无所谓的态度”,构成间接故意。

3.客观证据:违规签订合同、拆分资金流向。经审计,3人分工明确,甲、乙负责审批,丙操控资金使用,形成利益链条,涉案虚假贸易占比超83%,资金闭环流向丙方账户,形成完整证据链。

为啥不定高利转贷罪?因为根据《贷款通则》,套取贷款需以“转贷牟利”为前提。本案中,三人套贷的初衷是美化报表,而非直接牟利,所以不满足主观要件。

为何不定失职罪?失职罪要求“过失”,而甲乙丙这三人是明知风险仍持续放贷,属于“放任结果发生”,已构成间接故意,不算失职。

总结:血泪教训

在供应链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们也见过不少类似的案例。为啥会出现这种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监管不到位,制度上有漏洞。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从制度上入手。

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践行全员风控理念,让风险控制不局限于业务、风控部门,而是贯穿于所有职能部门,上至书记、董事长,下至一线业务员,从合同盖章到资金使用,每个流程都得装上"人眼监控",让规矩长在系统里、刻在骨子里,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的风险。国有资产不是唐僧肉,谁敢动歪心思,就让他在监控体系里"裸泳"。

所以,为助力国企供应链企业将供应链服务做实,同时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国有资产流失,2025年5月22-23日,我们将联合3位专家老师——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原东煤交易总裁&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拥有17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原怡亚通风控总监&现任德和衡律所合伙人张老师,在成都举办第四期《新形势下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通过调整风控策略支撑业务高质量发展实操课》,诚邀您与团队共同报名~

课上,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将重点分享构建一个全员风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何将全面风控融入到各关键岗位去;如何破解业务与风控打架难题;国企借力民企做代运营业务时如何做好风控;如何有效设计应急预案;如何制定团队在管理信用风险中的权责与指标;新监管下集团型国企如何管控供应链子公司风险,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如何做好全流程动态的客商信用风险管理;如何建立分级授权授信模型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带你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课程咨询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海市松江区纪委监委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高管被一锅端,600亿水果大王崩塌!农产品生鲜供应链企业生存法则:财务合规、商账管理与现金流管理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