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规模突破700亿元!湖北“联链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平均融资成本降至2.98%

金秋十月,桂香江城。2025年10月30日,由万联网主办,简单汇、志豪链云、享宇科技、山东和力供应链等合作伙伴以及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的鼎力支持的“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
大会聚焦“反卷·重构·提质”这一主题,邀请了近20位圈内领军企业、实战专家/大咖、行业老炮儿,通过12场主题演讲、1场圆桌对话、以及晚上的商务交流对接晚宴,带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打开视野!论坛汇聚了政府机构、学术专家、产业龙头、金融机构及科技服务商等200余名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数智时代下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论坛上还发布了《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转发此文至朋友圈保留1天可凭转发截图找客服免费领取电子简版白皮书:19168536275),该白皮书重点针对地方政府、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生态各方,在落地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常遇到一系列难题,收录了十堰、荆州、宜昌、阳新、彭州、冠县、宜都、九江、湛江、厦门等地方商贸、城投、园区、物流、金控类国企在供应链层面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案例,带大家找准适合自身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模式。
论坛现场,作为金控/资本/投资类转型数智供应链的省级国企平台标杆代表,湖北联投资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露就“产融协同,数资融通,探索供应链金融新模式”这一主题,结合“联链通”的相关实践做了深度分享。
湖北联投资本运营的“联链通”供应链金融平台,以“产融协同、数资融通”为理念,聚焦湖北省内约3000亿元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难题,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平台通过构建“资产池、资源池、资金池”,将中小企业分散、非标的流动资产转化为标准化、可交易的金融资产;依托“政策产品化、产品平台化、平台生态化、生态系统化、系统政策化”的“五化”路径,推动核心企业信用向多级供应链延伸,并通过“省地共建”“省省共建”模式,联合地方政府、产业方与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服务生态。目前平台业务规模已突破700亿元,服务超6300家链上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降至2.98%,并实现连续多月“零不良,”初步形成“信用传递、风险分担、政策集成、资产盘活”的良性循环。
黄露表示,未来“联链通”将持续拓展供应链票据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力争“十五五”末平台规模超2000亿元,服务特色产业链30条,服务企业超20000家,ABS发行不低于300亿元,并通过加快省内外模式复制和产业链深度赋能,推动从传统招商向“供应链招商”转型,助力湖北打造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中部地区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湖北样本。
以下为讲演现场速记,仅供行业人士学习参考(有适当修改):
产融协同数资融通,探索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黄露:各位同仁,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受邀参加本次论坛,感谢万联网的邀请。刚才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我们也专门请教了贵生老师,在座的都是行业内的专家。我们作为一家资本公司,从金融与资本的视角,将近年来在服务供应链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借此机会向大家作个汇报。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联投资本。联投资本是湖北联投旗下的产融金控平台,湖北联投是湖北省属国有独资企业,截至去年年底,集团资产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0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73位。联投资本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65.5亿元,拥有两张AAA级信用牌照——湖北省融资担保集团和湖北联投资本。
目前,联投资本资产规模超260亿元,净资产超190亿元,累积业务规模突破4000亿元;联投资本旗下涵盖联投基金、湖北省融资担保集团、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以及租赁、保理等多个金融牌照,是一家地方金融牌照齐全的金融投资公司。在基金板块,联投基金累计投资规模约300亿元,部分被投企业也活跃在供应链领域;同时,所投基金已培育上市公司56家;担保板块,省融资担保集团的担保规模及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全国名列前茅,连续两年位列行业第一。省中小担作为政策性担保机构,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已服务中小企业超10万家。融资租赁板块,在全省实现“双第一”,近三年累计投放资金超200亿元;保理板块,作为原始权益人,供应链和保理债权ABS年度发行规模在湖北省ABS发行规模中位居首位。此外,我们还设有资信评估板块,新增应急转贷规模全省机构第一;产融科技则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中部第一、全国有影响力的供应链产融科技公司。
接下来,我重点向大家汇报由联投资本运营的“联链通”平台近两年的实践成果。
一、“联链通”建设背景
作为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我们创建了“联链通”平台,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湖北产业链供应链上沉淀了大量应收账款,影响了整体运行效能的发挥。当前,产业链与供应链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是普遍存在的难题。据统计,2024年全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超过45万亿,湖北省的情况也较为突出,2024年省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1.4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规模达1.29万亿,大量资金占用增加了企业成本。
2、与银行差异化发展,服务特色产业和长尾端,形成有效补充。尽管银行已开展多项创新,解决了约80%的融资需求,但仍有约20%——以湖北省为例约3000亿元的市场——面临融资难、融资贵、无法融资的问题。“联链通”重点围绕这3000亿元市场,聚焦下沉市场和长尾端的制造型中小企业,着力解决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问题。与银行相比,“联链通”形成了有效互补。银行围绕供应链的授信规模多为千万级别,而“联链通”户均融资约为315万元,笔均融资150多万元,业务下沉至县级区域,供应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延伸服务产业链层级至4-6级(最多10级)。融资成本通过政策性产品有效控制,并采取全额抵押方式,截至目前保持零不良记录。
3、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优化湖北省乃至全国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
增加湖北社融增量规模:2024年,湖北省社融增量为1.1万亿元,与江苏省2.89万亿元、浙江省2.64万亿元有一定差距。充分释放湖北省超1.4万亿元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可显著增加湖北社融增量规模,带动GDP增长,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与集群发展。
-
优化湖北市县存贷比:湖北省内部分市县存贷比低至45%,大量县域资金外流到经济发达地区,县域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存在资源倒挂现象。通过供应链金融通过链式传导,可引导外部金融资源回流下沉至市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影响企业利润与竞争力。供应链金融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普惠金融落地。
-
扩大供应链金融规模:供应链金融工具突破了传统金融依赖主体信用、抵押担保的局限,优化产业链资金配置效率,促进地方金融生态。以供应链票据为例,2024年湖北省供应链票据业务规模增长到80.6亿元,仅占全国(同期全国业务规模4367亿元)1.8%。“联链通”供应链票据平台于今年6月获上交所批复,成为湖北省首家获批的供应链票据平台,9月系统正式上线。尽管已助力省内企业实现增长,但山东省2024年供应链票据业务规模近1000亿元,广东、浙江等省份供应链票据业务规模超过500亿元,与这些起步较早的省份相比仍有差距。
-
提高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程度:供应链金融通过对接资本市场,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可有效盘活产业链存量资产,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2025年1-9月,湖北省供应链及保理融资ABS规模18.4亿元(其中联链通发行10.04亿元,同期全国发行规模1334.78亿元),仅占全国1.38%。通过ABS等工具,联投资本依托自身牌照优势开展金融创新,但湖北省资产证券化程度仍落后于全国,这些差距也为“联链通”指明了发展方向。
基于上述3方面的背景,联投资本于2023年1月正式上线“联链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逐步构建了湖北省供应链金融体系方案。
二、平台发展历程
-
2023年1月,“联链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
2023年6月,列入省委2023年度改革要点项目清单,成为湖北省商贸物流及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试点平台;
-
2023年12月,获得湖北省委省政府1740万奖补,荣获“最佳数字金融创新机构”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机构”两项大奖;
-
2024年3月,发行首单供应链ABS,发行利率2.64%,创当时湖北省国企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成本历史新低;
-
2024年10月,业务资产规模突破百亿元;
-
2024年12月,获批20 亿储架,并成功发行首单省地共建ABS,发行利率2.5%;
-
2025年1月,省地共建首个地级市区域性平台“襄链通”平台上线,首周上线14家核心企业、26家供应商,融资落地破3000万元;
-
2025年4月,开启“省省共建”,“联链通”与新疆博州、广西南宁开展合作,平台均已落地;
-
2025年6月,接入票交所,相关业务陆续开展,填补了中部地区国家级融资通道的空白
-
2025年9月,签发湖北省首笔直连票交所的供应链票据,单日业务规模突破1亿元。
截至目前,“联链通”平台业务资产规模突破700亿元,服务链上企业6300余家,实现融资超200亿元,其中普惠融资超129亿元。合作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担保、保理、租赁等67家,覆盖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冷链物流、农业、化工等20条产业链。平台笔均融资规模最小为153万元,户均315万元,平均融资成本2.98%,最低至2.19%,融资均为信用方式,无抵押要求,连续33个月保持“零不良”记录,综合降本5.92亿元。此外,“联链通”平台案例还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二十大经典案例,也是供应链金融领域唯一入选案例。
三、平台建设思路
1、构建“三池”,打造产业信用转化枢纽
-
资产池:整合各行业、各领域的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类基础资产,通过打包和征信处理,将中小企业非标资产转化为标准化、规模化、可金融化的资产。
-
资源池:聚集产业资源、政策资源与金融资源,参与省级顶层设计,如《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工作方案》《助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若干措施》等,将政策红利融入金融产品,实现贴息、奖补等直接赋能。
-
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组织聚集,推动资产证券化,打通资本市场渠道。目前已累计发行7期ABS,最低发行成本2.19%,盘活省内存量资产20多亿元,预计11月初将发行新一期ABS,规模8.45亿元,形成了推动“三资”转化的生动实践。
2、推进“四变”,构建产业生态信用体系
-
信用延伸(供应链整链“大信用”):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供应链全链条,变单一企业授信为供应链整体信用,引入国有企业增量信用资源。
-
资产标准化(集中、可融的金融资产):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四流合一”,通过担保增信将非标资产转化为标准化金融资产,并在上交所发行。
-
综合金融服务(“投担租保信”综合服务):依托多牌照优势,提供“投、单、租、保、信”全链条服务,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保障供应链稳定与安全。
-
政策集成(供应链金融产品政策包):将零散普惠政策整合为供应链金融政策包,持续争取省级奖励与补贴,提升政策效能。
通过“四变”,重构产业生态信用,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提升额度、降低成本、简化流程。
3、实现“五化”,畅通政策与市场双向赋能
-
政策产品化:
响应政策导向,贴近市场需求,设计特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品创新动力。2023年6月平台成为省委试点后,平台已开发上线11个产品,正在研发产品6个,服务全省纺织服装、冷链物流、生物医药、建筑施工、家具制造等产业。2025年6月实现票交所直联,9月27日落地湖北首笔票交所直连业务,业务规模超1亿元,正在积极创新供应链票据工具,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例如平台服务医药企业“小药药”,通过“票据+担保”模式,依托交易数据提供贴现融资与担保,融资成本由6%/年降至2%-4%/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十五五”期间供应链票据业务规模超500亿元。
-
产品平台化:
将特色金融产品集成至“联链通”,实现产品集成推广,引导产融高效协同,解决融资贵、融资繁问题。平台形成资产收集与金融机构竞价机制,企业可自主选择合作银行。链上企业实现了“一键融资”,当天申请、当天到账;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批量化、自动化,获客零成本;普惠政策实现了“一键申请、自动审核、精准发放”。以服务外贸为例,联链通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落地了首单基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的线上再保理业务,融资成本3.0%/年,打通了政策性银行融资渠道,助力湖北联投旗下国际经合将一批国产乘用车出口到阿塞拜疆、柬埔寨等地区,助力“一带一路”产业链发展。
-
平台生态化:
横向联通重点产业链平台,纵向推进省市县三级供应链金融平台共建,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生态体系。在全国首创“省地共建”模式,按照“一地一链,一县一品”思路,由湖北联投出平台、技术、产品,当地政府出场景、政策,以地方国有平台为主体,共同参与供应链建设,并把资本市场嫁接进来,变供应链为“共赢链”。目前平台已与湖北21个市县签约,与襄阳、宜昌等9地共建平台,与九州医药等4家省级供应链平台互联,在宜都、阳新等地设立供应链基金与公司。以宜都东阳光为例,围绕宜都特色产业,为链上企业定制“供应链金融+集采”综合服务方案,缩短库存周期,综合降低产业链整体成本3-4%。我们正在将这种经验模式推广到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实现“一链成势、百链联通”;同时,正在与新疆、广西等地推进“省省共建”,推动跨省合作,助力湖北特色产业“走出去”。
-
生态系统化:
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理念,深度参与地方特色产业链,系统优化地方产业生态,加速产业集群成势。通过“链主”+供应链金融,服务特色产业集群。以黄冈市红安县泛家居产业链为例,联链通联合湖北联投旗下福汉木业,协助搭建“云联楚材黄冈(红安)家居供应链平台”:协助协助红安县出台“红安十条”政策,与工行、当地担保公司建立分险合作,为“泛家居”企业引入1.5亿元普惠授信,政府予以贴息,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低至2-2.5%;合力将采购、交易、融资成本优势塑造为红安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吸引金牌橱柜等龙头企业落户,强化产业集群,促进地方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
此外,我们还构建了四层风险共担机制,打造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
(1)业务端——通过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合同、订单、应付账款等数据增信,增强金融机构信心;在供应链采购过程中,收取企业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抵御市场波动和弃货风险。
(2)担保端:用好财政增信,将“政银担”分险机制引入供应链金融,联合省市县三级担保机构对供应链资产证券化进行分险,降低风险敞口;
(3)股权端:由湖北联投资本、地方产投平台、产业龙头共同出资,组建供应链基金和省地共建供应链公司,分担业务风险;
(4)政策端:协助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贴息政策、奖补政策,降低链上企业违约意愿。
通过这些措施,平台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实现“能贷、敢贷、愿贷”,并连续33个月保持“零不良”记录。
-
系统政策化:
将参与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反馈到政策升级中,形成良性循环。2023年以来,派专人到省发改委挂职,参与起草了湖北省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等多项顶层制度,积极将省地共建模式、供应链基金、风险共担机制等创新经验向政策建言,为湖北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提供“联投方案”。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联投资本将以“联链通”平台为核心,从三方面助力湖北支点建设:
1、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以接入票交所为契机,发挥供应链票据更规范、更标准、融资成本更低(可低至2%/年以内)等优势,大力创新和推广供应链票据产品。力争“十五五”期间,平台业务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同时,大力推进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加快新一期50亿元ABS储架申报,力争“十五五”期间发行不低于300亿元,将更多优质资金引入湖北。
2、加快省地共建模式推广:将“联链通”向更多省内地市县和省外地区拓展,以共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载体,吸引更多要素资源向产业链集聚。力争“十五五”期间,省地共建实现省内地市州全覆盖,省省共建实现与5个省份合作,累计业务规模超200亿元。
3、深度赋能重点产业链:将“联链通”在服务宜都、红安等地特色产业链的创新模式,向更多“51020”现代产业集群推广,帮助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将金融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助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十五五”期间,服务特色产业链30条,服务企业超20000家。
以上是我的汇报,谢谢大家!
来源:万联网,“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速记,未经嘉宾审阅,内容有适当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