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成本暴降50%!这个山东小县城如何用“政府主导、国企运营”供应链金融模式破局?

万联网 , 国企供应链智库 , 2025-11-08 , 浏览:217

金秋十月,桂香江城。2025年1030日,万联网主办,简单汇、志豪链云、享宇科技、山东和力供应链等合作伙伴以及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鼎力支持“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

大会聚焦“反卷·重构·提质”这一主题,邀20位圈内领军企业、实战专家/大咖行业老炮儿,通过12场主题演讲、1场圆桌对话、以及晚上的商务交流对接晚宴,带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打开视野!论坛汇聚了政府机构、学术专家、产业龙头、金融机构及科技服务商等200余名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数智时代下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论坛上还发布了《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转发此文至朋友圈保留1天可凭转发截图找客服免费领取电子简版白皮书:19168536275),该白皮书重点针对地方政府、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生态各方,在落地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常遇到一系列难题,收录了十堰、荆州、宜昌、阳新、彭州、冠县、宜都、九江、湛江、厦门等地方商贸、城投、园区、物流、金控类国企在供应链层面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案例,带大家找准适合自身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模式。

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如何通过模式创新供应链金融真正扎根地方服务产业论坛现场,冠县冠州国际陆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敏《山东冠县“政府主导、国企运营”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践与探索》展开主题演讲,给大家分享了极具参考性的实践经验。

冠县面对县域产业集群缺乏核心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普遍困境,探索出“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该模式由政府负责打造信用环境、整合资源,并由国企陆港平台进行非营利性运营,通过构建“企业主体信用”、“物的信用”和“数字信用”三大信用体系,并辅以严格的物联网监管与多部门协同风控,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的融资通道,成功将当地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至4.5%以内,降幅超50%。

杜敏介绍,这一模式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与国企平台四方共赢。政府提升了产业治理能力,银行实现了批量获客与风险可控,企业获得了低成本资金并加速数字化转型,最终优化了区域金融生态。冠县的实践为全国广大缺乏核心企业的县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构建了“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科技有力、企业受益”的协同治理新机制。

以下为讲演现场速记,仅供行业人士学习参考(有适当修改):

山东冠县“政府主导、国企运营”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践与探索

杜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聊城冠县的杜敏。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盛会,并在此分享冠县在“政府主导、国企运营”供应链金融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简要汇报

一、核心困境:破除中小微企业融资壁垒

冠县位于华北平原,地处山东省最西部,是山东的西大门,也是齐鲁地区西出、晋冀地区东进的重要桥头堡。全县总人口87万,面积1161平方公里,下辖18个镇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冠县已形成钢板加工、纺织服装、装备轴承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

在农业方面,冠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81万亩,林果面积40万亩,畜禽年出栏量4727万头。

在工业领域,冠县以钢板加工产业为主导,年加工能力1600万吨,居山东省第二位,是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精品钢板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在交通设施产业领域,冠县作为全国交通设施生产强县,主要生产用于高速公路、城乡公路及景区公路的护栏产品,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其交通护栏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

纺织产业也是冠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冠县是中国棉纺织名城,年纱锭加工能力达150万枚,年皮棉需求量超过30万吨,年产针织服装1200万件。

此外,冠县还是知名的装备制造基地,年生产各类工程机械车辆4万余台。同时,轴承锻造产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

另外,冠县还以灵芝产业为特色,灵芝年产量和交易量均居全国首位,是中国灵芝生产强县,冠县灵芝的区域品牌价值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三。

尽管产业基础扎实,但冠县的主导产业同样面临广大县域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仅束缚了单个企业的技术升级、产能扩张和市场开拓,更阻碍了产业链整体协同效率与竞争力的提升,制约着冠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破局之道:构建县域智慧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在冠县县域产业集群中,由于缺乏具有行业话语权的核心企业,也缺少规模化的仓储物流机构,金融科技发展相对滞后,传统金融机构对钢板、棉花等产业普遍持审慎态度。因此,许多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和日常运营中,多依赖核心企业的托盘资金,融资成本较高。

基于这一现实,冠县县委、县政府深入研究,依托县域产业集群,搭建了“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这一模式中,政府主导体现在政府负责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发挥公信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吸引更多银行和资本方服务冠县产业国企运营是指由国企陆港负责平台运营,平衡公益与市场效益,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全力服务实体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则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共同构建冠县供应链金融智慧生态体系。

这个平台所依托主体是冠州国际陆港,也是目前冠县的一号工程这个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占地3207亩,总建筑面积77.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一港六区六中心”。我们坚持“边建设、边运营”的思路,核心工程铁路专运线将在2026年6月份建成投用,供应链金融业务随园区建设同步推进,产品体系也在持续丰富。

平台技术架构由杭州高达公司搭建,技术实现相对简明,在此不作赘述。平台立足县域企业实际需求,逐步拓展服务内容。

在此模式下,我们通过构建三大信用体系,引动供应链金融活水,助力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第一,搭建多模式、多方协同全流程线上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企业主体信用;第二,搭建1+N个分布式物联网监管仓,打造物的信用;第三,同步建设县区级产业集群大数据展示中心,挖掘数据价值,构建数字信用。

通过主体信用物的信用数字信用三大信用体系的建立,我们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的融资与风险管理通道,为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提供了便捷融资与数字化转型路径。政府则通过平台抓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企业成长与税收汇聚。

冠县模式与多数现有模式不同,平台定位也具特色。总结而言,我们通过政府、银行、企业及国有平台四方协同,实现了模式落地并初见成效

第一,有为政府筑牢金融信用基石。首先,全域信用约束体系。政府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和约束机制双向发力,为模式提供了根本保障与风险防控基石。自2023年起,冠县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冠县社会信用中心,出台十余项规范制度及1700多项具体措施,归集信用信息6300余条,在全县形成“守信激励、失信受限”的双重约束机制,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中的道德风险。其次,多部门协同保障机制。政府对控货业务的基层管控能力尤为关键。去年2月,冠县部门联合发文,开展专项行动,开辟金融案件“快审、快判、快执”绿色通道,对违约失信、虚假质押、恶意逃费等行为形成强力震慑,保障金融债权安全。该模式获得多家银行风控部门认可,建设银行总行更将冠县列为全国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正是基于政府对有为治理的坚定决心。

第二,国企担当打造高效响应引擎。为确保高效运营,陆港国企建立了两项机制:一是“537”业务响应机制,5分钟内对接需求、3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调研、7个工作日内完成物联网监管仓改造。在高效服务的同时,我们为企业资质和仓库进行初步审核,为银行前置风险筛查。二是“5-15-110”风险处置机制,一旦系统触发预警——无论是因为企业未按指令出入库、价格波动触及预警线、以次充好,或是物联网设备断电断网——我们能在5分钟内由监管人员干预、15分钟内到场处置。若遇重大风险,第一时间联动公检法部门控制货物,通过分级响应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第三,科技赋能实现全场景风险可控。我们运用智能地磅、智能道闸、AI看货系统等技术,对企业厂区进行物联网改造,并根据企业实际设置封闭式与开放式监管仓,持续完善风控模型。

第四,标准先行筑牢货权业务根基。通过严格流程规范与标准审核,我们确保银行业务与金融业务在货权及全流程中清晰、可见、可追溯。监管颗粒度细化至最小品类单位——如单个钢卷或钢管,实现平台数据、实际数据与线上巡查数据三方一致。

三、成效初显: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去年4月,山东新闻联播对本平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去年两次山东省金融现场会均将本平台作为观摩点,省委书记及有关省领导也亲临指导。“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2024年2月29日上线试运行2024年7月11日正式上线启动截至目前,平台已注册企业140家,均为冠县生产制造型企业,收到融资需求92亿元,其中预付款融资需求60亿元。目前已为26家企业实现融资13.55亿元,建成分布式物联网监管仓35个,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我们与日照银行、山东省来商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合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有序开展钢板、棉花、大蒜、纸制品等特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快推动更多银行加入冠县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我们平台实现“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共赢,有四方面价值:

第一,畅通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本模式,冠县生产企业融资成本降低50%以上,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4.5%以内,极大缓解了制造型企业的资金压力。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数字化转型能力与需求也逐步提升。

第二,增信赋能拓展业务增长点为银行提供批量获客、货物确权、货物安全、价格盯市、货物处置五大价值。前期调研显示,每年预付款融资潜在需求累计达360亿元。目前我们已与日照银行、山东省来商银行实现业务落地,降低了银行获客成本,提升了风险精准度,拓展了服务半径,实现了县支行的商业可持续。

第三,提档升级激发产业活力。政府着眼于为企业降低成本,在利润较薄的行业中,每一点成本降低都意味着盈利空间的扩大。这促进了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扩展生产规模,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提升整个产业的韧性与竞争力。

第四,科技赋能,金融生态良性循环通过信用体系与金融生态的持续建设,冠县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平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冠县金融模式中的关键一环。自2021年起,冠县大力整治金融环境,探索出“1234N”县域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模式。我们通过提升干部金融素养,为每个乡镇配备金融副镇长、每个村配备1-2名金融专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千余人金融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县政府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全县金融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2023年,冠县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并入选财政部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是去年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区。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完成146笔业务,未出现任何违约或不良。

通过有为政府的精准定位,冠县提升了产业治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政府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8月山东省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在冠县召开2024年12月山东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冠县召开,要求全省学习推广“冠县经验、冠县模式”

四、经验总结:供应链金融赋能县域产业的初步探索

最后一部分,我做一总结,冠县仅做了一些初步探索。从政府角度,我们通过不断学习、调研与模式思考,相信在数字经济时代,县域经济也可以借助科技赋能、模式创新、生态协同和政策引导,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桎梏,走出一条特色化、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在持续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县域产业的有效路径。

今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主任宋华教授调研冠县平台后评价:冠县“不仅搭建了平台、创新了产品,更在于构建了一套‘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科技有力、企业受益’的协同治理机制”。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县委县政府、企业、银行与国有平台的共同努力。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冠县供应链金融工作的探索尚处于起步初期,各方面仍有很多不足,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持续深化完善。在此,我诚挚邀请各位嘉宾与专家莅临山东聊城冠县指导工作,为我们带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先进理念。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冠县“政府主导、国企运营”供应链金融模式,争取再用1-2年的时间,建立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让它更加成熟、更具韧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新质生产力!

在此,与各位嘉宾们分享一下我们冠县探索的初衷。《史记》有云:“县者,悬也。”绝大多数县域与冠县一样,缺乏串联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这不仅限于冠县,也是全国众多县域的共同挑战。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能够为全国广大县域地区破解产业融资难题、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冠县经验、冠县模式”

以上是我的汇报,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红色冠县、中华梨乡、武训故里、灵芝福地”——我谨代表冠县,热烈欢迎各位莅临指导,期待通过互动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来源:万联网,“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速记,未经嘉宾审阅,内容有适当删改。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如何让宜昌、武汉大企业,不再跑去江浙找工厂?海智在线湖北试水地方专区共建模式,打造可复制的本地化供应链样板体系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