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国家战略!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开启新篇章
6月28日,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舟山揭牌,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下称“浙油中心”)正式更名为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下称“浙江大宗”)。此次揭牌标志着浙江省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完成战略性整合,浙油中心实现从单一油气品种向更多品类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跨越式发展。
推动和支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2015年5月,由物产中大集团和舟山市政府联合牵头组建的浙油中心成立。十年来,浙油中心以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为己任,打造“资源集聚、分销服务、风险管理、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五大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务,累计集聚和服务会员企业3600多家、贸易交易额超2万亿元。浙油中心还发布了初具国际影响力的“舟山价格指数体系”,打破了严重依赖国际定价的局面,推进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3市场建设等。这些创新成果,既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先行先试作出了有益探索,也为浙油中心承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11月,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今年是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开局起步之年。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决定,以浙油中心为主体,整合省内铁矿石、天然气相关交易平台,建设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省国资委的牵头组织下、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及物产中大集团的积极推动下,整合工作顺利完成。这既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战略举措,更是全面推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实际行动。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董贵波表示,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作为“三基地两中心”建设的主要承接载体,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国资国企的必答题。我们将立足浙江所需、彰显国企所能、共创未来所向,围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总目标,全力推进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和运营,着力发挥功能作用,汇聚各类市场主体,深化期现市场融合发展,加强数据赋能,扛起“联通世界”使命担当,打造“多链融合”硬核平台,绘就“合作共赢”美好画卷,书写浙江国资国企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舟山市委书记、新区党工委书记何中伟表示,舟山将提高站位、强化担当,加快推进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发展、特色综保区和贸易交易集聚区建设,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和推进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同时将一如既往地在政策支持、交割库建设、促进对外合作等方面给予帮助支持,携手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创新交易模式、做大交易规模、强化产业服务,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定价中心。
物产中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新表示,物产中大集团落实国家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要求,历时3个多月完成省内现货交易场所整合,搭建起品类更广、能级更高的综合性平台。下一步,物产中大集团将以“六个统一”为原则,强化战略引领,高效协同发力,加快推动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品种拓展、期现联动、模式创新和规模提升,努力把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力支撑浙江省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
“今天的更名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也是战略的升级、资源的重构、能量的聚合。”浙江大宗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拓展交易品种、创新交易模式、进一步提升交易规模、增强价格影响力,为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贡献应有力量。
现场,省委金融办、省商务厅、杭州海关、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大宗商品仓单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和物产中大集团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大宗商品仓单登记(浙江保税商品登记系统)联盟章程》。浙江保税商品登记系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保税商品登记打造的一项公共服务平台,也是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联盟章程签署后,各方将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府部门、交易平台、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认证,解决大宗商品“一女多嫁”“重复质押”等问题,进而实现大宗商品“统一登记、数字监管、期现结合、产融互通”,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浙江样本”。
为推动浙江保税商品登记系统建设,进一步丰富后续应用场景,浙江大宗与上海大宗商品仓单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共同建设全仓登联盟链及业务场景合作协议》。
当天,浙江大宗和省能源监测中心还联合发布“浙江地区液化天然气(LNG)槽车运费指数”。LNG槽车运费水平是天然气市场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指数通过实时采集全省LNG槽车运输数据,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权威运费参考,将进一步完善舟山价格指数体系,提升舟山价格影响力。
来源:浙江日报·潮新闻 记者 黄宁璐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黄宁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