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再兜底!近70万亿债务,城投拿啥还?别愁!用好你的闲置厂房、烂尾园区、吃灰设备也能成新利润点

万联网 , donna , 2025-07-15 , 浏览:268

过去城投借钱,不管是发债还是贷款,金融机构都很敢放贷,很大程度是看在政府面子上—— 觉得“城投是政府的人,政府肯定会兜底”。但这几年国家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城投债不是政府债,政府没义务还

这下逼得全国各地的城投纷纷开始寻求转型—— 从政府融资平台变成市场化赚钱主体。就像家长逼着孩子独立:你得自己找工作、自己挣钱,才能真正长大。所以这两年,不少城投都在过苦日子,一方面是转型没思路、没方法、也没人带;另一方面是短期内就就要有点成效,不然银行的授信都很难拿到。

但其实,咱们城投手里也还是有些宝贝的,尤其是县级城投:一堆闲着的产业园区、开发区厂房和低效用地,还有本地县域便宜又踏实的劳动力,此外还可能接手有破产企业的制造设备等资源,如果能把这些资产盘活了,别说是化债,搞不好还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县域城投怎么把这些闲置家当变成摇钱树。同时为帮助各地方城投在2025下半年,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布局供应链业务,快速实现自身业绩与当地特色产业的双增收,我们将于7月24-25日在郑州举办第二期《国企供应链业务快速发展与合规增收课》,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一、先盘点一下县域城投手里有啥宝贝?都能干啥?

好多县级城投总觉得自己手里的资产很难用起来:不少园区厂房常年空置,租不出去,偶尔还能从一些破产企业中接手一些的机器设备,然后扔在仓库里生锈。但其实,这些都能快速变现,就看你会不会用。

你想,中国制造浪潮下,不少中低端制造产业愈发往中西部地区迁移。据统计,中西部地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产业年均增速达18%,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电子信息、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不少企业也从早期的单厂搬迁演变为总部+生产、研发+中试+量产的链条式、集群式整体迁移。

那为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制造产业愈发往中西部迁移?因为这些地区的人工更贵、厂房租金更高、环保成本也高,稍微复杂点的零部件加工,整体的成本就没法降下来。所以不少制造业集群往中西部迁移。这时咱们中西部或三四线城市的县域城投来机会啦~

  • 闲置园区改造一下,用来充当生产车间,租金比一二线城市便宜不少,以此快速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过来的制造产业集群;

  • 用好园区内企业的闲置生产设备,如城投以产业集群群主视角,通过租赁或折旧买卖的形式盘活县域内闲置的生产设备,再租给园区或县域内相关的加工制造企业,提高生产设备的使用频率,带动整体制造产业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与一二线城市的制造企业对比,获得竞争优势;

  • 同时用好本地便宜又踏实的劳动力资源,月薪3000-4000就能招到踏实人,比大城市省一半还多;

  • 此外,本地政府还能给县域城投做背书,出面解决贸易账期问题,用好政府的公信力和协调能力,在上下游之间搭座 “信任桥”,既让下游买家愿意缩短账期,又让上游卖家敢接单。

说白了,就是咱们县级城投得会用好本地的厂房土地优势、劳动力优势、资源分配协同优势等,给东部沿海的大型制造企业做配套代工——他们搞研发、做总装,咱们就做零部件加工、二次组装,虽然辛苦,但胜在稳当,还能把闲置资产盘活,一举两得。

二、2个国企盘活闲置资产的真实案例解析:将沉睡资产变成鲜活的现金流

(一)案例1:湖南湘乡产投变废为宝,闲置厂房成了汽车零部件代工厂

湘乡是湖南的县级市,作为“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布局的老工业基地,湘乡市曾拥有湖南有色湘乡氟化学、湘潭碱业、湖南铁合金厂等大型国有企业,产业积淀深厚。然而,这些工业企业在转型中遭遇瓶颈,相继关闭或停产。因此,开发区里也留下好几万平米的闲置厂房,还有十几台八成新的数控机床——后来企业停产后,湘乡产投接过来,扔在仓库放了三年,放得都有点快生锈了。

2023年,湘乡产投急了:光维护这些厂房设备,一年就得花几十万,所以想着要怎么盘活,于是他们干了三件事:

一是厂房“简装”出租:把闲置厂房简单翻新,装了新的供电供水系统,租金按每平米8块钱算(市区同类厂房得15块),优先租给周边做汽车零部件的小企业。

二是设备“以租代卖”:把那十几台数控机床拉出来,找师傅检修调试,然后按“押金+月租”的方式租给入驻企业——押金50万(相当于新机的10%),月租2万,比买新机省了一大笔,还不用一次性投钱。

三是政府出面解决账期:湘乡市政府牵头,跟长沙的几家汽车主机厂签了协议,而园区内的企业则给主机厂做零部件加工,账期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到3个月,政府还设立了2000万的“应急周转金”,万一主机厂拖账,可以先从周转金里垫付,后续再追讨。

就这三板斧,不到一年,那片闲置园区就招引了8家零部件企业,十几台旧机床全租出去了。2024年,光厂房租金和设备租赁,城投就增收1000多万,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带动了本地300多位劳动者就业,人均月薪3500多,政府税收也多了一块。现在那片园区,从“晒太阳”变成了“不夜城”,机器设备会一直抗次抗次响到晚上十点多。

(二)案例2:江苏邳州城投搭台,让本地小厂接到了大订单

邳州是徐州下面的县级市,周边有不少小家电整机厂,但本地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弱,好多零件得从苏南运过来,成本高不说,交货还慢。这时邳州城投手里有个占地200亩的开发区,以前想招大项目但后面都没成,然后有一大半的园区是空的,还有几栋没租出去的标准厂房。

后来他们琢磨着:既然大项目招不成,就给周边整机厂做配套得了,于是他们也整出了2大招数:

一是厂房“零门槛”入驻:城投把空厂房收拾出来,前两年免租金,只收物业费;企业不用买设备,城投出面从周边倒闭的小厂收了一批冲压机、注塑机,然后低价租给入驻企业(一台注塑机,新机200万,二手的50万收来,月租1万)。

二是“拼单”降成本:邳州城投成立了个“配套服务公司”,把几家本地小厂的订单整合起来,统一跟上游采购原材料(比如塑料颗粒、钢材),量大了,采购价能压下来10%-15%;生产完了,再统一配送到周边的整机厂,这下整体的物流成本又省下了5%。

这么一来,本地小厂的成本降了,订单也稳了。园区里有一家做小家电外壳的民企老板说:以前一年做300万生意就了不得了,现在入驻这个园区后,靠着拼单采购和短账期,接了一家整机厂的长期订单,一年营收直接干到1500万,还多招了40多个工人呢......2024年,邳州城投光靠给这些企业提供“拼单采购、统一物流”的服务费,就赚了500多万,那几栋空厂房也全租出去了,现在他们正琢磨着把剩下的空地也盖成标准厂房,否则不够用了。

三、县域城投转型要快速见效、合规,可参考这四步

从上面这两个案例来看,县域城投转型其实没那么复杂,关键是别好高骛远,把手里的牌打好。总结下来,就四步:

第一步:园区厂房收租也可以,但别搞 "一刀切",可按 "订单多少、分比例收租"

现在大部分的城投给企业出租厂房,不管企业规模大小,基本都是按 "每平米多少钱" 算租金,这种情况就容易把不少小厂拦在门外。因为这些小厂老板他们资金有限,尤其是起步阶段,订单寥寥无几,所以一算账,这么高额的厂房押金+租金,他们只能望而却步。

其实,这里可以学学宜都城投的 "弹性租金"方式:即前3个月免租金,从第4个月起,按企业每月订单金额的3%来收租 —— 也就是订单多就多交,订单少就少交,实在没订单,交个几百块物业费就行。

这招看似很吃亏,其实也很精明:小厂入驻0压力,等他们订单做起来了,城投的租金也就水涨船高了。此外,宜都还建设了一个共享车间。其中里面有一家做电子配件的小厂,第一个月就接了50万订单,按3%交1.5万租金,比固定租金(每平米10 块,1000 平米得1万)还多一些,双方都划算。

第二步:盘点资产家底,搭产业供应链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把“死资产”变成“活现金流”

别总觉得园区内的闲置资产很难用起来,这里可以先拉个清单,盘点一下自己到底有啥资产:园区有多少空厂房、多大面积、适合做什么;本地或周边城市的主流产业有哪些、能否跟县域内的资源禀赋结合起来;本地有多少劳动力,适合干体力活还是脑力活等等。

比如园区厂房,可先通过免租金半年、一年,把人气聚起来;然后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把整条产业链的企业拉进来,从产业群主视角看问题,把供需双方聚合一起,实现设备共享、厂房共享等,整合资源、减少浪费。然后城投再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提供厂房园区的服务基础上,融合物流、仓储、金融、分销等服务,把制造业利群内企业的营收流水留在自己的平台上,同时还能收取其他的服务费,既合规又稳定。

第三步:不用自己真下场做买卖,而是搭建共享工厂,当好 "产业媒人" 赚服务费

城投的优势是 "公信力",不是 做生意。与其自己开公司搞生产,不如当 "产业媒人"。以制造业为例,城投可利用自身对于产业需求观察与产业资源链接能力,帮助上游对接本地乃至东部沿海地区大型制造企业的订单需求,通过整合本地小厂资源,提高本地制造业的生产加工能力,然后自己在这中间,可结合一些物流、仓储、代采代销等服务,赚点 "服务费"。

比如,邹城城投成立了个一家"配套服务公司",城投出租厂房+生产设备,同时还专门帮本地小厂接下主机厂的订单,实现统一接单、统一质检、统一开票,城投则坐收“租金+加工分红”。即:主机厂有订单需求,先报给城投,城投根据小厂的产能和特长分配订单,每成一笔,收订单金额1% 的服务费。2024年,邹城城投光是靠服务费就收了150万,还不用承担生产风险,妥妥是稳赚不赔。

第四步:政府“搭桥”却不“兜底”,解决最头疼的账期

制造业企业最怕啥?账期!上游压货,下游拖款,这样小厂很容易被拖垮。但城投有政府背景,这时候可以让政府出面,但不是直接给钱,而是搭平台、建规则:

一是搞个“信用白名单”,跟下游大厂签协议,明确账期;

二是设“应急周转金”,帮企业过桥,但约定好“必须还”;

三是把账期履约情况和政府的扶持政策挂钩,用“软约束”倒逼大厂守规矩。

这样既帮中小工厂解了围,又不会让政府背上新包袱,合规。

总结

县域城投转型,其实难在放下身段——老总想着当甲方现在很难混了,得慢慢学着当乙方,同时也别灰心丧气,用好咱们手里的宝贝,照样也能玩得66的——像咱们手里闲置的园区厂房资产、本地便宜又踏实的劳动力、产业资源与政府关系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别人抢不走的宝贝。

这两年确实是城投转型的关键期,与其焦虑化债,不如沉下心来看看身边的产业资源。把“压箱底”的厂房机器用起来,把本地老百姓的活儿安排起来,给东部沿海地区大型制造企业当好“配套管家”,钱自然就来了,还能给地方经济添把火,这才是长久之计。记住,能把 "闲置资产" 变成 "现金流" 的城投,才是真本事。

所以,为帮助各地方省属/市属/区县级的国资国企,如城投、产投、园区类国企、商贸流通型国企、金控、实体产业型国企等,在2025下半年,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如资产优势、产业优势、物流优势、资金优势等),更好布局供应链业务,快速实现自身业绩与当地特色产业的双增收。

2025年7月24-25日,我们将联袂2位既有从大宗起步往下游深耕的实战经验,也有从消费品起步往上游延伸实战经验的专家老炮——拥有20多年大宗实战经验、在多家国企及产业互联网平台任执行总裁的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老师,以及20多年来担任多家中外大中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多次代表行业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战略专家W老师,在郑州举办第二期《国企供应链业务快速发展与合规增收实操课》。

本次课程重点从业务策略视角展开,不谈三年五年规划,只谈短期策略,带大家用现代供应链的思维,从新的行业或熟悉的老行业找到新的发展新模式,以此收获营收和利润的新增长。同时,本次课程搜集归纳了10+个值得借鉴的企业案例与落地打法,供应链品类包括制造业集群(铝制品、设备制造、纺织品、纸业)、农产品(土豆、豆芽等)、化工、电子产品、新能源与汽车、金属、建材、煤炭等,希望帮助大家从多行业、多品类的实践经验中凝练出适合自己的业务打法,同时2位专家老师现场也会尽力给大家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建议,争取帮大家小步快跑、完成下半年的业绩目标。

课上,2位行业老炮也会重点针对城投/产投面临的实际难题,结合多个实践案例,给出具体的调整建议,感兴趣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万联网2025年Q3公开课排期计划:

序号

课程主题

时间

地点

1

国企供应链风控专题课

7月10-11日

济南

2

国企供应链业务快速发展与合规增收实操课

7月24-25日

郑州

3

供应链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8月14-15日

西安

4

冻品行业供应链业务实操课程

8月28-29日 上海 5 国企供应链风控专题课

9月11-12日

武汉 6 煤炭供应链业务实操课

9月25-26日

武汉

更多排期找万联网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区县级国企干本地农产品供应链业务,是老天爷赏饭吃,也是下半年做大营收最有效的办法!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