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化债重压下,园区城投的重生之路:从守着园区收租,升级为产业供应链运营服务商
在供应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这两年政策风向的变化让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有点懵。以前靠货物直发、瞬时转移这些老把式赚快钱的路子,被 "十不准" 政策堵得死死的。现在,大家都得老老实实回归供应链服务的初心,重新思考未来的路咋走。
尤其是国资委74号文“十不准”政策的出台,如同一场劲风,吹皱了地方城投国企发展的一池春水。曾经以融资功能为主的园区城投,在政策导向下,开启了从业务结构到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今天我们来深度探讨一下园区城投到底该怎么转。而更多具体的业务策略调整打法,我们将于2025年7月24-25日在郑州举办的第二期《国企供应链业务快速发展与合规增收实操课》上详细展开,感兴趣的朋友联系李老师报名:19168536275。
一、 税收优惠失灵,助力园区招商,城投得换套路
招商引资,一般是指地方政府成立的产业园区、开发区(如生物医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吸收投资的活动。而一般这些园区中,都有相应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协助地方政府来建设或者运营,一般为城投、产投。他们手握大量园区、厂房资产,但如今叠加存量盘活、产业培育、发力创投、公平招商等时代任务,加上化债重压下,城投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网上公开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约75%的产业园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壳化”现象,即园区内大量空间闲置,企业入驻率低,运营效率低下。这一困境不仅影响了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也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造成了阻碍。
而像城投、产投等国企供应链公司作为园区的“主人翁”,面对这一困境,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必须想法子帮地方做好招商工作,也只有园区里的企业多了,自己的营收和利润才可能多起来。
而这之前,地方政府招商,通常使用杀手锏——税收优惠,这可谓是一打一个准。不少企业一听到 "税收减免、返税",眼睛都亮了。可现在,随着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落地,这招显然不管用了,要求各地招商引资模式和理念都要进行转变。
那咋办?资源招商、资本招商、服务招商成了新路子。
资源招商:指依靠当地的优势资源,引进投资项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有优质农产品、煤炭、矿产等优势资源,就可以积极引进一批煤化工、农产品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商贸物流的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资源招商,以资源换项目,将优势资源配置给优质企业,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让企业看到了“投资”的效益,从而前来投资建设项目。例如,泸州港投集团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搭建“租赁+分割+合作”的灵活载体,预留个性化地块吸引龙头企业。
资本招商: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又称:产业引导基金),利用基金的专业化运作和资源整合能力,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说白了就是靠产业基金 + 供应链金融的投贷联动,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例如,华通集团联合数据公司和金控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数据资产化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加速企业成长。
服务招商:也俗称产业链招商、供应链招商,指的是把产业园区内的生产性服务配套都搞齐全,搭建好新基建,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让企业能够直接拎包入住,来了就能安心干。例如,港投集团为入园企业节约电费超5000万元,并通过“保姆式”服务解决100余项生产难题。
二、 以产业供应链服务撬动园区招商,大有可为
像城投、产投类的国企供应链公司,以前,可以靠着地产/物业思维,把园区企业当成二房东,靠着收租舒舒服服过日子。但是现在,园区常年空置,纯收租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必须要转变思维:从建园区收租升级为供应链运营思维,通过搭建运营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集采统销、物流、供应链金融、电商、数字化等系列配套服务,真真正在帮助园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和园区企业同频共振。
举个例子,浙江有个国企供应链公司运营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区。他们给入驻企业提供集采统销服务,把原材料采购成本压下来,产品销售渠道铺宽。物流配套服务也跟上,建了个共享物流中心,企业发货成本降了三成。另外,还会给他们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给轻资产的初创企业做了供应链金融产品,解了资金燃眉之急。结果是,园区入驻率从 60% 涨到 90%,还吸引了好几家行业龙头企业落户。
再看福建某海洋渔业产业园区。国企供应链公司把电商服务和数字化升级服务送上门。帮渔民把鱼虾蟹搬上电商平台,销量翻了几倍。又给加工企业搞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 50%。现在,这个园区成了当地海洋渔业的金字招牌。(更多案例见7月24-25日郑州第二期供应链业务快速增收课,联系报名19168536275)
三、转为产业运营商着实不易,关键在运营能力
当然,升级为产业供应链运营商,这条路没那么好走。运营团队得是真正的行家里手,运营能力得过硬。传统国企供应链公司常受限于地产思维(重空间租赁)和物业思维(基础服务),而产业深耕则需要升级为供应链运营思维。如果国企还停留在只会收租,不会服务企业。那就会导致企业来了留不住,园区又成了空壳房子。
更重要的是,招商引资不能“饥不择食”,得把好入驻企业质量的关卡,过滤掉那些 "候鸟式" 企业(冲着政策优惠来的,赚完钱就跑的),还有 "马甲型" 企业(挂个名不干实事的)。要结合产业企业真正的痛点,搞服务创新。
比如,有的园区企业反映跨境物流成本高,国企供应链公司就联合海关、物流企业,搞了个跨境物流服务平台,成本一下降了四成。
结语:这次是凤凰涅槃,从收租中介转成产业服务商
城投、产投类国企供应链公司的转型,就像凤凰涅槃。从收租中介,到产业服务商,这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虽然不容易,但只要抓住供应链服务的核心,升级运营思维,和政府、企业拧成一股绳,就能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大舞台上,唱出一台好戏。
未来,谁能在供应链服务上做出真章,谁就能在产业园区招商和运营中脱颖而出,真正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所以,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通过短期调整业务模式与打法策略,快速见效且合规地完成下半年业绩目标,实现业绩增收。我们联袂2位既有从大宗起步往下游深耕的实战经验,也有从消费品起步往上游延伸实战经验的专家老炮——拥有20多年大宗实战经验、在多家国企及产业互联网平台任执行总裁的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H老师,以及20多年来担任多家中外大中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多次代表行业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战略专家W老师,在第一期课程内容基础上持续迭代更新,形成了第二期《国企供应链业务快速发展与合规增收实操课》,计划于2025年7月24-25日在郑州举办。
总体来看,大家可以沿着几条路径进行突破:第一是沿着供应链往上下游走,把客户(供应商)的客户(供应商)的生意也做了;第二是沿着价值链延伸,增加更多的服务和收入;第三是沿着产业链跨越,增加新品类或回归本地品类;第四是沿着生态链做地区深耕甚至全球布局,找新蓝海。
但难点在于:一是不同的行业、地区、禀赋的增收打法是不同的,没有一招鲜的通用打法。因此,本次课程为大家搜集归纳了10+个值得借鉴的企业案例与落地打法,供应链品类包括金属、煤炭、建材、化工、农产品、电子产品、新能源与汽车、制造业集群(铝制品、零配件、纺织品、纸业)等,希望大家可以从跨行业、跨品类的实操经验中凝练出适合自己的打法,2位专家老师现场也会给大家尽力提供个性化建议。
其次,这些打法能否快速见效,取决于每家公司的基础和投入。但为了帮助大家尽快取得成效,本次课程重点从业务策略视角,而非战略视角展开讲述,不谈三年五年规划,只谈短期策略——但能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学会如何用现代供应链的思维找到传统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收获新增长——因为每个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供应链思维重做一遍。
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下一篇:万联网深度洞察荣登《金融电子化》专刊| 产融相向而行的供应链金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