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央企宝武系内部整合提速!宝钢股份拟出资90亿拿下马钢核心资产49%股权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4-21 , 浏览:239

中国宝武是全球产量最大的钢铁集团。当前钢铁行业弱周期下,此次旗下宝钢股份拟出资90亿元战略入股马钢股份核心钢铁资产子公司马钢有限49%股权,可视作宝武系又一次内部整合。

4月17日晚间,宝钢股份(600019.SH)、马钢股份(600808.SH)双双发布公告称,拟以51.39亿元现金收购马钢股份持有的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简称“马钢有限”)35.42%股权,并同步以38.61亿元现金增资马钢有限,预计投资金额合计为90亿元。上述交易完成后,宝钢股份将持有马钢有限49%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马钢股份、马钢有限为宝钢股份控股股东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的间接控股子公司,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中国宝武是全球产量最大的钢铁集团,此次宝钢股份战略入股持有马钢有限49%股权,可视作宝武系又一次内部整合。

入股马钢有限符合宝钢股份战略规划

宝钢股份的公告显示,马钢有限是马钢股份于2024年12月23日以现金方式设立的全资子公司。马钢股份于2025年2月27日完成现金出资,并以2025年2月28日为交割日,将其本部钢铁主业资产(不含已停产的资产)、负债、人员、业务,所持15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股权及所持3家参股公司的股权整体增资划转进入马钢有限。

截至2025年2月28日,马钢有限资产总额达602.77亿元,负债总额为454.53亿元。据经中企华评估,截至2025年2月28日,资产基础法下马钢有限净资产的评估值为145.06亿元。该估值相较于马钢有限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评估增值19.77亿元,相较于马钢有限经审计单体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评估增值44.29亿元,主要为土地使用权评估增值。基于上述评估结果,宝钢股份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合计取得马钢有限49%股权的总对价为90亿元。

公告显示,马钢股份是中国单个生产基地最大的钢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形成了“特钢、轮轴、长材、板材”四大产品结构。去年,马钢股份的粗钢产能为2114万吨,产量达到约1983万吨。

马钢有限目前的经营范围包括钢铁冶炼、炼焦、钢压延加工、化工产品生产及销售、热力生产和供应、铁合金冶炼等。2024年,马钢有限的营业收入为706.6亿元、净利润为-40.5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1.74亿元;2025年1~2月,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05.9亿元、净利润为-1.7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马钢有限的母公司,马钢股份自身2024年的业绩也较为惨淡。其2024年报显示,马钢股份期内实现营收818.17亿元,同比下降17.30%;归母净利润亏损46.59亿元,同比下降251.06%;扣非净利润亏损42.98亿元。数据显示,马钢有限2024年为马钢股份贡献了86%的营收,其亏损额也占马钢股份亏损总额的86.95%。

目前,受市场行情影响,钢铁行业企业经营整体承压。当前行业景气度不高,宝钢股份此时收购亏损公司,对此其表示,公司以“做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做未来钢铁的引领者”为使命,此次投资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能够充分发挥公司专业板块竞争优势,有效提升双方竞争力,实现协同联动发展并利益共享,并进一步提升区域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此外,宝钢股份的盈利能力多年在国内上市钢企中排名首位。其尚未公布去年全年业绩,但去年前三季度,宝钢股份净利润为58.8亿元。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宝钢股份称,本次投资也不会对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对于马钢股份而言,公司也仍保持对马钢有限的控股地位。马钢股份表示,本次交易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此次交易将实现宝钢股份和马钢有限协同发展,变“单打独斗”为“结伴而行”,公司可借助宝钢股份的资源与优势,推进马钢有限在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革新,促进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马钢有限作为马钢股份的核心资产,拥有临江近海的区位优势,以及特钢、轮轴等高毛利产品线。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宝钢股份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安徽市场的影响力,与自身板材业务形成互补,并有望借助马钢有限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增强整体盈利水平。此外,在钢价处于较低位置时,宝钢股份通过低成本参股获取优质产能,待市场回暖后有望增厚利润。

中国宝武内部资产整合提速

回溯马钢股份与宝钢股份之间的渊源,这要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的成立说起。

作为马钢股份、宝钢股份的控股股东,中国宝武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16年12月1日由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揭牌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其钢铁产能规模达7000万吨,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钢铁联合企业。在2024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44位,继续位居全球钢铁企业首位。

2019年5月31日,为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中国宝武与安徽省国资委签署无偿划转协议,安徽省国资委将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1%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宝武。由此,中国宝武间接控制了马钢股份,而宝钢股份作为中国宝武旗下核心企业,则与马钢股份同属中国宝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因此,对于本次宝钢股份入股马钢有限,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就是中国宝武内部的一次资产整合。时下,行业景气度偏低,钢铁行业整体承压,马钢股份通过分拆方式,间接将其核心资产注入宝钢股份。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宝武在国内钢铁业的联合重组动作也是十分频繁。2019年以来,中国宝武先后与马钢集团、太钢集团、新钢集团、中钢集团等实施联合重组,目前“宝武系”旗下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并实现了“亿吨宝武”的目标。

根据宝钢股份“十四五”(2021年-2025年)规划目标,钢铁产能规模争取达到8000万吨-1亿吨。公司将以“亿吨宝武”为新起点继续推进联合重组,力争到2025年粗钢规模达到2亿吨,到2035年实现全球市占率15%,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

今年2月召开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股东大会上,宝钢股份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王娟表示,“我们在上一轮规划期制定了产能规模要达到8000万到1亿吨的目标,目前宝钢股份实现8000万吨+的产能目标没有改变。但是我们更强调在做强做优的基础上做大,这是前提。”

彼时王娟介绍,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宝钢股份未来产能扩张的路径,将包括中国宝武内部板材资产并购整合,中国钢铁行业内收购存在协同、互补潜力的钢铁资产,以及海外全流程钢厂建设或并购整合等。显然,此次出手投资马钢有限,将继续提升宝钢股份的产能规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宝钢股份提问,宝钢股份和马钢股份的同业竞争问题为何延期解决?在中国宝武体系内,宝钢股份与马钢股份之间是否存在沟通障碍,并影响到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进程?

针对上述提问,宝钢股份曾回复称,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在2019年实施了合并。为了解决宝钢股份和马钢股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中国宝武于2019年8月出具了承诺,在未来5年内综合运用资产重组、业务调整资产重组、业务调整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稳妥推进相关业务整合。2024年6月,中国宝武将承诺有效期自原有承诺函到期后延长3年,即延长至2027年8月25日。

关于延期的原因,宝钢股份回复称主要是综合性钢企工艺流程复杂,业务整合难度较大,叠加近年来钢铁行业处于弱周期,钢企上市公司业绩承压,在此市场环境中解决同业竞争问题难度加大。此外,由于马钢股份是“A+H”股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需要遵循两地资本市场各项监管规则并兼顾“A+H”股两边中小股东利益。因此,整体方案需要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减量瘦身是钢铁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偏低,是影响行业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钢铁行业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为推进钢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积极支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钢铁协会实施行业自律,防止产量过快扩张,同时对于淘汰落后的工作给予进一步支持?。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建设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推动全国钢铁产能优化布局。支持在细分钢铁市场中具有主导权的专业化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钢铁产业生态圈。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

“2024年,我国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推动落后低效产能稳步退出。2025年,我国钢铁行业主要任务是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分析称,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存量优化、减量发展阶段,通过强化产业调控、提质升级来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进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调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随着国家在重点领域改革措施的持续深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困扰钢铁行业高效整合、协同发展的体系性障碍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明确的部署,包括行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因此,钢铁行业要在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力争在创建产能治理新机制和推进行业联合重组上找到突破口,迈出步伐,建立信心,重整秩序。

张龙强认为,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存量优化、减量发展阶段,“减量瘦身”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展望“十五五”,减量和生存是钢铁行业两大特征,钢铁企业面临“保生存”和“谋发展”两项关键任务。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第98家新央企大动作!一口气成立9家能源子公司,加速构建资源循环产业生态圈
下一篇:存亡之道:曾经不少央国企扎堆布局的大宗供应链业务,还能干吗?还能怎么干?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