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城投公司彻底出清续集:不合格者出局、合格者转型、债务风险高且转型困难的平台面临危机

万联网 , 国企供应链智库 , 2025-08-07 , 浏览:8

本周一万联网发布《中央定调:城投将全面退出 》一文后,截至本周三,已有超过1万人转发,超过30万人阅读,引起了行业巨大反响,今天我们围绕城投公司发展趋势、转型方向与路径等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以 “有力有序有效” 三重标准,为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定调。这一部署既释放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坚定决心,也勾勒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转型的发展趋势和清晰路径。

不合格者出局的必然趋势

在城投公司改革语境中,“出清” 是一个针对性较强的概念,核心指向对不符合规范、失去存在必要性或存在高风险的城投公司及相关业务进行系统性清理、整顿或退出,以实现城投行业健康发展、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目标。

“彻底出清并不是一刀切清零”。当前共识是,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背景下,城投公司出清并非彻底消失,而是严格筛选。不合格者出局关闭,合规者存续发展,而非全部关闭。存续发展的要实现市场化经营、财务独立。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万联网认为,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出清:

一是空壳公司出清,精简机构与资源优化

二是隐性债务出清,切断风险源头

三是政府信用依赖出清,政企分离与市场化转型。

空壳类平台首当其冲

万联网认为,在此次中央定调下,那些没有实际业务、长期依靠政府信用进行融资且自身造血能力极差的空壳类城投平台,将成为被清理的首要对象。这类平台在过去依靠政府信用背书,大量举债,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未能真正投入到有效益的项目建设中,反而积累了大量的隐性债务。比如一些地区的城投平台,仅仅作为政府资金的 “搬运工”,本身没有实体产业支撑,在当前严控隐性债务、强调平台自身市场化运营能力的背景下,其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只能走向出局。

债务风险高且转型困难的平台面临危机

部分城投平台债务规模庞大,资产负债率过高,且在过去的转型尝试中未能成功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这些平台一方面要承受巨大的债务本息偿还压力,另一方面又缺乏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业务。例如某些中西部地区的城投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类项目往往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低,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难以通过自身经营收入覆盖债务成本,又难以快速转型进入新兴产业领域,最终只能在出清的浪潮中被淘汰。

合格者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实现向市场化转型,是政府平台公司出清的最终目标,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转型过程中,实体化、产业化、市场化成为破局的关键。

实体化是从“虚体融资”转向“实体运营”,核心目标是摆脱对政府项目代建的依赖,建立自主经营的实体资产和现金流。

产业化是从“公益输血”转向“产业造血”,核心目标是构建市场化产业板块,降低对财政补贴的依赖。
市场化是从“行政附庸”转向“独立市场主体”,核心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全按市场规则运作。
转型的本质是“基因再造”

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转型绝非简单业务调整,而是从基因层面重构组织:

定位基因:从“政府的钱袋子”变为“城市合伙人”;

能力基因:从“融资杠杆”升级为“产业运营商”;

文化基因:从“等靠要”转向“拼抢闯”。

唯有彻底切割对财政的依赖,在市场竞争中锻造核心盈利能力,方能真正实现“出清不死,转型重生”

万联网认为,城投公司至少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转型升级:

1、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因城投平台与地方政府深度绑定的特殊属性、资源积累和业务经验,城投从 “建设城市” 向 “运营城市” 转型具备天然优势,是近年来受到城投企业青睐的一种市场化转型策略。“城投平台可围绕区域内与民生相关、有市场现金流的准公益性项目以及特定市场化经营性项目展开转型。转型过程中,城投平台可有效参与城市更新、促进城市发展,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与城市发展相伴成长。”2023 年 9 月,天津市河西区与天津城投集团创新合作模式,由政府无偿交由企业修缮提升第二工人疗养院。去年 9 月底,第二工人疗养院 “摇身一变”,成为产业运营服务中心并开放运营,吸引了中关村智酷、上海明材数科等多家企业入驻,不仅创新了政企协同盘活文保建筑的新路径,也进一步激活了区域发展活力。这是天津城投集团用好现有资源,做优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的一个缩影。

2、打造产业投资主体

还有不少城投凭借产业优势向产业投资主体转型。打造产业投资主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存在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对区域产业基础要求较高,一般集中于本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通过这种模式,城投平台可以有效撬动资金发挥乘数效应,在保障利润增长的同时,促进并引领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投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的多元化扩张。这是天津临港投资控股集团扩大氢能重卡示范应用场景的最新实践。凭借完善的产业链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临港控股围绕氢能产业积极引育行业标杆企业,投资运营 120 台氢能重卡,车辆投用以来累计行驶 160 万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 240 万公斤。天津临港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种杨介绍,公司将持续围绕 “光伏风电—氢气制取—氢储能—氢应用” 链条,发展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加快推动区域产业及港口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3、参与新基建与新兴产业领域

政策支持城投参与新基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绿色低碳领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成为投资热点,城投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拓展科创园区、新能源产业等业务,获得政策性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城投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新基建项目,为城投公司进入新兴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扩大,城投可借助政策红利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形成 “投资 — 收益 — 再投资” 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些城市,城投公司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开发新能源项目,不仅推动了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还实现了自身业务的拓展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总之,这一轮城投公司 “出清” 是一场以 “去杠杆、去隐性债务、去无效主体” 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本质是让城投行业从 “政府融资工具” 回归 “城市运营服务商” 的本源,实现与地方财政、市场经济的良性适配。

针对城投转型的落地路径,万联网智库专家团也在陆续辅导多家城投公司在推进中,有同样困惑的朋友可直接联系李老师19168536275,也欢迎有更多见解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来源:万联网

近年来,国资委对于国企开展供应链业务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原因是前两年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因追求营收规模、提升融资能力等盲目开展“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频频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但另一方面,国企供应链公司确实因人员编制有限,十几个人团队却顶着十几亿元的营收业绩指标,即便不想出风险、不想让国有资产流失,但在业务执行交付过程中,很难真正在细节处落实风控工作。很多底下操作人员,根本都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机做什么动作指令,才能尽可能规避风险......比如事前的客户准入、业务尽调——事中的运营交付、风险跟踪——事后的催款处理、坏账管理等每一环节的风控工作,都得落到细节处才行。

所以,为帮助各地方供应链公司以最快速、最省钱、最省力的方式升级风控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业务开展的全流程中做好风险控制,2025年8月14-15日,我们联合了2位拥有20多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的专家老炮,在深圳将举办首期《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现在已有不少地方国企高层带着7人团、5人团、4人团报名参训,名额不多了。

本次课程将从操作细则的视角,为大家讲解供应链业务全流程、全员的风控工作方法与规范,内容包括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技巧、循环贸易风险防范技巧、服务商准入技巧、业务尽调技巧、合同签署技巧、盘库技巧、价格波动防范技巧、催款/逾期处理技巧等,让所有与风控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业务、风控、法务、合规、财务、商务、物流等岗位,能够以最快速、最省钱、最省力的方式升级日常风控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制定出明晰的规制和可靠的标准,以此实现精细化运营,提高工作效率,切实防控原来粗放运营下潜藏的巨大风险,确保该拿下的业绩拿下、该免责的可以免责。

课程会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每个场景出发,把里面的每个风控要点都拆解开来,让大家能够明晰在每个工作场景中,业务、风控、法务、财务、运营等岗位人员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操作,真正把风险从事后灭火变成事前掐灭,那就能让国企供应链公司更加放心地开展业务了,也不怕真的出风险,因为这些做到了,即使出风险也能尽力免责......

报名联系: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务院国资委“焕新社区”上线、同期发布首批国资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
下一篇:1人干活10人审批!国企供应链业务员哭死:费尽心思拿下的大宗订单,却被十几道审批流程硬生生磨死!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