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进来抄作业!用“政府主导+国企运营”模式构建全国首个县级供应链金融平台,已成功放款10亿、工厂综合融资成本降低50%

万联网 , donna , 2025-10-18 , 浏览:117

当前,在回归主责主业以及合规监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国企把目光锁定在服务本地产业集群的主战场上。


而我国又拥有着2844个县级行政区,这些行政区承载着近9亿人口的生存。因此,这些年来县域经济也备受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的关注和重视。


但地方政府与地方国企想要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解决其最关键的痛点:县域经济中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题——他们有厂房、有设备、有订单,甚至有价值不菲的原材料库存,却因主体信用不足,难以从银行处获得“救命钱”,只能依赖年化动辄11%以上的高息“托盘”资金艰难续命。


面对这一痛点,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已经跑通:即由地方政府牵头、地方国企建设运营,构建一个县域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地方国企积极联合银行、科技方、其他生产性服务方等,主动构建一个集“物的信用、数据信用、主体信用”的综合型供应链金融平台,让核心企业的信用流动起来,将中小企业“沉睡”的存货资产转化为银行认可的“流动”信用,帮助当地改善融资环境和营商环境,从而提升地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一、“冠之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让政府&国企有稳定GDP和政绩、中小企业能贷款、银行践行普惠金融


聊城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最初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县城,而这几年来因其构建的“冠之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助力县内中小工厂的综合融资成本从11%降至5.5%以内、并提高中小工厂的融资可得性而闻名全国,时常有多地政府、地方国企前往拜访学习。


他到底做对了什么?


原来早期,冠县作为钢板产业重县,全县拥有钢板加工企业180余家,年采购钢板能力1100万吨,货值高达500亿元。但长期以来,集群内的中小制造工厂常受困于“库存原材料占压资金、主体信用不足缺担保、托盘采购成本高”三重难题,约有100亿元的融资需求依赖高成本高成本“托盘融资”来维持现金流,综合融资成本在11%以上,而这一“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也制约了集群类的中小制造工厂发展壮大。


面对这一困境,冠县政府以及地方国企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积极想法子解决。


于是,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由冠州国际陆港集团全资子公司——冠县冠州陆港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实际运营,采用“政府主导、国企运营”模式,创新研发了全国首个县级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重点围绕本地的精品钢板、纺织服装、交通设施等重点产业集群,为集群内的中小制造工厂提供动产融资、预付款融资、仓单融资等系列供应链金融产品,拓宽中小制造工厂的获贷渠道、增加获贷可能性,提高中小制造工厂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县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简单理解就是,由本地国企建设运营的“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会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制造工厂提供的存货,进行价值评估和动态监管,也就相当于为这些存货做了信用背书。有了这个保障,那么平台准入的银行在给中小制造工厂放贷时,他们的风险顾虑也会大大降低,也就拓宽中小制造工厂的获贷渠道、增加获贷可能性。


具体而言,“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核心作用有:


1、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通过平台创新的金融模式,减少了“托盘融资”模式中产生的仓储费和短倒费,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在5.5%以内,相较于“托盘”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近一倍。


2、增加企业获贷可能性


平台的“动产融资”模式:将企业原本积压在存货上的资金进行盘活,让企业的“存货”变成了“钱”,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平台的“预付款融资”模式:根据真实贸易背景,企业支付一定比例(如20%)保证金,银行进行差额部分贷款,在购买原材料后,贷款部分灵活使用、随用随还,切实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而自“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于2024年2月份试运行及上线以来,就受到各省市政府与国企的广泛关注,纷纷组织团队到场学习经验、交流做法。


截止目前,“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达140家,提报了16.5亿融资需求,实际放款金额累计突破了10亿元大关。而在平台正式开启预付款融资模式后,平台很快就收到了大概16.7万吨货物的融资需求。


这一平台的落地,确实可以说实现了多方共赢。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以大幅改善本地的营商环境,更好实现招商引资。地方政府通过联动公检法等多部门,并指导地方政府构建此平台,可以大幅改善本地的营商环境和融资环境,从而提高整个县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政绩斐然。


对于平台建设运营的地方国企而言,一是可以利用此平台重夺本地市场。因为冠县80%的出口数据并不是纳入了冠县的经济收入数据统计,而是纳入了其他城市的收入计算中,这也就导致了本地的营收、产值、利润、税收等都流向了外地。这对于本地国企而言,也是很难受的,自己放着“碗里的”不好好干,只能去“外地市场”找生意。而地方国企在构建此平台后可以改变传统托盘融资模式,帮助本地集群的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这样既可以帮助地方产业重获竞争力,又可以让GDP、税收、利润等回归本地,地方国企自己也能漂亮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是地方国企通过构建和运营此平台,可以沉淀极有价值的数据资产,掌握产业集群的生产、物流、采销、金融等各方面数据,大大提升本地国企与地方产业的发展空间,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对于集群内的中小制造工厂而言,最直观的成效体现在融资成本的大幅降低。通过“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创新的金融模式,中小制造工厂的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5.5%以内,较传统“托盘融资”模式降低近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小制造工厂每年可节省数百万元的财务成本。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完成普惠金融的任务。因为地方国企可以利用数智供应链技术对平台上中小企业提供的存货进行有效的监管,比如用物联网技术对厂库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对货物、货权、货值等的有效监管,帮助银行防范一货多押/多卖、仓库方监守自盗、价格波动等风险,这就可以帮助银行很好解决“谈货色变”的问题,扩大业务市场,践行普惠金融。



二、“冠之链”模式,适合各地方国企对标学习


很多地方国企负责人问,冠县的模式我们能抄吗?答案是能,但肯定不是照搬,关键要抓住三个核心:


第一,政府必须“搭好台”。别让地方国企单打独斗,政府要牵头协调财政、金融、工信等部门,比如设立风险补偿金、推动银行入驻、给平台背书。冠县能快速落地,就是因为县委牵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连省金融顾问团都请来调研,这给银行和企业吃了定心丸。


第二,国企要找准“角色”。地方国企别想着自己放贷,而是做“产业服务商”——负责监管存货、对接银企、把控风险。比如冠县案例中的冠州陆港集团并没有直接做金融业务,而是靠监管服务、数据服务来赚服务费,这样既避免了合规问题,又能可持续运营,这种“轻资产模式”对县域国企很友好。


第三,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别贪大求全。冠县没想着做“全品类平台”,就盯着钢板、纺织、交通设施这些本地主导产业,把服务做透。其他地方也一样,比如产煤的县就聚焦煤炭供应链,产农产品的就做农产品融资,越聚焦越容易做出效果。


总而言之,“冠之链”的模式,绝非冠县独有。它深刻地揭示了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在“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旗帜下,构建一个高效的县级供应链金融平台,完全能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僵局,激活本地产业集群,最终实现政府、国企、银行、中小企业的四方共赢。


如果你想深度学习“政府主导、国企运营”模式下的“冠之链”供应链金融平台的落地实践经验,那么就不要错过万联网将于2025年10月30日在武汉举办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300人规模、82%决策层参与、央国企居多(发展集团、城投集团、产投集团、经投集团、交投集团、商投集团、铁投集团、水投集团、金控集团、农投集团、物流集团、供销社、农业合作社、供应链公司等)。


本次论坛,我们隆重邀请到了“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营方——冠县冠州国际陆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杜敏】女士坐镇,就“城投成功替代外来供应链公司重夺市场,中小企业资金成本降低50%(如冠县的钢板集群案例)”主题展开深度分享,非常适合各地区的地方国企,尤其是城投集团、产投集团来学习对标!


此外,本次论坛还会重点针对:不同禀赋供应链公司的发展路径,供应链业务发展的N个误区与坑、农业/制造业/流通业产业集群(大米/蔬菜/菌菇/养殖/钢板/非标零部件/工业品)等鲜活实践案例、十堰/荆州/彭州/冠县/宜昌等10+个地方的商贸/城投/园区/金控/物流类国企供应链的实践模式与案例等展开深度分享与研讨,这不仅是一次全国各大央国企联谊交流的绝佳阵地,更是一场超高性价比的公开大课!


报名学习/现场赞助:李女士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十年吞下14家国企,反被拖垮!昔日民企500强耀华电器破产,“巨头之死”警示激进扩张陷阱
下一篇:2025年武汉企业100强报告发布:50家民企杀出重围,数量首次超越国企!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