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供应链干托盘贸易,会不会被定性为融资性贸易?

供应链法律 , 谭卓然 , 2025-11-16 , 浏览:147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个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一笔贸易被上级审计盯上,最后结论认定是融资性贸易,违规!


这里就有一个话题,托盘贸易到底是不是融资性贸易?


我说三个案例:


案例1:


一个钢厂要出口钢材给一个美国公司。


交易条件都谈好了,在签合同之前,美国买家说缺资金,找来一个供应链公司,要钢厂跟这个供应链公司签买卖合同,美国公司再跟供应链公司签背靠背的买卖合同。


合约签了,这个供应链公司开了信用证给钢厂,也去租了船,并找物流公司出了提单给钢厂,还在钢材的生产过程中去现场看了几次货。


货到了美国,美国买家没有按时付款给供应链公司,供应链公司把货给卖了,然后找理由没有全款给钢厂。


案例2:


有两家公司本来有买卖交易,货物据说是存放在某地的一个仓库。


后来第三家公司听说了这个交易,为了增加自己的贸易量,拉了第四家公司一起介入了那两家公司的交易。


货物流向是卖家把货给这个第三家公司,第三家公司给货第四家公司,第四家公司再把货给下游买家,大家都是通过货物交接单确认收货。


资金流是买家把钱给到第四家公司,第四家公司给钱第三家公司,再由第三家公司把钱给到卖家。


这样做了几次,交易都挺顺利的完成了。


后来有一天,第三家和第四家公司被买家告了,买家的理由是,仓库根本没有这批货,想去提货提不到,要求退款。


这时候,第三家和第四家公司去仓库打听,才得知仓库根本没有这批货物。这时候,那个卖家也失联了。


案例3:


有个进口镍矿的贸易公司,进口量挺大的。


由于资金需求,就找了中间方,把货卖给这个中间方,贸易公司就可以先拿到货款,然后再让指定的下游买家把货买过去,过一段时间再由指定的买家付款给中间方。


开始的时候交易都是有货的,就是说,贸易都是基于已进口的货物展开的。


后来做着做着,贸易公司在没有货的情况下,为了资金需求,也跟中间方签买卖合同,只要后面能让最终的指定买家付款给中间方就没事了。


货物在涨价,贸易公司不急于卖货。


后来,货物大跌价,贸易公司的资金跟不上,指定买家没钱付给中间方了,那就出事了。


上面这三个案例都应该属于托盘贸易,但哪个是融资性贸易呢?


从审计的角度我真不知道如何认定了。但从法律的角度,可以参考如下:


第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千万不要说没走货就一定是融资性贸易。


因为最高院有多个判例认为,不能只因为“走单、走票、不走货”的模式就认定为虚假贸易。


经常有人问这样那样的模式会不会被认定为融资性贸易。


可以这样说,就算是融资性贸易,也都是签好买卖合同,有交货确认凭证,并且开了发票,表面上都是在做买卖。


所以,单从形式上判断是不是融资性贸易是难以判断的。


那法律上是怎么认定融资性贸易呢?


要证明交易是融资性贸易真不容易,因为大家本来都是签好合同,有各种交易凭证。


现在说是融资性贸易,就是要推翻所有的交易文件,要求不按合同和交易文件来做。


那怎么办呢?


之前我分析过多个最高院的案例,写过多篇文章,总结起来,证明交易是融资性贸易有三个证明重点:


一是交易下到底有没有货物。


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买卖还是借贷。


三是交易下谁是出资人,谁是用资人,谁是中间人。


所以,判断托盘贸易是不是融资性贸易,在法律的角度是不能机械地、简单地从形式入手的。


另外还想提醒的是,参加这类托盘交易,千万不要只是双方业务拜访一下就算了,一定要亲自去码头、堆场看货,拍照、拍录像,跟码头、堆场的人沟通,取得书面证明就更好了,目的就是为了确认交易的货物是真实存在的。


这些都是证据!


如果参与托盘交易连面也不见,货也不看,觉得有利润空间,或者能做大贸易量就冲过去,那就更危险了。


在双方交易过程中,一定是要围绕货物买卖的目的进行沟通,确保交易的真实意思表示是买卖,而不是借贷,并保留好书面凭证。


还有,是不是参与托盘贸易的一方,不用出资,不用出货,就没有风险了?肯定不是的,因为出的是“信用”,一旦出事,就很大机会被起诉了。


无论如何,参与这类托盘贸易,无论是否融资性贸易,都必须很谨慎,千万不要想着上下游是国企就可以放心。因为一旦资金链断了,为了各自利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包括原来确认过的文件都会找理由否认。


所以助力各大国企供应链公司以最快速、最省钱、最省力的方式做好全流程风控工作,规避融资性贸易风险,建立起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并用好现有团队人员编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覆盖全流程、全员参与的风控操作细则规范,万联网将于2025年11月20-21日郑州举办第四期《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第一、第二、第三期课程一经推出,便累计吸引了近400位来自100多家大型国企集团的高管组团报名。现在第四期课程报名已正式开启,要报名的朋友抓紧啦~


为啥这堂课这么火爆?因为本期课程不是泛泛而谈风控概念,而是从操作细则视角,给大家讲解供应链业务全流程、全员的风控工作方法与规范,让所有与风控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业务、风控、法务、合规、财务、商务、物流等岗位,在每个场景中明晰自己该干啥、该看啥、该注意啥、该操作啥,实现精细化运营,切实防控原来粗放运营下潜藏的巨大风险,确保该拿下的业绩拿下。也不怕真出风险,因为这些做到了,即使出风险也能尽力免责......


第一天课程上,我们将邀请了拥有20多年大型供应链企业风控实战经验、累计为企业规避和减少各类投资及运营、信用风险损失价值超百亿的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从客商信用风控角度,以“客户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实操落地技巧”为题,给大家详细拆解客户信用风险管控的全流程实操要点,包括事前防控的客户与业务准入门槛、信用测评、授信管理——事中管控的抓应收账款(做分析、管单证等)、盯动态设指标(客户信用动态、客户交易动态、客户授信动态、外部环境动态等)——事后跟进的风险预警、催收技巧、坏账处理技巧等实务细节。更难得的是,张老师还将在课堂上给大家分享不少实用风控模板工具,比如业务初筛否决标准“设置三道防火墙”、分级授信审批“四权分立”、信用评级“五步法”、应收账款跟进“五步法”、化债“六步法”等工具,并结合多年工作方法和经验、亲身经历的风险案例,详解如何通过细节管理前置化解风险。


第二天课程上,我们邀请了拥有丰富诉讼经验、近20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给多家国企提供法律与合规服务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老师』,从业务运营风控视角,系统讲解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制定、合同/单据/订单设计、事中运营操作、事中监督管理、货权管理的风控实务要点,助力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落实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操作细则的制定。授课过程中,张老师还会结合亲身代理的多起风险案件,给大家拆解事前合同签订的隐藏陷阱与事中运营的潜在风险,比如合同签署中的标的条款设计、应急触发条款设计、单据设计、出入库环节的操作疏漏、商务跟单技巧、物流运输服务商/仓储方准入评估与动态考核设计、盘库巡库中的执行偏差、盯价细节、风险复盘方法(客户回访/业务风险/单据)等实务细节,每个环节都将配套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张老师还将以自身代理的供应链诉讼案件为例,组织现场学员进行模拟演练,讨论该案例国企方在开展业务中隐藏了哪些风险点、未来全流程风控怎么调整等问题要点,也便于组团前来参与学习的企业团队,通过案例演习环节,增强对风险漏洞的识别能力,同时提高团队间的磨合程度。


课程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供应链法律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干货!最高院刘贵祥专委详解:关于融资性贸易合同纠纷,司法审判有这5大核心思路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