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利剑出鞘!多地审计同步围剿国企违规贸易,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进入“零容忍”时代

万联网 , 毛莉 , 2025-10-13 , 浏览:110

前段时间,浙江省审计厅对19家省属企业的审计结果令人震惊:7家省属国企的11家子公司违规开展虚假贸易业务,其中3家省属企业下属的5家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52.45亿元,1.74亿元面临损失风险。

浙江审计“体检报告”出炉:5家企业存在违规开展禁止性贸易,6家企业违规开展走单、循环贸易……

这并非孤例。近期,内蒙古、四川、江西、贵州等多地审计结果密集披露,省属国企中普遍存在通过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总额法代替净额法等方式虚增收入数百亿元造成国有资金重大损失风险。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审计的32户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022.59亿元,负债总额5982.34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 4040.25 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59.69%。其中8户企业通过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以总额法代替净额法等方式虚增收入176.21亿元11户企业因前期论证不足、止损挽损不力等投资的项目及经营业务形成损失或损失风险,涉及金额 23.28 亿元。还有4户企业违规超股比担保、为集团外企业担保16.16亿元,部分贷款多次逾期,导致出现代偿风险;招投标领域违规问题多发,4户企业违规转分包、虚假分包,涉及项目资金2.3亿元:8户企业存在应招标而未招标、化整为零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招投标不规范问题涉及项目目资金5.93亿元。

江西省审计厅对22家省属国有企业2021年至2023年经营投资风险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査,并对3家省属国有企业202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主要问题有:一是对外投资风险管控还不够到位。有的投资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投资效益未达预期或存在损失风险;有的投资项目股权评估不合理。二是贸易业务开展不够规范。部分企业未进行充分调研,开展不合规贸易。三是对外出借资金或提供担保风险把控不够严格。部分企业向无股权关系的民营企业或联营项目出借资金、超股比对外借款或提供担保。

四川审计厅审计调查10户省级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情况,2户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应收账款8333.33万元存在损失风险。

贵州审计厅发现7户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高价收购资产、违规支付服务费等造成国有资金损失。

……

以上这些问题,一方面反应了虚假贸易、融资性贸易在省级国企及各级国企层面仍然是个久难根治的难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监管持续加大对违规贸易的查处。

01 乱象丛生:贸易外衣下的资金游戏

根据国资委定义,融资性贸易业务是“以贸易业务为名,实为出借资金、无商业实质的违规业务”

其特征包括虚构贸易背景、上下游客户为同一控制人、贸易标的由对方实质控制,以及通过各种方式变相提供资金

虚构贸易成为普遍手法。例如,在近日的南宁百货的案例中,2016-2018年间,该公司累计开展43组海产品贸易,其中30组未发生真实商品交易7年官司终审败诉!南宁百货逾9000万货款追讨梦碎:状告9家公司被驳回,国有老字号为虚假贸易买单这些贸易形成“闭环循环”:南宁百货与上游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同时与下游客户签订销售相同海产品的合同,但实际并无真实货物流转。资金在空转中形成风险。南宁百货向上游支付货款后,下游客户未按约定付款提货,最终导致公司“钱货两空”,涉及本息合计约9219万元货款无法追回。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的审计结果更为触目惊心:8户企业通过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以总额法代替净额法等方式虚增收入176.21亿元

02 操作手法:规避监管的隐秘策略

融资性贸易的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增加交易环节是常见手段之一。在一些案例中,交易链条被拉长为“G集团公司—H贸易公司—Z贸易公司—Y实业公司”等多重环节,使实际交易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合同约定交货方式是需方自提,但在实际操作中,货物可能并未真实存在

人为制造贸易闭环是另一常用策略。例如,广州浪奇案例显示,该公司曾通过虚构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循环交易乙二醇仓单等手段,与供应商及客户进行贸易往来,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物流转。

同时,广州浪奇借助自身信用,为供应商及客户提供融资担保,这使得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都大幅上升。

关联交易则是融资性贸易的又一特征。在广州浪奇案例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存在大量重叠现象,且供应商与客户拥有相同的高管人员或使用相同的办公地址。

这种关联关系通常非常隐蔽,多数情况下并非会计准则中定义的关联方。

03 风险凸显:法律与财务的双重打击

融资性贸易风险正逐步暴露,给企业带来法律与财务的双重打击。

法律维权困难成为首要问题。例如南宁百货因虚假贸易引发的货款纠纷,经过7年诉讼,最终被法院驳回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案涉《货物买卖合同》在实际履行时并无约定的海产品参与交易,虚假贸易行为本身不具备合法性,法院无法支持其基于虚假合同的索赔请求。

财务风险不可忽视。四川审计厅调查发现,2户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应收账款8333.33万元存在损失风险

贵州审计厅则发现7户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高价收购资产、违规支付服务费等造成国有资金损失。

监管风险同样严峻。国资委已发布《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贸易管理 严禁各类虚假贸易的通知》,提出了中央企业开展贸易业务中的 “十不准”要求,包括不准背离主业开展贸易业务、不准参与特定利益关系企业间开展的无商业目的贸易业务、不准开展任何形式的融资性贸易等

04 治理之道:从管控到严禁的监管演进

面对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乱象,监管态度持续强化。

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国资委自2013年以来多次印发文件,明确严禁中央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虚假业务。

2017年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要求融资性贸易业务一经发现要立即停止并退出。

2023年,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的通知》,指出对国资委三令五申严禁的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等虚假业务问题 “零容忍”

企业内控至关重要。专家建议,企业应加强客户评价和管理,严格选择贸易合作伙伴,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同时,规范合同内容和跟踪管理,审慎签订贸易合同,加强履约合同的跟踪和分析

技术赋能风险识别。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司法、财税、工商、行政处罚、制裁、黑名单等内外部大数据,构建客商风险监控体系。

通过对上下游关联关系异常信息进行识别,筛查疑似违规贸易行为及风险交易。

总之,融资性贸易的疯狂游戏,最终留下的只有巨额的坏账、被牵连的企业、被掏空的国有资产,以及法律难以追责的复杂困局。

所以,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以最快速、最省钱、最省力的方式升级风控工作的方式方法,自检业务中的不合规与风险点,建立起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覆盖全流程、全员参与的风控操作细则规范,我们将于10月16-17日在南京举办第三期《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第一、第二期课程一经推出,便累计吸引了200多位来自近90家大型国企集团的高管组团报名。现在第三期课程的排期消息刚放出去,便有50+来自商投、城投、产投、交控、商贸物流集团的国企高管组团报名,现在还有20+国企在走流程锁定,要报名的朋友抓紧啦~

为啥这堂课这么火爆?因为本期课程,不同于市面上泛泛而谈风控概念、风控体系构建的课程,而从操作细则视角,给大家讲解供应链业务全流程、全员的风控工作方法与规范,让所有与风控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业务、风控、法务、合规、财务、商务、物流等岗位,在每个场景中明晰自己该干啥、该看啥、该注意啥、该操作啥,实现精细化运营,切实防控原来粗放运营下潜藏的巨大风险,确保该拿下的业绩拿下,也不怕真出风险,因为这些做到了,即使出风险也能尽力免责......

第一天课程上,我们邀请了拥有丰富诉讼经验、近20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给多家国企提供法律与合规服务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老师』,从业务运营风控视角,系统讲解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制定、合同/单据/订单设计、事中运营操作、事中监督管理、货权管理的风控实务要点,助力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落实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操作细则的制定。授课过程中,张老师还会结合亲身代理的多起风险案件,给大家拆解事前合同签订的隐藏陷阱与事中运营的潜在风险,比如合同签署中的标的条款设计、应急触发条款设计、单据设计、出入库环节的操作疏漏、商务跟单技巧、物流运输服务商/仓储方准入评估与动态考核设计、盘库巡库中的执行偏差、盯价细节、风险复盘方法(客户回访/业务风险/单据)等实务细节,每个环节都将配套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张老师还将以自身代理的供应链诉讼案件为例,组织现场学员进行模拟演练,讨论该案例国企方在开展业务中隐藏了哪些风险点、未来全流程风控怎么调整等问题要点,也便于组团前来参与学习的企业团队,通过案例演习环节,增强对风险漏洞的识别能力,同时提高团队间的磨合程度。

第二天课程上,我们将邀请了拥有20多年大型供应链企业风控实战经验、累计为企业规避和减少各类投资及运营、信用风险损失价值超百亿的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从客商信用风控角度,以“客户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实操落地技巧”为题,给大家详细拆解客户信用风险管控的全流程实操要点,包括事前防控的客户与业务准入门槛、信用测评、授信管理——事中管控的抓应收账款(做分析、管单证等)、盯动态设指标(客户信用动态、客户交易动态、客户授信动态、外部环境动态等)——事后跟进的风险预警、催收技巧、坏账处理技巧等实务细节。更难得的是,张老师还将在课堂上给大家分享不少实用风控模板工具,比如业务初筛否决标准“设置三道防火墙”、分级授信审批“四权分立”、信用评级“五步法”、应收账款跟进“五步法”、化债“六步法”等工具,并结合多年工作方法和经验、亲身经历的风险案例,详解如何通过细节管理前置化解风险。

课程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深陷2.15亿锌锭融资性贸易漩涡,这家国企供应链公司竟还能胜诉?背后真相到底如何?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