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四川信托的五年救赎:民营变国资,蜀道集团成为控股股东,后续将更名“天府信托”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9-19 , 浏览:2446

从TOT产品大规模逾期到破产重整,从民营控股到国资入主,四川信托历经五年艰难险阻,四川信托终于迎来国资入主的终局,最终完成风险化解获得新生,后续将更名为“天府信托”,以全新形象重返市场。四川信托破产重整路径,为中国信托行业的风险化解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四川信托有限公司变更股权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四川信托股东迎来大变动,蜀道投资集团成控股股东。《批复》称,同意四川信托变更96.8020%股权,其中蜀道投资集团持有58.6278%股权;四川天府春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5.0118%股权,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0.0949%股权,成都兴蜀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0.0949%股权,四川蜀信共兴壹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0.1466%股权,四川蜀信共兴贰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2.8260%股权。《批复》表示,四川信托应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完成上述股权变更事宜。四川信托应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严格控制股东关联交易,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此次股权变更标志着四川信托的风险处置工作基本完成,从此从一家民营信托公司“转身”为地方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据悉,四川信托后续将更名为“天府信托”,以全新形象重返市场。

01、风险爆发破产重整,国资入场股东洗牌

四川信托于2010年11月28日成立,注册资本35亿元。在2018年巅峰时期,其管理资产规模高达3234.88亿元,曾是信托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2020年6月,因融资企业到期不能按时归还信托资金,导致部分信托产品未能按期分配,四川信托发行的TOT产品252.57亿元大规模逾期暴露风险。进一步调查发现,四川信托存在资金挪用、风控失效等违规问题,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沧龙通过"宏达系"(合计持股54.2%)违规占用信托资金,导致流动性危机。

2020年12月下旬,四川信托被实施监管强制措施,原四川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派出工作组,全面进驻推进公司风险处置。

2024年4月7日,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已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四川信托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批准,法院于2024年4月23日裁定受理,并指定清算组为管理人。这开启了四川信托破产重整的法律程序。

2023年12月,四川信托推出自然人投资者兑付方案,由四川国资背景的“天府春晓”公司以40%-80%的折扣受让信托受益权。截至2024年1月,签约率达95.02%。

2024年9月27日,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各表决组同意率极高,普通债权组达99.38%,出资人组达99.47%。

2024年10月10日,四川信托公告称,根据四川天府春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投资者签署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合同》,春晓公司正式启动转让款支付工作,向已签约投资者一次性支付全部转让款。

2025年1月,四川信托出资人股东发生重大洗牌,蜀道集团(四川省属国企)成为控股股东,持股72%,标志着重整进入实质阶段。

2025年3月26日,成都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公司恢复经营能力,信托牌照得以保留。

随着重整程序终结,四川信托股权结构“改头换面”,蜀道集团直接控股58.63%,且实际控股约72.3%,成为四川信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性质从民营彻底转为地方国有控股。其他股东分别是天府春晓、成都交子金控和成都兴蜀青企管,对应分别持股15.01%、10.09%和10.09%。

02、加速恢复展业,打造全国典范

蜀道集团对四川信托抱有较高期待,该金融机构已被整合至集团第三大业务板块——产融结合产业。蜀道集团表示,未来该板块要成为集团新利润中心。

2025年2月,蜀道集团董事长张正红率队调研宏信证券和四川信托改革发展工作时表示,要打造蜀道“天府金融”品牌核心价值。

四川信托旗下的宏信证券已经抢先一步,于5月29日率先完成更名为“天府证券”,告别使用已有13年的“宏信证券”名称。这是蜀道集团“入主”后宏信证券改变对外形象的首次动作。

除了以上信托、证券两大业务板块之外,具有四川“天府金融”品牌标识的核心成员机构还有城商行四川天府银行、资管平台四川天府春晓,这些机构背后站着的正是地方实力强大的国资蜀道集团。

2025年7月底,蜀道集团召开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分析会,其中提到要“加快推动四川信托恢复展业”。

今年8月,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胜专题调研四川信托、天府证券改革发展情况。张胜要求,四川信托要扎实做好风险化解“后半篇文章”,依托交通、能源、矿产行业,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打造全国典范。

他强调,四川信托要坚持合规为先,筑牢稳健经营风险防线,在此基础上强化产品研发创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品,逐步实现规模化。

“要尽快恢复展业,做好闲置资产盘活,实现稳健起步。要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赋予职工更强烈的归属感。”张胜表示。


03、信托行业风险化解处置进度加快

四川信托的风险化解是信托行业整体风险处置的一个缩影。近来,信托行业风险化解喜讯不断,多家信托公司在困境中突围,为行业稳健前行注入强大动力。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9年基本化解行业风险,2035年建立新发展格局的目标。

截至2025年,已有5家信托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另有安信信托、华融信托、新时代信托等机构通过重组或接管方式化解风险。

吉林信托同样传来佳音,成功实现高风险机构“摘帽”。2024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吉林信托完成关键蜕变。公司先后两次增资,注册资本从15.97亿元一路增加至42.05亿元,股东结构转变为以吉林省属国有企业为主。

华信信托的风险处置也进入冲刺阶段。华信信托发布公告,计划向社会公开选聘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为风险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提供专业法律支持。有接近重组方的消息人士透露,大连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或再次牵头华信信托的重组工作。

此外,行业内其他信托公司的风险化解工作同样积极推进。建元信托在2024年成绩斐然,完成存量压降总规模92亿元,涉及37个项目,还顺利完成重大资产出售过户事项,助力自然人客户信托受益权转让工作,公司业绩实现同比增长。

新时代信托的自然人投资者兑付工作已接近尾声,兑付比例在50%-80%之间。

尽管民生信托、中融信托等目前仍处于托管与风险处置阶段,但随着房地产行业形势的边际改善,业内普遍预计信托业风险处置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04、小结

四川信托风险处置历时五年,终于迎来终局。上月末,四川信托重整案还获评2024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四川信托通过引入国资重组的方式,成功化解风险并恢复经营能力,这标志着信托行业市场化、法治化风险处置的重要进展。

“四川信托在重组中若引入专业调解组织,可能更快达成投资者与本息兑付方案的妥协。”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亦指出,在四川信托的重整过程中,通过调解方式与债权人沟通协商,能够更快地达成共识,提高重整效率。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万亿央企打假背后的“李鬼”产业链:假冒国企何以泛滥成灾?
下一篇:又一家500强民营钢铁企业破产!曾营收超400亿,西城三联为何猝然倒下?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